针刺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1-08-15 00:49曹庭欣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风池颈性夹脊

曹庭欣

(武汉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79)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病变,压迫椎动脉的颅外段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致椎动脉痉挛或狭窄所引起的症候群。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常反复发作,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记忆力减退,甚至晕厥、猝倒等。中老年病人发病率较高,随着大众饮食结构以及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趋势。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59例,男性23例,女性36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约4年,平均3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诊断标准。①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或曾有猝倒病史者;②旋颈诱发实验阳性者;③X射线显示颈椎椎体、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一般均有较明显的交感神经症状;⑤排除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⑥排除椎动脉第Ⅰ段(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之前的椎动脉)受压所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⑦排除神经官能症和颅内肿瘤患者。

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以风池、颈夹脊为主,辨证加减:痰浊中阻加丰隆、内关;肝阳上亢加太冲、后溪;气血亏损加足三里、气海;肝肾亏虚加肾腧、太溪等。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取0.25 mm×40 mm无菌毫针,采用指切法快速进针,斜刺或直刺15 mm~30 mm,据辨证或补或泻。得气后留针30 min左右,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天,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中药穴位贴敷:乳香、没药、薄荷、红花、川芎、羌活、葛根、桂枝、白芷、半夏等适量烘干后加入冰片粉碎,过80~120目筛,装瓶备用。贴敷时取药粉适量用凡士林、食用醋调成较干膏状,贴敷部位常规消毒,将膏药敷于风池、颈夹脊等穴位,然后用穴位贴敷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眩晕等原有症状、体征消失38例(64.4%);有效:眩晕等原有症状、体征减轻17例(28.8%);无效:眩晕等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4例(6.8%)。总有效率93.2%。

4 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其认识理论多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虚者居其八九”等。多认为其本为肝肾亏虚、气血衰弱,标为风、寒、湿侵袭以及痰、瘀阻滞,本病症多虚实错杂。治疗本病当急则治其标,以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为主。

颈夹脊是椎动脉体表投影所在,为经外奇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之间,两经经气在此重迭,是诸阳经会聚之处;风池位于项部要冲,为祛风之要穴。针刺颈夹脊、风池可振奋一身阳气,调节脏腑经络气机。研究表明:针刺颈夹脊穴能有效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供血情况[2]。针刺风池,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对血管痉挛为主导致的血流增快有极显著的改善作用[3]。通过颈夹脊、风池的近治作用,并辨证配穴,更好地提高疗效。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直接贴敷于穴位上,通过皮肤腠理吸收,由表入里,不仅局部药物浓度相对优势,更能通过经络运行,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疗效和穴位刺激双重作用,“以通郁闭之气……以散瘀结之肿”(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颈部为太阳经所过,选用葛根、桂枝、羌活祛经脉风寒;乳香、没药、薄荷辛窜开窍;红花、川芎活血通络;半夏、白芷化痰祛湿;冰片开窍醒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片有促进透皮的作用,它是一种有效的透皮促进剂[4]。诸药合用,可祛风散寒、温经燥湿、活血通络,加上冰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增强了穴位贴敷的疗效。敷贴处皮肤角质层有储存作用,使血药浓度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5]。

随着颈性眩晕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由传统的针刺、灸法、针灸并用转向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6]。针刺加穴位中药贴敷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其功效不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各种治疗因素互为作用、互为补充,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缓解痉挛,解除压迫,提高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137

[2]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3]王强,朱广旗,胡蓉.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09,29(11):861-864

[4]覃仁安,孙学蕙,邱德文,等.米槁乐滴丸抗心肌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1997,8(6):250-251

[5]张丽萍,张洪娟,王朝宇,等.穴位透皮吸收制剂:聚氨酯贴敷剂脑栓通的研制[J].黑龙江中医药,1996,16(6):46

[6]吕颖,蔡攀,周基松,等.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71 -72

猜你喜欢
风池颈性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墨风池诗词选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