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海力茜·陶尔大洪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以医学专业为目标探索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张慧 海力茜·陶尔大洪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医用化学是医学职业教育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及技能,为医学各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然后结合医学各专业特点,围绕医学各专业对医用化学要求的差异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师医学知识、考试方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医用化学;教学目标差异;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对医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医学与化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诺贝尔化学奖得主Corey教授曾预言:“21世纪,化学将涵盖医学与化学之间的任一事情”。医用化学以化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又与医学知识紧密结合,使其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研究医用化学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适合医学发展要求的医用化学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才,是广大医用化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而实际的任务。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然后结合医学各专业特点,围绕医学各专业对医用化学要求的差异化,着重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我校现招收的各类医学专业学生,各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相差较大。从专业上看,临床、口腔专业为高分录取,学生的化学基础较好,而护理、预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有部分文科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从民族上看,既有汉族学生又有少数民族学生;从编班上看,既有单一民族自成一体的班级,又有民族混编的。这样的学生构成现状和授课对象的多层次性必然对医用化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医用化学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各种层次的学生教学,是我们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本校任教医用化学的教师都是由综合院校或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毕业的,他们的化学专业知识系统性强,而医学知识却普遍匮乏,一知半解,教师在讲授与医学有关的化学知识时,往往会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更不能把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拓展,因而授课多追求化学专业的系统性,与医学专业的联系整合不强,教师对学生的医学专业性引导无从下手,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化学课与医学专业课脱节。
医用化学是医学职业教育各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为医学各专业学生下阶段学习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服务。但目前职业医学教育的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深而难、专业化独立、信息量大,而与医学专业结合紧密的内容不够。而当前教学的改革则强调融“教、学、做”为一体[1],在教学要求不降低的情况下,对基础课程课时不断的压缩,要用较少的学时,打牢学生的基础,是一个极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在教学中越来越突出。
我校开设的医学专业种类较多,各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各不相同;作为医用化学教学不但要教授专业化学知识,还要突出医用化学知识点在不同医学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把各专业所需的医学化学知识提炼出来,制定出符合各医学专业特点的医用化学教学内容:如护理专业可侧重于氯化钠、葡萄糖等渗溶液的性质和应用,溶液浓度的换算、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反应的条件理论、胶体溶液、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实验等;口腔专业的重点内容是:物质的结构、金属概论、电极电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高分子化合物和材料、聚合反应等;检验专业可侧重与生物体相关的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检测方法,溶液浓度的换算、电解质溶液、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血糖的测定原理等;临床专业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疾病的产生与生命体内基本化学反应的关系,教学中应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小分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性质及结构,缓冲溶液,胶体溶液、溶液酸碱平衡、电极电位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疾病产生的根源归根结底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小分子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生物功能的改变,比如自由基的产生,因为它的强氧化性可破坏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导致衰老、癌症等疾病的发生[2],还有化学反应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及半衰期的关系;影像专业应把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结构与细胞结构的关系,有机波谱学做为教学的重点。
根据本校的实验条件,编写适合本校教学的实验教材,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与各专业相关的医学知识的应用,降低化学知识的内容难度,针对不同的医学专业,精选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化学基本操作,在实验方面除保证基本的验证操作技能外,还应围绕专业特色进行实验项目的创新,针对不同的医学专业增设不同的实验,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护理专业把重点放在溶液的配制、离子反应发生现象的观察、临床药物的配制方法、用于酸血症和碱血症纠偏的常见药物选择和反应原理;口腔专业应该增加金属的腐蚀性实验、室温硬化性现象、蛋白质与金属高分子材料相容性等实验;医学检验专业可加大配合物、滴定分析操作、溶液PH值的测定、电解质的分析、血糖的测定等实验的章节课时,以保证实验的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为即将开设的各项检验技术操作打下基础,以培养适用性人才;影像专业实验课可增设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专题实验;其它各专业适用的实验也应向医学靠拢:如将酸碱互滴改为血清中碳酸氢根含量测定,血清中钙离子的微量配合滴定测定,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改为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奶粉中乳清的提取及鉴定,尿糖的测定,氨基酸的纸层析和电泳分离。这些实验的改革即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又与医学紧密相连,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技能在医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应把化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引入新课时,教师应该紧扣医学知识,巧妙地设计问题,这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有机化合物旋光性时,可以向学生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左旋氧氟沙星的“左旋”指的是什么意思?以此为切入点将欲传授的知识引入,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讲偶氮化合物时,指出“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有毒的偶氮染料;讲葡萄糖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家庭里的检测时,可介绍药店里尿糖试纸的原理;在讲授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规则时,把“氢加在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谐音为“亲(氢)上加亲(氢)”,以帮助学生记忆。在讲述烯烃、醇、醛、羧酸、取代羧酸的性质时,可以以三羧酸循环为中心,将几章内容串联起来,举一反三的把脱水、加水加成、氧化还原、脱羧等有机化学反应体现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即教授了有机化学反应又联系到了生物化学反应,使学生认识到医用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再如讲溶液渗透压对红细胞在高渗、等渗和低渗溶液中形态变化的影响时,引申出临床补液问题及严重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利用的反渗透原理;而血液中缓冲系的介绍可指明临床上酸血症和碱血症的成因及治疗方向;另外还可以强调缓冲溶液在临床研究上的重要性,比如最常用的“细胞培养”。
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可通过事实和概念两方面去把握,概念是抽象的不易理解,而事实是感性、表象的,容易理解。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化学知识相关的事实,将家庭中与健康相关的热点问题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会使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什么新居装潢所使用的各种涂料、油漆,新添置的家具、粘合剂以及墙纸等装饰材料都会引起头昏、失眠、皮肤过敏,严重的甚至导致疾病?原因是在这些装饰材料的生产中应用了甲醛、酚、石棉等有害化学物质;花岗岩为什么会引起肺癌、胃癌、白血病?原因是室内装修的花岗岩释放的放射性元素氡使室内氡超标;洗衣粉、洗洁精、空气清洁剂等家用清洁化学品在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长期使用也会对肌肤和身心健康都能造成潜移默化的侵害;衣物防虫剂的辨别及危害,指出了芳香化合物致病的原理;北方地区的冬季,路面结冰撒盐除冰应用到了冰点下降的原理;为什么喝浓茶和咖啡会失眠?为什么毒品会对人类产生危害?凡此种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感性化学现象,用化学原理来解释既实用又形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便于理解化学原理,使化学理论不再抽象深奥。
校内培训可以通过教师的自我学习、校内专题培训,师承培训、视频网上学习等;校外培训,包括到医院检验科、制剂室、医药研究院的调研、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班等。
可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进行专题培训或学习,如开设药物配伍在临床护理方面的应用;电解质分析仪在医学检验专业的实用技术讨论;合金、高分子材料在口腔专业的应用技术等专题讲座,普及和提高医用化学教师的医学知识,促使化学教师淡化系统性的化学理论知识,按医学专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医用化学的掌握内容,以达到基础课对医学专业课的铺垫作用,使化学教师树立以医学专业岗位要求为导向的医学职业教育理念。
[1] 教育部高教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 费文庆.对高职高专《医用化学》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5(8):63-64
[3] 谢夏丰,孙东.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523-526.
R313
A
1007-8517(2011)21-0047-02
张慧,女,学士,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E-mail:zhanghui_8163_qwe@163.com。
海力茜·陶尔大洪(1963-),女,教授,从事无机化学教学。
201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