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琼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湖北恩施 445000
心脏外科手术的成功开展是衡量医院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顺利开展更是对地区级医院的全面考验,低体重和发育未成熟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1]。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4月成功开展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术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本组患儿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5个月,平均(12.70±5.25)个月,体重 3.5~ 5.0 kg,平均(4.50±0.34)kg。单纯室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1例。全组患儿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喂养困难等临床表现,均行Ⅰ期根治术,术后均入监护室监护,气管插管接美国PB840呼吸机辅助呼吸。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患儿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术前1~2周应口服巯甲丙脯酸和(或)静脉滴注前列地尔,降低肺动脉压力。尽量控制肺部感染,使体温基本正常,肺呼吸音改善。心衰者可强心、利尿。营养不良、贫血者须补充营养和少量输血。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应严密监测血糖,以免术中出现低血糖,导致严重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同时仔细查对所备物品,包括PB840呼吸机、血气分析机、临时起搏器、除颤仪、6号、8号胃管及吸痰管。准备常用药物:多巴胺、硝普钠、利多卡因、米力农、前列地尔、镇静剂等。
1.2.2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前15 min由转机师电话通知监护室护士做好必要准备,打开呼吸机并观察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需要配置血管活性药物。患儿回监护室由护士和手术医生、麻醉师共同将患儿安置在备好的位置,接好各项监测仪器,了解手术中情况,调节各种药物的速度,血管活性药物必须由中心置管单独泵入。
呼吸系统的护理:①辅助机械通气:患儿带气管插管送入ICU后立即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监测动脉血气,根据结果结果配合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1岁以内婴儿由于呼吸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不宜急于拔管,应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一般为术后24~48 h[2]。② 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每小时核对一次插管在门齿外的长度及听诊双肺呼吸音,防止折曲或滑脱。保持气道有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湿化罐温度调定在32~37℃,防止因湿化不足引起的痰液黏稠干结,有利于气道黏膜功能维持及恢复[3]。另外,婴幼儿气道狭窄,腺体分泌旺盛,加之气管插管影响,极易造成痰液阻塞,引起肺不张,应加强肺部体疗,勤翻身叩背,听诊双肺呼吸音,痰鸣音多时应加强吸痰。吸痰过程中仔细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心律、血压、面色及痰的性质与痰量等。③拔管前做好再插管准备:拔管前注射地塞米松;拔管后做好雾化、吸氧、体疗排痰。
循环系统的护理:术后注意监测心率、心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出入量等。 常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和硝普钠,根据病情可增加米力农、多巴酚丁胺、前列腺素E1或肾上腺素类药物,达到预期效果。记录每小时出入量,使患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所有液体、血液制品均使用微量泵输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进食后只输入必须药物,营养应以肠内营养为主。保持各类测压管道通畅,防止滑脱、堵塞,每小时用肝素水冲管,每次量以尽可能少为原则,不超过1 mL。记录每小时尿量,注意观察尿色、性状,有无血红蛋白尿和血尿。对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者,应尽量避免缺氧、低温、低血糖、疼痛及气管内吸痰对患儿的刺激。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应充分镇静,交替使用咪唑安定、芬太尼、水合氯醛等镇静药物。
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经常检查各接头是否漏气,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等。术后24 h仍然不能拔管,应行鼻饲[4-5]。
本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22~300 h,平均(48.2±4.6) h。9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为90.0%,1例反复多次撤机成功。本研究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肺不张、肺部感染1例。
由业务骨干制定个体的详细护理计划,将护理计划请求科室主任、转机师一起讨论,制定最佳方案。最后,将护理计划打印并学习,放在病历夹,便于随时对照执行、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疗效[6]。低体重先心性心脏病患儿抵抗力低,对体外循环及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差,且病情变化快。
总之,术后护理要求及时准确,科学细致,加强呼吸及循环功能等多方面的管理,能及时发现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儿早日康复。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8.
[2]王学峰,肖颖彬,钟前进,等.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重庆医学,2003,32(1):23-31.
[3]母艳玲.5 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ICU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54-56.
[4]马 琳,张小艳.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81.
[5]陈幻,陈进文,何芳.53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ICU监护[J].微创医学,2011,6(1):87-89.
[6]杨钊群.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的护理配合[J].现代医院,2009,9(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