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常萍
吉林省安图县白河林业局医院,吉林 安图 133613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当那些患有各种急症,有着各种心情的患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医院就诊时,首先来到的就是急诊,而接触病人最多的是急诊护士。做好急诊窗口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是提高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提高急诊工作质量,应用感动式优质服务使病人得到满意的治疗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1.1 思想素质,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对病人要有深切同情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同时要有团队作战精神,与医生及其他人密切配合协作,齐心协力抢救病人,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 业务素质,急救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尽可能多学习、掌握与急救护理相关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的技术。
1.3 身体和心理素质,急救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掌握沟通的技巧,与病人和家属协调的合作关系。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只有做到身心健康,才能胜任急诊急救工作的需要。
急诊护士在治疗护理中,要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一些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多半是求医心切,他们害怕得不到及时诊治和抢救耽误病情,担心诊断不准而耽误病情,一些慢性病人疗程长,见效慢,患者表现焦虑,疑难之心理,长期复诊的病人大部分关心治疗效果、预后,表现安全心理,渴求新医药,小儿患者表现为害怕,见陌生人恐慌。
3.1 患者来到医院,护士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争分夺秒地安排患者就诊和治疗。要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协助重危患者及时就诊,并迅速积极地投入到抢救中去,同时用积极的语言及暗示的方法使患者对医生高度信赖。为患者造成一个能够寻求自尊、自重、关心和爱护的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求医环境,使他们保持安全积极的心理状态。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化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对疾病预后忧心忡忡的患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要向他们介绍同类病人治疗及恢复的经过,使病人掌握基本的防病常识,耐心解释疾病与心理状态的关系,以及药名、用药作用、疗效和预后,使病人精神上得到安慰,消除其疑病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鼓励病人加强锻炼。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治疗状态。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3.3 对老弱病残的要优先照顾,解决就诊时的心理障碍和感动式服务,对待小儿患者要态度和蔼,目光和蔼,语调委婉,这样不仅减轻了小儿对治疗的恐惧心理,而更重要的是小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乐意接受治疗,决不能恐吓患儿,以免在小儿幼小的心灵中对疾病的治疗留下可怕的记忆,从而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如发展到这种程度,再来纠正这种心理是十分困难的。
3.4 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护士应善于针对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正确运用语言,发挥语言在治疗和护理中的积极作用。
4.1 安慰性语言
安慰是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语言安慰的施展性很大,如外伤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
4.2 礼貌性语言
讲究礼貌是护患交谈的原则。使病人产生亲切感,由于技术操作不熟悉而给患者带来痛苦时,应主动说:对不起。
4.3 保护性语言 作为患者,有对自己的隐私要求医护人员给予保护的权利。
4.4 解释性语言 因患者患病性格会变得粗暴、固执,加之文化、修养等因素,迁怒于医护人员。这时应多做解释,动之以情,小之以理,从而赢得病人信赖。
4.5 鼓励性语言 对失去自理能力及毁容后悲观失望的患者,护士应采取一些生动的鼓励性语言让病人充分感到生命价值,面对自身状况的现实,振作精神,鼓起生活勇气,重建生活信心。
以上是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应掌握的评议运用技巧,对患者心态具有重要影响。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评议的学习和修养,注意评议的保护性、灵活性、科学性,充分发挥评议在患者心理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王庸晋.急救护理学班,2001.
[2]王金风.中华临床医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