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桂兰
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永城 476600
胸腔积液是急性重型复合伤引起的急性炎性反应、心衰、重型肺炎、肺部挫裂伤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胸腔穿刺引流是目前主要治疗措施。2007年6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对48例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48例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龄28~83岁,平均(55.5±2.3)岁,全部患者均经B超、彩超或CT确诊为大量胸腔积液。置管4~12 d,无一例感染,因复合伤引起急性炎性反应22例,心衰6例,重症肺炎8例,肺部挫裂伤5例,恶性肿瘤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例。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瑞京科技公司生产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包,型号为RJ-CVCD单包。其中配置:一次性使用导引导丝、一次性经皮穿刺用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手术刀、固定夹、蓝针管、Y形连接器、扩张器、输液接头、消毒刷、医用橡胶手套、敷料巾、手术巾、脱脂纱布、缝合针、创可贴、医用贴膜、吸塑药盘、吸塑托盘组成,另备碘伏消毒液,无菌手套,输液管1根,负压引流袋1个。对照组除使用同型号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外,其他均与治疗组一致。
置管前与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在彩超或B超定位下,在胸腔积液定位处常规铺巾,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进针。当穿刺针进入胸腔后试抽确定积液位置,将导丝导入胸腔10~15 cm拔出穿刺针[1-2],借助导丝把中心静脉导管送入胸腔,然后拔出导丝用注射器抽取积液并调整引流管位置,接上负压引流袋引流,穿刺点用3 M无菌保护膜固定导管。所有患者均观察2周。一般在插管第1个24 h更换保护膜1次,以后每周2次。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引流通畅、导管堵塞情况,治疗组引流通畅23例(95.83%),导管堵塞1例(4.17%);对照组引流通畅16例(66.67%),导管堵塞8例(33.33%),治疗组引流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923,P<0.05)。
中心静脉导管柔软、富有弹性,导管组织相容性好[3],对肺和胸壁损伤小,也不易形成血栓,在X射线下导管清晰可见。操作简单、方便、患者舒适,改变体位不引起疼痛,不易形成气胸[4]。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较单腔中心导管管腔稍粗,不易造成导管堵塞,况且能灵活控制引流量[5]。一旦引流不畅,可从侧腔冲管,如果主腔堵塞,侧腔也可引流。与单腔中心静脉相比较,因为双腔两管腔之间有一层隔膜,增加了导管硬度,不易造成导管的扭曲、折叠,使引流更加通畅。严防感染:中心静脉的感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必须严加防范。每次脱开导管接口时必须用吉尔碘棉签消毒导管口,覆盖穿刺部位的透明敷贴应定时更换,一般每3天更换,可在透明敷贴上写明穿刺日期、更换日期及导管长度;一般置管超过2周,拔管时常规做导管尖端微生物培养[6]。置管引流期间可以动态观察胸水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在临床应用中,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保证导管通畅,加强对患者的整体护理,从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总之,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可明显减少导管堵塞,引流通畅,限制性通气不足得到明显改善,增加肺泡氧合,患者痛苦减少,操作简单、方便、患者舒适,成为治疗胸腔积液有效的措施。
[1]刘卉,王燕,谢艳.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7-18.
[2]朱耀进,许龙.中心静脉导管配合胸腔积液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6):781-782.
[3]邓勒女.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引流中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10-11.
[4]秦瑞玲.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97-98.
[5]王会容.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04-105.
[6]徐丽华,钱培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