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仙 许定坤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乙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合成的无菌粉末,进入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的预防和治疗,通常是用120万U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作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4周。该药溶水性差,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即配置成混悬液。混悬液属于粗分散体系,分散固体粒子大于胶体粒子,多数粒径在0.5μm~10μm,也有的可达50μm以上。由于重力作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粒子会发生沉降,沉降到容器底部的粒子相互接触和挤压而不能再分散[1]。由于这些不稳定性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药按常规肌肉注射法,极易造成针头堵塞、药物飞溅,甚至注射器乳头及针梗折断的现象,必须使用8号以上针头进行两次注射,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造成药液、材料的浪费,为此通过调换注射针头及注射程序改进,使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达100%,并减轻疼痛,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介绍如下。
本组20例均为在护理工作中被梅毒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造成职业暴露的护士,5例使用传统肌肉注射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均为注射不成功,重新注射。15例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方法,注射成功率达100%。
2.1 药物配制 首先选用10ml的注射器,用生理盐水将120万U苄星青霉素溶解配制成(4~5)ml的溶液,混匀后将溶液抽吸至注射器,抽吸过程中动作应稍快,防止针头堵塞,抽吸完毕后,取下注射直针,换上8号静脉输液针,进行排气,排气后立即再抽吸(0.2~0.3)ml生理盐水,使生理盐水充满针头和延长软管中,可防止针头堵塞,此时便可开始注射。注射时最好是两名护士协助完成。
2.2 注射方法 将患者取好体位,找准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后,一名护士手持注射器针筒,另一名护士一手绷紧患者臀部皮肤,一手持针柄进行穿刺并固定,穿刺深度适宜开始注射药液,注射过程中持针筒的护士边轻轻摇动注射器边推活塞,这样既防止药液沉淀,又可匀速缓慢的推药,注射器内药液推完后将静脉输液针的软管返折,将注射器和针头分离,抽吸0.2ml生理盐水,再次注入,直到药液推至针柄处,方可拔针,这样便能将药物的浪费降至最低,该方法注射成功率达100%。
主要有:①不易造成注射过程中针头堵塞和注射困难。②推药过程均匀缓慢,利于药物吸收,减少注射后形成皮下硬结等并发症。③只需一次注射,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耗材。④药物浪费极少,利用充分。⑤减轻护士操作时的心理压力。
1 平其新.现代药剂学[M].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