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平运用腹针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及验案1例分析

2011-08-15 00:51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腹针针灸针刺

谷 深

王丽平是北京市名老中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近40载,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

王老师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如脑血管病、痉挛、震颤症、周围神经痛以及各种痛症、偏头痛、面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眼病、乳腺增生、失眠症等,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科研工作并获奖,是医院“脑中风专台”学科带头人。

作者在临床跟随王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运用腹针脏腑功能分区理念,探索并运用腹针治疗2型糖尿病因药物控制不佳导致血糖偏高、控制不稳的情况,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及临床经验。

1.王丽平腹针治疗糖尿病根源

王老师在治疗多种内科疾病的过程中发现,治疗中风病后遗症,伴随糖尿病的患者不计其数;面瘫如伴有糖尿病,预后都差强人意;眼部模糊不适,流泪干涩,视物变形,多半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手足麻木不适,发凉易溃,多为糖尿病作祟;耳鸣耳聋、大便干稀不调、反复脑血管病、心肌梗死等等,糖尿病的阴霾总挥之不去。

老师意识到,糖尿病治疗血糖的控制已不能不列入治疗主症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从多种文献和中医汤药、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案例来看,中医对糖尿病各项症状的治疗,还是有一定疗效的,但遗憾的是,均没有形成完善的治疗体系,科学有效的治疗路径,和坚实可信的治疗成果。苦于国内国外简单粗暴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和大量报道的西药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中医治疗的不确定性,方案的不系统性,老师总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一次治病的过程中,在老师运用腹针治疗中风患者后遗症的同时,偶然的询问发现,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偶然的发现和思索,给老师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腹针治疗本着经络脏腑的母系统立论,可能是先天最早的生命体系,多项实践和科研证明了其对多种后天所得慢性疾病的治疗价值,那么对后天所得之2型糖尿病是否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腹针体系对糖尿病的治疗应从何处入手?

在多数报道仅是对单穴、单法治疗糖尿病诸临床症状及其并发症的临床验案,鲜有机理及方法论见诸报端的同时,老师创造性的提出腹针疗法对糖尿病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的意见,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疗效观察,虽时间尚短,但效果令人鼓舞,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药物不调整、生活习惯不改变的情况下,血糖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重要的是,腹针作为一种处方标准,操作规范,痛苦小易接受的针刺方法,可以被最大限度的传播、学习。在信息化的今天,有可能为全世界被糖尿病阴霾所笼罩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腹针治疗糖尿病取穴方法、含义及操作规范

结合古代先哲的学术精华,老师考虑消渴根据临床症状侧重点不同,仍以上消、中消、下消来进行分类论治。

上消患者多见心烦引饮,口干口渴;中消多见消谷善饥,形体肥胖多痰;下消多见尿频尿数。从腹针取穴中,以引气归元为主要选穴方案,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辨证加减如上消加双侧阴都,中消加双侧肓俞,下消加双侧气穴。以上特点可以合而为症,也可单独出现,取穴亦不局于一种。譬如患者口干口渴,消谷善饥俱在,则可加双阴都,双肓俞治疗。

老师认为,消渴病多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多责之肝肾,故调理肝肾为治病之本。上消症状的出现,多因肾水无法制心火,心火上炎而成,故见心烦引饮,口干口苦,渴饮无权。中脘及旁开5分之阴都穴在腹针疗法上,属上焦,后天八卦属心,又阴都之穴取自肾经,故取调和心肾,水火既济之意。中消多因虚火浊伤中焦脾胃,胃受纳之功紊乱,脾炼精之力减弱,导致消谷善饥,痰浊内生。于腹针理论中,神阙既是生命之源,又后天属土,代表中焦脾胃,取其旁开5分肾经之肓俞穴,意取调理肾之阴精,消导脾胃之虚火。下消主因属肾精亏耗,下焦不固,膀胱排泄无权,故见小便频数,关元本属肾精元气所在,加旁开5分肾经之气穴,以增强补益肾精,调理脏腑,固摄膀胱之用。从古代医家应用针灸治疗消渴病的选穴来看,多应用肝肾经俞穴及脏腑背俞穴治疗,也是这个道理。

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腹针取穴原则,选取针具,定位选穴,针刺深浅。针具原则选取1.5寸直径0.22mm不锈钢针;定位要严格按照上8寸、下5寸、旁6寸定位取穴;因属调理脏腑,针刺深浅益中刺及深刺。针刺过程中,嘱患者静卧休息,于疗程中,无需严格控制,只按平时的规律生活为好,亦不用反复调整降糖药物,10次为一疗程。每周针刺3次左右即可,最好隔日一针。在诊疗过程中,一般患者在第一疗程时,血糖已有下降趋势,2~3个疗程或1月左右可见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下降。

3.腹针治疗糖尿病1例举证

患者,女性,58岁。退休,于2011年7月4日因肩关节疼痛以痹症、肩关节周围炎收入院。患者自诉既往诊断2型糖尿病8年,曾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等治疗,血糖最高达到即时19mmol/L,后于我院调整为瑞格列耐1mg,每日3次,控制血糖,自我控制良好,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餐后活动20分钟左右,监测血糖示:空腹4.6mmol/L,三餐后分别为8.8mmol/L,9.7mmol/L,10.4mmol/L,餐后血糖控制欠佳。患者入院症见:双肩关节疼痛,消瘦,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并有反复泌尿系感染病史,查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中医诊断痹症,消渴-下消,辨证肝肾不足。在治疗肩周炎的同时,进行腹针对消渴(即降餐后血糖)的治疗。根据老师选穴经验,从入院第二周开始,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加双气穴,均属深刺针对血糖治疗。并加水分、双商曲、双滑肉门、双上风湿点浅刺针对肩关节疼痛之痹症治疗。每日仍按时服用瑞格列耐1mg,每日3次,控制血糖,生活规律同前,不刻意减少主食摄入及增加运动量。每日针刺1次,针刺时间为上午10点左右,每周5次,每日监测4步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观察血糖变化情况,3日后数据为空腹6.3mmol/L,餐后8.9mmol/L,9.9mmol/L,8.8mmol/L;一周后数据为空腹 5.8mmol/L,餐后7.8mmol/L,9.0mmol/L,6.6mmol/L;半月后数据为空腹5.8mmol/L,餐后 6.7mmol/L,7.6mmol/L,6.0mmol/L。

3周后患者肩周炎好转出院,嘱定期复诊血糖。

4.总结

腹针治疗糖尿病的针刺理念及方法是王丽平老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探索、实践的结果,是老师多年经验的总结。

当然,此种治疗方法仍属于临床实践积累阶段,治疗周期不长,目前无法对停止针灸后半年、1年的血糖进行观测和统计,无法获得大量的临床数据,而且患者情况不同,生活环境、水平、规律与否都对血糖的整体变化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故对远期预后目前尚无法统计及分析。但对于针刺过程中血糖的变化,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是我们针对糖尿病这一世界难题的解决,提出的一条新路。

另外,糖尿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缠绵难愈,稍有不慎,则病势反复,所以在临证过程中,要树立大卫生的观念,广泛宣传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嗜好,认真贯彻“治未病”的理念,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树立健康观念,这才是现代人急需更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1 郑建仲,田时雨编著.神经病诊断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

2 薄智云著.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3 廖辉,席萍,陈强,易丽,赵阳·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7.

4 李德平,王宝玲腹针疗法对Ⅱ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C].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2007.

5 文幸.腹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体会[C].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6 朴耕希,刘艳艳,徐玉东,王宇,尹磊淼,杨永清.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

7 袁爱红,刘志诚,魏群利,蔡辉.针灸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35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1.

8 蔡建伟,孙志.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宫翠红,[J].针灸临床杂志,2011,09.

猜你喜欢
腹针针灸针刺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