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龙 王 林 刘 琼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较前明显提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老年患者也成为药品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下降,基层医院由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不能熟练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又不能专科专治,非处方药甚至部分处方药能在药店随意购买,造成老年患者用药的危险性比成人常见,因此老年患者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及后遗症、肿瘤、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骨关节病和胃肠道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特点有:①隐匿性,病程长,尤其是农村更多见,人们的健康意识淡漠,机体处于代偿期时未引起重视;②多种疾病并存,如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并存;③疾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如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胸痛症状甚至缺如,阑尾炎就诊时多已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④慢性病反复发作,同时又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差,经济负担重,患者治疗信心不足,依从性差。
2.1 吸收 老年患者胃黏膜壁细胞减少,胃、肠动脉血管壁硬化,动力减弱等因素导致药物口服吸收较差,同时消化功能受多种药物影响,导致消化功能进一步减退,影响药物吸收。
2.2 分布 老年患者脂肪占机体比例比成人大,导致脂源性药物分布容积增高。
2.3 代谢 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肾脏清除能力下降,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减弱,引起和蛋白结合药物成分减少,而药物游离成分增多,肝微粒体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导致药物的半衰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2.4 排泄 老年患者有效肾单位、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肝脏解毒功能减弱,引起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和半衰期延长,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相应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表现比青壮年常见和严重。
3.1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老年患者由于同患疾病种类较多,首先分清就诊的主要疾病而选择合理的药物,同时考虑到肝、肾功能和药物对其他疾病的影响。
3.2 掌握药物的最佳剂量 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差,受代谢特点影响半衰期延长,药物剂量应注意个体化,不能和成人剂量相同,更不能考虑老年患者的“耐药性”而盲目加大剂量,大多观点老年用药剂量宜小不宜大,60岁~80岁用量宜成人2/3~3/4,80岁以上宜用成人1/2量。
3.3 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 掌握最佳时间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宜在上午6时~8时给予,这是根据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性;有消化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宜在饭后给药,而健胃药、抑酸药等宜空腹服用。同时还应根据药物半衰期规范用药次数,临床上可见到不规范应用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1日1次静滴。
3.4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老年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同时服药种类较多,药物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如奎偌酮类与茶碱类或非甾体类合用易产生失眠、头痛头晕、精神异常、惊厥、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同时增加茶碱类毒性反应。
3.5 避免同类药物同时应用而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临床上不合理联用抗生素,几种含有解热镇痛抗炎成分和抗组胺成分感冒药同时应用。
3.6 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指导和监测 老年患者依从性差,服药种类多,记忆力差,甚至无人照顾,忘服、漏服、错服药物现象常见,因此应慎重选择用药,详细交代用药量、用药时间、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抗凝药等密切监视不良反应,,有条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作到准确、合理用药。
3.7 降低药物费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意识 老年患者同患多种疾病,服药种类多,服药时间长在选药时还应考虑到价格相对便宜,毒副作用小、药效高的药物,树立新药、价格昂贵的药不一定适合每位患者的观点,如果患者药费过高而经济能力承受不了,就很难系统、规范、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