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秋 ,王艳芬 ,方维新 ,张维平 ,李淑英 ,张勤柱
(1.红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蒙自 661100;2.蒙自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蒙自 661100;3.绿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绿春 652500;4.泸西县旧城镇畜牧兽医站,云南泸西 652400;5.泸西县白水镇畜牧兽医站,云南泸西 652400)
据调查在云南红河地区相当一部分种鸡场和养殖大户鸡群中,旧的疫病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如鸡新城疫,鸡法氏囊病、鸡衣原体病、鸡大肠杆菌病等)。而新的疫病又在不断出现(如鸡链球菌病、鸡附红细胞体病等),甚至出现多种类型病原混合感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降低其危害和减少发病死亡率,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的防控意识,是目前广大兽医科技工作者面临着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为此,笔者对云南红河地区近几年来鸡场(户)所发生的11种主要传染性疫病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以下分析与探讨。
1.1 鸡新城疫(ND) 目前鸡ND多呈散发,还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种鸡病,也是必须要防的一种病。据调查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红河地区弥勒、河口、屏边、红河、开远、石屏、建水等8个县(市)共发病11.2万只,死亡7.73万只,经济损失140.34万元。如建水县仅1998年发病1.25万只,死亡1.05万只,经济损失20.96万元,五年共发病7.18万只,死亡5.42万只,造成经济损失108.37万元。2008年1月至3月仅个旧、蒙自某养殖小区和养鸡场引入7日龄肉鸡,发病率93.75%(7 500/8 000),死亡率达71.50%(5 720/8 000);30日龄蛋鸡发病率达80%(4 800/6 000),死亡率达 73%(4 380/6 000)[2]。近几年来,ND免疫接种的普遍开展,ND暴发流行相应减少,但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ND造成鸡只死亡或生产性能下降仍然增多,如何有效防制鸡新城疫已成了红河地区控制新城疫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滴度的抗体可为鸡群提供坚强的保护。
1.2 鸡衣原体病(CP) 该病1994年11月对红河地区14个大中型养鸡场进行疫病监测,发现鸡衣原体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达22.7%(344/1515),其中有4个商品肉鸡场的肉仔鸡在15~50日龄内发生不明原因死亡,发病率53.75%(8 600/16 000)致死率达65.11%(5 600/8 600)。并首次从4个鸡场发病鸡群中培养分离出衣原体,从而证实云南红河地区鸡群普遍存在衣原体感染[3]。目前红河局部地区仍然发病较多,因此开展家禽CP的防制,除了要解决养禽生产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外,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预防家禽衣原体病对人类的感染。
1.3 鸡附红细胞体病 鸡附红细胞体病目前在红河地区感染率较高,2006年首次在个旧市大屯某鸡场发现,2007年至2008年期间对红河地区13个县(市)20个规模鸡场、21名饲养员、35个散养户,家禽暴发的136起疫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检验。结果显示,鸡群的感染率为94.02%(1 195/1 271);鸭群的感染率为40.60%(635/1 280);人群的感染率为76.19%(12/21),仅仅7年的时间,目前几乎在所有鸡场中都很难找到阴性场。由于该病的隐性感染很高,潜在的危害性很大[4]。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发展,是广大兽医科技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IBD曾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笔者1992年首次从红河地区病鸡群中分离到IBD病毒。1992年至2000年该病在红河地区性呈暴发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发病8万只,死亡5万只,致死率达50%~80%,期间采集非免疫鸡群1930份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阳性176份,阳性率达8.17%。自2001年以来随着各大规模鸡场(户)程序化防制的开展,发病范围和数量均明显减少,但常和ND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1.5 鸡减蛋综合征(EDS) EDS红河地区1998年首次在内地蒙自、开远、个旧、建水等4个县(市),8个规模种鸡场发病,发病3万只,采集发病鸡群930只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阳性194份,阳性率达20.8%,同时对10个县(市)采集非免疫鸡血清1 827份进行检测,阳性率达18.17%(332/1 827),说明该病在各县(市)鸡群中已受到感染。目前该病仍有发生,已成为红河地区规模化养鸡场(户)程序化免疫的主要疫病之一。
1.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ILT病于1988—1992年对全州13个县(市)采集非免疫鸡血清监测,结果阳性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阳性率分别为:7.14%(25/350)、8.58%(17/198)、9.06%(29/320)、12.33%(37/300)、14%(42/300)。2001年3月红河地区某规模养殖小区呈暴发,发病率达90%~100%,近年来,红河地区ILT病的发生呈散发性,由于该病与ND和AV在临床上非常相似,在诊断上容易造成误诊,给防治该病造成了困难,导致该病的扩散和蔓延,特别对养殖密集区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对该病的防制不容忽视。
1.7 传染性支气管炎(IB) 红河地区1988年首次确诊IB,1988年至1999年在蒙自、个旧、开远等3个县(市)共发病1.5万只,死亡0.3万只,死亡率达20%,期间采集非免疫鸡血清253份检测,阳性率达33.4%(85/253)。自2000年以后各大中型规模鸡场(户)将该病纳入程序免疫,暴发流行有所减少。目前局部性发生且常与ND混感。
1.8 大肠杆菌 90年代以来红河地区几乎所有的鸡场鸡群都有大肠杆菌感染,而且流行日趋严重,已占细菌病的首位,严重阻碍养鸡业的发展。据1990—1999年笔者对红河地区13个县(市)发生的1 010起鸡病中,分离到738株大肠杆菌,平均分离率为73.07%,发病鸡群10万只,死亡6万只,致死率为61.11%,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5]。目前该病仍然是对鸡群威胁最大的疫病之一,而且用药控制不住,用疫苗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还是要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
1.9 鸡链球菌 有关鸡链球菌病的报道甚少,未引起人们的重视。2007年以来红河地区部分鸡场鸡群发生不明原因死亡,发病率达32.14%(1 800/5 600),笔者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从患病鸡群体内分离到2株链球菌,经鉴定为D群类链球菌病[6]。目前该病的发生仅局限在红河地区部分鸡场(户),但该病传染性强,危害大,必须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防制工作。
1.10 沙门氏茵 据1986—1999年红河地区13个县(市)共发病8.6万只,死亡2.5万只致死率为29.07%,期间对8个规模场采集2 790份种鸡血清进行监测,阳性率达6.45%(180/2 790),目前几乎在所有鸡场中者很难找到阴性场,特别对幼鸡的威胁最大,抗药性愈来愈强。
1.11 鸡球虫病 红河地区有关鸡球虫病报道甚少,未引起人们的重视。2006年以来红河地区大部分种鸡场蛋鸡出现顽固性拉稀,生产性能下降,发病率达60%,致死率达10%,目前该病日趋增多,慢性小肠球虫在肉鸡、蛋鸡及种鸡群出现较为广泛。药物防治效果较差,很难选择到有效药。
2.1 产地、运输流通环节、消毒等管理不善是造成疫病发生和蔓延扩散的原因之一[7]。一是引种、供种环节,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活畜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调入临床健康的带毒鸡及隐性感染鸡;二是检疫、检验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造成疫源经流通环节传播扩散;三是禽产品加工和活禽市场消毒制度不规范,病原多年积累而造成疫病传播[8]。
2.2 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很多养殖场(户)在建场时没有考虑环境问题。将规模鸡场(户)养殖小区建立在村子里或饲养密集的地方,并且不注意环境的卫生消毒。死鸡到处扔,粪便到处堆放,病死鸡随着收购者到处散播病毒,造成一家发病,户户发病的现状。病毒经多年的积累,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的环境污染程度已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
2.3 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密度低。一是疫苗贮存、运输不规范,导致疫苗效价低;二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未能定期对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效果的监测,抗体水平如何都是一个末知数;三是盲目频繁疫苗免疫,据调查,许多养殖场(户),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竟然没有自己鸡场疫苗免疫程序或随意地找几个参考程序,凭经验组合进行,很难达到真正的预防效果,一旦疫病流行,较易被传染,造成免疫失败。四是疫苗使用不规范,弱毒疫苗使用时加入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免疫接种时操作不当。据调查,部分养殖场(户)只图简便、省时、省力,一次免疫注射几种病种疫苗而导致免疫程序紊乱,使机体抗体产生相互干扰。
2.4 疫病的诊疗。据调查,大部分鸡场只重视用药,忽视诊断,盲目乱投药物,投药时重视发病鸡群,忽视整体投药,缺少全局观念。
2.5 应激因素频繁和免疫抑制因素存在。如饲养管理、密度大、通风换气不良、气候忽冷忽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不良应激因素,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高。同时,应激还会使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的免疫功能下降。另外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也会造成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免疫应答力减弱,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3.1 种源控制 科学的饲养管理,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种禽群,不轻易引鸡苗,若引苗时,必须从健康优质、无特定(垂直传播)病原的种禽场引禽,并需经严格检疫和消毒后隔离饲养20~30 d才能转入生产禽舍,避免各种日龄的鸡混养。
3.2 科学免疫 加强生物药品规模管理,严把疫苗质量关,防止其他非法经营渠道流入市场,确保生物药品安全有效。建立健全各项防疫管理制度和免疫档案及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免疫程序规范操作,提高免疫密度。继续巩固ND、IBD、MD、CP和EDS等疫病的防制成果,完善鸡附红细胞体病和链球菌病等新发疫病的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鸡ILT的防制。防止扩散和蔓延。
3.3 加强对垂直性及隐性感染疫病的检测,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的抗体水平,结合环境污染状况等因素,确定最佳免疫时间,确保鸡群拥有较高的抗体水平。重视鸡大肠杆菌病研究与防治,通过用新技术、新药提高细菌性疾病诊断水平与防治效果。
3.4 环境控制与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和完善以消毒卫生工作为核心的鸡场(户)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整个养禽生产各个环节;提供鸡群不同时期和营养需要,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提高鸡群对其他病原的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风险。
[1] 王琼秋,郭建忠,丁国美,等.红河州猪主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3):18-19.
[2] 王琼秋,谢春梅,陶劲松,等.鸡新城疫发病原因及防治[J].中国科学学报,2008,5(9):50-51.
[3] 王琼秋,刘伯庶,童外元.红河州鸡衣原体病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7,27(3):10-11.
[4] 王琼秋,刘伯庶.鸡法氏囊病及并发感染的诊断[J].云南畜牧兽医,1993(4):20-21.
[5] 王琼秋.浅谈红河州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制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2002(1):6-7.
[6] 王琼秋,张凤英.红河地区雏鸡链球茵的分离与鉴定[J].云南畜牧兽医,2010(6):10-11.
[7] 王琼秋,杨红,杨红玖,等.奶山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J]. 中国动物检疫,2010,27(4):61.
[8] 王琼秋,张镜云,陈云明,等.加强狂犬病防控措施确保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