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宇
大黄又名将军、川军、湘结、绵役,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茎。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上说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涤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草纲目》称其为“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澹语,黄疸,诸火疮”。大黄以荡涤肠胃,推陈出新著称,并有斩关夺门之功,用得适宜,功超参芪。下面谈谈神农架野生大黄在临床应用中一些体会。
1.1 采集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药用根及根茎。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1]。
1.2 炮制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它的功效不同。生用泻下通便;熟用清热利湿;酒炒活血祛瘀;炒炭凉血止血。
2.1 生用神农架大黄主治泻下通便 主要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对热结便秘(即阳明腑实证)尤为适宜,代表方大承气汤。若里实热结而气血虚者,可与党参、当归等益气养血药配伍,代表方黄龙汤;若热结伤阴者,可与生地、玄参、麦冬等养阴生津药配伍,代表方增液承气汤;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可与党参、附子、干姜等益气温阳药配伍,代表方温脾汤。
2.2 熟用神农架大黄主治清热利湿 主要用于痢疾、黄疸、淋病的湿热证。痢疾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用熟大黄清热利湿;配茵陈、栀子治黄疸(阳黄),代表方茵陈蒿汤;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治热淋,代表方八正散。
2.3 酒炒神农架大黄主治活血祛瘀 主要用于瘀血证。如治妇女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常配桃仁、红花、土元等活血祛瘀;若治跌打损伤,瘀血内停胀满,以大黄与当归研末酒调服祛瘀生新。
2.4 炒炭神农架大黄主治凉血止血 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与黄连、黄芩等药配伍用于心火上炎。
2.5 外科应用神农架大黄主治烧伤等 如治热毒疮疡,外用如意金黄散;如治烧伤,大黄粉和地榆粉用麻油调敷。
3.1 治疗急性胰腺炎 大黄30g~60g,加水煮沸(1~2)分钟,经一般过滤,取其液200ml,每(1~2)小时服1次,每日服(5~8)次,直至腹痛等症状减轻后减量,一天内所用大黄最大累积量为生药500g。
3.2 治疗急性肠梗阻 将生大黄研为粉末,每包9g,成人每次1包,用开水冲服或胃管注入,每日2次,老人及儿童减半。临床应用发现,一般服药(1~3)次,在24小时内可排气排便,随之腹胀腹痛好转,胃肠功能恢复。若有外科指征的此法不用,宜手术治疗。
3.3 在术后肠麻痹中的应用 大黄100g,加水1000ml,浸泡后水煎10分钟,过滤取上清液500ml,存于滴流瓶内,置于冰箱备用,为大黄汤。术后第一天,成人取250ml大黄汤,加温后肛门滴入,小儿酌减。
3.4 治疗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中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腹部高度胀气,目前临床上尚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可用大黄60g~100g,乌梅 60g~100g,煎水 200ml,保留灌肠,每日(1 ~2)次,连续灌肠(3~5)天。据报道,总有效率可达77.7%。
3.5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症 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非大量出血可取生大黄粉口服,每次3g,温水送服,直至大便转黄,24小时用量一般不超过9g。临床上应用此法发现:在我所治疗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中,总有效率95.6%,平均止血时间1.2天,平均用量60g。对于胆道出血轻症型:制大黄20g,每日(1~2)剂,水煎5分钟,凉后且服。重症型:制大黄20g,以后每剂(10~15)g,每日2剂或每隔6小时1剂,水煎5分钟,凉后服,一日用量不超过60g。对于外伤出血,大黄与石灰同炒至红色后加入明矾,再加水煎熬,置于消毒瓶内沉淀,取上层澄清液,外用于外伤出血处。在日常工作中用该法治疗外伤出血患者200余人,效果良好。
3.6 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大黄粉20g溶于200ml开水中待温,于每次洗胃后由胃管注入,每8小时1次,连续3天。经比较发现,大黄导泻有利于提高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改善心肌酶、减少反跳以及中间综合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治愈率。此法用于彻底洗胃,患者转危为安后。
3.7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 采用熏洗、内服及外敷三管齐下的方法。生大黄90g,放入砂锅内,加水400ml,煎至200ml左右,倒入瓷盆内熏洗会阴部。同时用手指在局部作顺时针按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每剂大黄可用(1~2)天。熏洗完毕后,取中极、会阴两穴处敷用姜汁调制的大黄丸,局部胶布固定。另外,每日可取(3~6)g生大黄煎水20分钟后饮服。以上15日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用大黄炭30g,生大黄3g(两者用量之比为10∶1),水煎服。大黄有明显的降低血中尿素氮的作用。但具体运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黄用量过大时易损伤脾胃功能,使患者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无度,难以长期应用;大黄用量过小则起不到通腑排毒的目的。上方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得出。
1 http://www.byb.cn/zhongyao-14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