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1-08-15 00:53:40傅文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助产专业能力

傅文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 321017

《助产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傅文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 321017

总结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助产专业通过院校合作、能力培养、任务衔接、理实一体、学做结合,强化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实施专业操作技能测试,加大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成绩比重,增加实验和实训课程学时安排,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场所,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等方法,进行助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并探讨高职高专的助产专业办学定位与专业发展的关系。课程改革使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及可操作性。

高职高专;助产技术;课程改革;技能培养

高职助产专业是介于临床专业与护理专业之间的一种特殊专业,其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都很强[1]。助产士工作责任重大,肩负母婴2条人命,3个家庭幸福,3代人的健康快乐。而女性生育隐私,话题隐秘敏感,患者羞怯情绪强;同时,胎儿、新生儿生命脆弱,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流产、畸形、死胎、死产、新生儿后遗症、死亡等,所以职业岗位要求助产士有更高的责任心、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丰富的人文素养、更过硬的职业护理能力。

助产技术是助产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常用《妇产科学》中的产科部分代替,注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缺少系统的护理内容,专业性不强,技能操作也较欠缺。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没有明显的优势,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能力也较薄弱。

为真正培养具有现代助产护理理念,能完成助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面向医疗护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医学院近3年来对高职助产专业的《助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探索。

1 在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体现院校合作

本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在对浙江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助产士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助产专家对助产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助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助产技术》课程的目标、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和重构。

在课程内容选择和重构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与金华市区3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及妇女保健院的助产专家联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凸显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等特点。

2 在课程培养目标上重视能力培养

笔者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照助产职业岗位要求,制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知识和技能学习,学生逐步达到如下的岗位职业能力:①具有“以人为本”“以母婴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助产理念;②具有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平产接生、产后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能力;③具有对产科急症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④具有规范、熟练地进行常用助产技术操作的能力;⑤具有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宣教能力;⑥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3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强调任务衔接

本课程设计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助产护理理念,结合临床助产技术的工作任务与护士执业资格要求组织课程内容,共分8个工作任务:正常妊娠的护理、正常分娩的护理、正常产褥期的护理、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异常妊娠的护理、异常分娩的护理、分娩期并发症的护理、异常产褥的护理。在课堂教学中,将每个工作任务再分解成可执行的各级工作任务,围绕具体工作任务组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职业态度的熏陶。

选择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与工作过程完全一致的完成了完整的护理程序5个步骤,达到教学和临床实际的衔接,缩短教学和临床的距离。这样的课程设计,主要以服务对象的类别为线索来进行项目设计,比较符合临床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便于学生与工作岗位的直接衔接。

4 在课程教学方法上突出学做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上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实践课主要在校内实验室的模型上示教及操作练习,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几近刻板的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明显脱节。培养的学生到临床实习、工作时适应期较长且动手能力差,缺乏与患者沟通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

学习者是通过实践获取知识,所以大学课程的教学不应完全是课堂的灌输模式,应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形式[2]。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重点突出“学做结合”。在理论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目标[3]。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各种模型、教学录像、案例资料和附属医院,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使“教、学、做合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方法[4]。

课程教学与国际助产专业教育理念接轨,强调人文关怀、和谐生育、自然分娩的理念;注重培养独立性强、专业程度高,能对孕期全程管理的助产士。

实践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5]。笔者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临床教学实习两种形式。在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只在模型上示教及操作练习,注重操作程序、缺少语言沟通的教学方法,采用标准化模拟患者、角色扮演、模型上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人的整体性和护理的整体性,并根据临床的变化及时调整实验物品,介绍最新助产技术的操作方法,补充部分教材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使每个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人性化的护理,使他们对人的情感关怀、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助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保障学生毕业时知识和技能水平符合临床工作需要。同时,在实习课的教与考过程中,强调学生临床决策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基础上,不看重操作步骤和程序的统一,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工作习惯,灵活调整,使学生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以往的临床实习教学多数统一安排在学生的毕业实习期间,这样实习与理论教学间隔的时间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的巩固和强化。目前笔者把临床教学实习改为课间分散见习、课间集中见习及毕业生产实习3种形式。

课间分散见习是针对助产岗位的特点而开设的,因为妇产科患者隐私较多,见习生多常常引起患者的恐慌和不满。笔者所在医学院在充分调研后决定对产前检查、平产接生、产后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等内容采用分散见习的方式进行。因此,每次每组安排3~4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持参观证到附属医院和市区的教学医院的产科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孕妇的产前检查和孕期宣教、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和健康育儿指导、新生儿的护理等见习,指导学生运用沟通技巧,熟练地采集资料。

课间集中见习安排在期中或期末阶段,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和市区的教学医院的产科进行为期2周集中见习,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得到强化巩固。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3学年,在各教学实习医院妇产科完成,通过毕业实习,以往所学的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真正符合临床工作岗位的要求。

5 在课程教学评价上采用理实一体

本课程评价过程中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将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这样既可以节省总课时数,也增加了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地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6-7]。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测验、技能训练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5.1 本课程评价以百分制记录,评价方式及评分标准如下

校内平时成绩评价(30%):①学习纪律考核(10%):包括到课率的统计,迟到或早退一次扣0.5分;请假3次以上,每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5分;课堂违纪每次扣1~2分。②记分作业(20%):根据能否正确回答问题、实训报告评价及平时测试成绩给分。

5.2 课间临床见习成绩评价(20%)

①态度评价(10%):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组织纪律性、服务态度、爱护公物),学习态度(仪表行为、接受能力、进取心),工作能力(操作规范性、条理性、灵活性)、突出表现(好人好事、受到表扬)进行评定。②见习报告评价(10%):教师对见习报告质量给予成绩评定。

5.3 终结测试考核(50%)

①操作考核(20%):按操作评分标准评定成绩。②期末书面考核(30%):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以书面答卷方式完成考核,根据测试成绩给分。

以上是笔者在目前教学条件下为了能顺应助产岗位要求,进行了《助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通过这些措施,笔者培养的助产专业学生在各级医院实习中受到了带教老师及患者的好评,在就业竞争中也突显了实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这些改革措施对促进高职助产专业的教学发展、提高助产学生的操作能力有积极作用。

[1]盘晓娟.高职助产专业产科实践教学的改进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75.

[2]崔军.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课程改革:理念更新与思路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9,44(4):40.

[3]郑确辉.应对创新人才培养 完善高校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43(20):36.

[4]盘箐.“三性”实验在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8):113-114.

[5]张秀英,欧阳云帆.高职助产专业《助产学》教学改革[J].右江医学,2009,37(3):360.

[6]郝玲.高职助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52.

[7]梁礼莉,李洁.改进产房新助产士的培训方法的实践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53.

R717

B

2095-0616(2011)18-127-02

2011-07-14)

猜你喜欢
助产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6:56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