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例结肠黑变病临床治疗

2011-08-15 00:51吴淑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泻药蒽醌色素

吴淑霞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病变,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应用,近年来MC的检出率明显上升。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从7264例结肠镜中检出结肠黑变病例44例,检出率为0.61%。现将4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我院消化内镜常规检查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女性30例,男性14例;年龄(21~70)岁,其中60岁以上28例,(40~60)岁12例,40岁以下4例。主要临床症状有下腹痛、腹胀、便秘、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等。便秘史最长20年,最短6个月。44例中26例便秘患者有服用麻仁润肠丸、番泻叶、通便灵、芦荟胶囊等泻药史,这些药物含番泻苷或大黄酸,均属蒽醌类,服药时间为1个月~20年不等。

1.2 诊断方法 使用Olympus电子肠镜进行全结肠检查,发现病灶均取活检,标本经1%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再行常规HE染色,做病理组织学诊断。

2.结果

2.1 内镜下表现 44例患者镜下均以肠黏膜色泽改变为主,肠黏膜呈棕色、褐色或黑褐色,其间可见灰白色网状、条状汶、似豹皮样弥漫性分布于大肠黏膜上,部分色素呈颗粒状,血管纹理模糊甚至消失,内镜下视野暗淡。其中累及全结肠者40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2例;左半结肠2例;伴有结肠息肉10例;病理为腺瘤,溃疡性结肠炎1例。

2.2 病理结果 黏膜见慢性炎性改变,黏膜及黏膜下层轻度水肿,黏膜固有层有较多含有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胞浆内充满色素颗粒,细胞核不易看到,结肠上皮细胞层正常。

2.3 随访情况 12例服泻药的便秘者有完整的随访史,每(3~6)个月随访1次,每次均肠镜及病理检查,随访时间(6~28)个月,其中1例停服泻药18个月镜下及病理所见色素消失,4例停服泻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色素变浅,但病理仍然证实MC服用泻药患者镜下色素颜色逐渐加深。

3.讨论

3.1 MC与泻剂关系 Billiard在1825年首先描述了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现象,1857年Virchow将其命名为MC;1925年Bartle提出了MC的发生与患者服用蒽醌类药物有关。它可累及整个清肠,包括阑尾,但不累及回肠,其尸检发现率为0.25% ~5.3%[1]。便秘后长期滥用口服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蒽醌类药物的致病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这类药物导致MC的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使结肠表面细胞受损,产生的凋亡细胞小体和细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的残余物移行主黏膜的固有层,形成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随着剂量增强,巨噬细胞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典型的 MC[2,3]。我院资料表明44例便秘患者其中26例有服用泻药史,支持以上观点。因此,在预防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蒽醌类泻药,正在使用者应逐渐停止使用,必要时可加用全胃肠动力药。

3.2 MC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MC在国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内资料报道,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0.06% ~5.9%之间[4,5],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60 岁以上者 48.3%[6],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

3.3 MC与肠癌和结肠息肉的关系 MC患者伴发癌和息肉,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肠癌切除标本4.8% ~5.9%伴有MC,或黑变病结肠息肉合并癌变[7]。我院资料显示44例中有10例伴有息肉,且近端分布较多,且病理所示状腺瘤和混合状腺瘤较多,结肠息肉无色素沉着,提示两者或许存在某种联系,其有无因果关系目前国内外没有定论,但MC常伴发腺瘤是共同看法,长期反复刺激可能使其发生癌变。因此,在发现MC的同时也要警惕肠癌的存在,应进行定期肠镜检查随访。

3.4 MC有关的其他因素 尽管长期使用泻药在MC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MC患者都与服用泻药有关。国外darrell等曾报道2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合并MC,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8例。18例中有15例(83.3%)的患者服用泻药,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泻药之外的另一导致色素沉着的原因。本病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位,诊断主要依靠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习惯性便秘、腹泻、便血和长期服用泻剂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并应警惕结肠黑变病及肠癌和息肉恶变。目前认为MC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另外,MC治疗上要纠正不良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多进食纤维素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多饮温盐水,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少用蒽醌类泻剂,发现结肠息肉及时切除。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科逐渐消失。本研究对MC随访,停服泻药患者中1例色素消失,4例色素不同程度变浅,证实了MC是一种可逆性疾病。

1 马洪升,欧阳钦,张燕,等.46例结肠黑变病临床病理分析及ki-67 的表达检测[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7):433-434.

2 Iseki K,Ishikawa H,Suzki T,et al,Melanosis coli ass-ociated with ingestion of bamboo leaf extract[J].Gastrointest Endosc,1998,47(3):305-307.

3 Walker NI smith MM,Smithers BM,Urtrastructure of human melanosis coli with reference to its pathogenesis[J].Pathology,1993,25(2):120-123.

4 郑丽云,吕愈敏,刘晓江,等.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J].内镜,1994,11:295.

5 纪小龙,朱成,李向江.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1994,14:38.

6 陈宗水,屠柏强,刘进进,等.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资料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186.

7 赵幼安,徐彩铃,靳大川.结肠黑变病[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36(1):87.

猜你喜欢
泻药蒽醌色素
色素热舞
减肥药和泻药会增加女性饮食失调风险
“听话”的色素
老年便秘选泻药 润滑性药物最合适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甜油的生产及色素控制
新健胃包芯片中大黄总蒽醌类成分提取因素的优化
老人便秘时怎样正确使用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