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勇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脑卒中发病急、快、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现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在医学水平发达的国家,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已成为共识。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的介入极大地改善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为了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我们对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64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性60例,女性4例;年龄53~78岁,平均67.5岁;其中脑梗死有40例,脑出血有22例。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后的诊断标准,并经过了CT和 (或)MRI来确诊[1]。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做对比观察,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病情稳定后2~10 d内即开始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而对照组则按照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方法: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于病情稳定后3周给予康复指导并进行康复训练。具体的康复方法如下:
1.2.1 正确体位和转换训练 正确体位是能防止或对抗痉挛的良好肢位。无论采取何种体位,都应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即患肢关节处于背屈位。体位转换前应先对患肢进行按摩,活动各关节、各部位,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运动,即先做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健侧与患侧的翻身技巧,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在运动时联想肢体运动,患侧卧位以增加对患肢的知觉刺激输入。待患者能进行熟练翻身后,训练由患侧卧位靠健肢来带动患肢起、坐,坐姿持续时间逐步增加,待可以坐稳到30 min以上后,开始训练站立。
1.2.2 手的功能恢复训练 手的功能恢复较困难者,需要坚持强化训练,做屈伸动作,拇指对掌运动,鼓励患者完成更衣、解扭扣、持杯饮水等动作协调性。疼痛刺激性,用大头针适当力度刺激瘫肢,并嘱其意念随想象患肢的运动;温度刺激法,用冷热毛巾擦敷。瘫痪肌肉的按摩,活跃患肢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灸疗法。
1.2.3 移步训练 移步前准备活动:让患者连续起坐3~5次,然后测量其脉搏,如果脉搏增加的次数不超过安静状态下的30%,而且无脉搏不齐,才可以进行步态训练。准备好椅子,可以随时让患者坐下,不强求时间。倘若患肢抬腿无力,则可以用一绳系在患脚的中部,由他人协助来提脚。逐步进行步行、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同时应注意校正患侧踝关节的内屈,以避免影响进行下一步功能康复。
1.2.4 ADL的训练 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穿插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ADL)的训练:①在患者可以取坐位时给予其坐位进食、洗漱、穿衣脱衣等训练。②能坐位转移、站立时即可进行入厕和简单家务训练。③在动作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连续给予语言、认知能力的康复训练,多与他讲话并鼓励其用言语来表达意愿,自单音节词汇如“吃”、“睡”、“走”开始,到“洗脸”、“喝水”、“吃药”等语汇,逐步扩大词汇量。④在训练偏瘫侧的手功能时,同时训练患者使用健手完成一些ADL的技能。当患侧手功能部分恢复时督促他使用患侧手协助完成ADL。⑤通过练字、绘画等训练,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通过排数字、物品分类等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按照这样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不仅可以对训练进展进行直观的观察,而且还可通过患者肢体的逐步恢复,来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1.2.5 心理护理 建立温馨病房,通过良好的环境、热情的服务、疾病知识的宣传、沟通,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专业护士应根据心理测评结果,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护士要学会积极暗示治疗,避免一切消极暗示,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的强大暗示效果,使他们在良好的情绪中配合训练,完成制定康复计划家庭成员培训:有部分家庭由于住院时间长,增加住院费用,经济条件不允许,因此应让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计划,掌握简单的护理技巧,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配合医疗,有助于早日康复。
1.2.6 针灸治疗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肤针背部循经叩刺,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脊柱正中督脉及膀胱经的两侧,使其皮肤隐隐出血,时间10min左右。
1.3 评定标准 两组均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进行FIN量表评定,其中躯体功能13项,语言功能2项,社会功能12项,认知功能2项。功能独立为126~108分;轻度依赖为107~90分;重度依赖为89~54分;<54分完全依赖。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FIM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康复治疗2个月时,观察组62.5%功能独立,对照组仅15.6%。留有重度偏瘫、生活完全依赖、FIM<54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大家都知道,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现在威胁人们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挛缩、压疮、偏瘫等不良后果,减少并发症。不同程度偏瘫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使老年人产生严重焦虑心理而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所以,对生命体征平稳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有较大提高,精神乐观,使其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本组结果显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稳定心理、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中医学将脑梗死列入中风病范畴,病由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针灸疗法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尤其是脊柱正中的督脉和其侧旁的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纲,其气与任、冲两脉相通,五脏六腑之俞皆在背部,运用皮肤针叩刺这些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从而有利于脑梗死后遗症的恢复。西医学认为,司控躯体中轴部的感觉和运动神经有一定重叠双侧的支配特性,因此选择位于中轴部或附近的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循行部位进行皮肤针叩刺,可以通过双侧神经司控的特性,促进脑功能的代偿和重组作用,促进竖脊肌运动,并改善机体内脏的运动功能,有利于偏瘫的早期康复[2]。因此在本临床观察中,治疗组因为配合使用了皮肤针背部循经叩刺疗法,故而取得了比对照组更好的临床疗效。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提高,现代康复医学强调了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改变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的错误观点,使患者早日回归到社会中去。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指导和综合康复训练。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朱兵.针灸的科学基础[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