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探析

2011-08-15 00:53:40谢中建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标本实验室检验

谢中建

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检验科,江苏沭阳 223600

临床治疗有赖于检验数据的真实客观,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医学质量[1]。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诊断的水平,影响检验标本的质量因素有很多,对于实验前的质控、质量管理,医院一般没有足够的重视[2],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医疗隐患。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和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验前影响因素

1.1.1 生物学因素 包括年龄、人种、性别等最基本的生物属性,人在幼儿期、青春期和老年期不同的人生阶段,实验室检验结果是不同的[3],性别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多种血液生化指标上的不同。加上女性在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雌孕激素相互调节、胎盘产生激素参与下,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临床检验指标也各不相同。

1.1.2 患者本身因素 由于患者各自的身体差异,各自饮食起居生活的不同,加上有的患者基础性疾病不同,服用药物也不同,都影响着检验结果。研究指出,人体运动时,由于出汗和剧烈呼吸,体液的量及分布都发生了改变。运动消耗体内储存的三磷酸腺苷及有氧或无氧代谢都对体内各生化指标产生影响。长时间剧烈运动可使钾、钠、钙等生化元素均升高。另外,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表现为多种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1.1.3 采血操作因素 临床检验分析前,采血时间、姿势、溶血、部位等因素对标本的准确性很重要。采血时间常常因季节变换、月经周期和昼夜交替而影响结果。同时,对于一些检验指标来说,卧位采血和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正常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3%左右。

1.2 质量控制方法

1.2.1 患者宣教 在检验前,要将与疾病检查及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预先告知患者。在血脂检测前应让患者食用素食,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及富含叶绿素食物、铁剂、中药,以免出现假阳性反应。做痰培养时要求患者留取标本为清晨漱口后咳出第1口深部痰。做细菌培养时,必须在服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进行细菌鉴定

1.2.2 采血控制 患者在采血前避免剧烈活动,采血前4 h勿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尽可能空腹安排在清晨或上午,采用坐位或卧位[4]。考虑在静脉输液装置的对侧采血,使血样受静脉输液稀释的影响最小。婴儿可从头皮动脉采血:24 ~ 48 h的新生儿,可以从脐动脉采血。采血后,阻止血气交换。不宜进行静脉采血者可以考虑从手指和足部的毛细血管采血[5]。注意采血量,避免发生溶血,因为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转氨酶和钾等在血细胞中的浓度比在血浆中高许多,溶血后严重干扰结果。

1.2.3 标本贮存及预处理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贮存时间,尽快处理及检验。标本存放时间过长易使该物质本身分解,发生多种生化反应,导致结果降低。小便检测,应留取头1次晨尿,在1 h内送检。对蛋白含量高的胸腹腔积液,因易发生凝固,要及时送检。如果送检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时,也不要暴露存放,必须将血清分离后密封存放。必须贮存标本时,血样应先离心,离心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纤溶试验则在4℃左右离心,然后贮存在冰箱内,用密封的管,以防止蒸发。同时应避免晃动,产生溶血。对于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如痰、分泌物等要放入4℃冰箱内用密封的容器存放。标本的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有关,22℃~24℃保存2 h,2℃~4℃保存4 h,-20℃保存2周,-70℃保存6个月。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或当天检测,否则应低温保存。

2 结果

通过针对原因的有效控制,细致、全面的综合性对策,避免了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多种因素,提高了标本质量。最大程度的减少标本影响,有效控制影响因素。

3 讨论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按系统论的原理使在实验过程中所有影响实验室结果的要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实验结果始终可靠。虽然新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不断应用于临床,但是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精确的检测方法都不可能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导致的检验误差。

检验医学的分析前、中、后过程是一个整体,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师开出检测申请单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的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基础,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尤其重要。研究表明,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均可溯源到标本不符合要求。因此,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非常重要,

标本的好坏与否决定于生物学、采血方式、标本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的影响[4]。检测前是检测的开始,首要关节必须保证其可靠性[6-8]。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完善各项制度,按规范化、系统化要求严格控制好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为提高检验质量提供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细致、全面的综合性对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标本影响,有效控制影响因素,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1]韦美德,贺望娇,戴盛明.加强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6):168-169.

[2]刘波.以系统观点论基因诊断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5(S1):48-49.

[3]朱强.临床生化检验的标本采集处理及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08,28(13):132.

[4]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68.

[5]丛玉隆,邓新立.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建立[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5):305-309.

[6]古旭东.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178,180.

[7]何进安.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81-82.

[8]龙成学.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56,149.

猜你喜欢
标本实验室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