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红艳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进行抗凝治疗,最常用的口服药物为香豆素类的华法令,如果抗凝治疗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血栓栓塞的并发症,若治疗过度会造成出血,严重时引起生命危险。机械瓣膜置换术自身潜在的疾病等相关因素很多,临床应用华法令时应因人而异地调整剂量,并决定其抗凝强度[1]。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男57例,女41例,平均年龄44.5(16~55)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69例,主动脉置换术12例,三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与主动脉联合置换术10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2例。
①98例患者口服华法令首次剂量2.5~5.0 mg,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令的剂量,至PT稳定在对照值的1.5~2.0倍左右,INR在2.0~3.0之间。②根据PT结果选择华法令的剂量,每日下午16:00口服1次,不经医生同意不要随意改变服药时间和剂量,有时调整剂量需增减1/4或1/3片,所以剂量要准确,分药要均匀,定时服药,详细记录,并检查药物有无变质、潮湿。③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酗酒和吸烟。④对并发症及时观察和处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门诊随访。
本组98例患者中,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脑血栓症状,肢体及语言障碍,这4例患者均为二尖瓣置换或二尖瓣与主动脉联合置换,经术后口服抗凝剂华法令并对症护理指导后均由好转;6例患者抗凝期间有轻度出血,经暂停华法令或降低华法令用量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中有1例出院患者发生脑出血,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
首次抗凝治疗的时间选择上一般选择在心包、纵膈引流量减少或引流管拔除后,也就是术后2~3 d开始抗凝[2-3]。要求手术后第1周进行抗凝指标的监测,于每天清晨抽血查PT、INR,待PT基本稳定后改为每2~3天查1次,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第2~6个月每2~4周复查1次,半年后每1~2月后复查1次,加以适当的药物指导,如出现药物漏服,应及时补上。另外,应尽量避免使用对PT有影响的药物,如维生素K、肝素、避孕药、巴比妥类、水杨酸类、奎尼丁等。在饮食上,尤其术后心功能恢复后,一般不限制饮食,少量多餐,食物多样化,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但应注意某些食物长期大量食用可影响维生素K,使PT延长或缩短,如菠菜、白菜、番茄、猪肝、猪皮、蛋、牛乳、黑木耳等。
对于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抗凝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栓塞。①出血: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鼻腔出血、伤口渗血、血尿,严重时引起咯血、呕血、脑出血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停药或减量,静脉注射维生素K,出血停止后观察1~2 d后重新调整抗凝剂的剂量。护士要熟悉抗凝治疗患者出血的表现,为预防鼻出血,指导患者不宜用手挖鼻,鼻黏膜干燥时涂石蜡油[4];预防牙龈出血,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不食过硬韧性强的食物。在治疗操作中动作轻柔,注射后用棉签按压时间是正常的2倍,防止医源性出血,做好各种安全措施,防止外伤。②栓塞:由于抗凝治疗不足引起脑、肢体等器官的栓塞,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肢体动脉搏动的强弱、活动情况、皮肤温度、颜色以及神志、瞳孔等,及时发现栓塞症状,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快速加大抗凝药剂量,导致血栓运行危险。
对患者及时做出院指导。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须终身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5],因此出院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向他们强调抗凝的相关知识及本身存在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使患者能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促进家属对患者的监督,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医患联系卡,定期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出院后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门诊随访。
综上所述,华法令是目前瓣膜置换患者常用的抗凝药物,且需终身服用。通过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能掌握华法令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李永胜,沈迎念,于进,等.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致出血43例[J].实和医学杂志,2007,23(6):49-50.
[2]秦川,肖颖彬,陈林,等.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6):557-558.
[3]刘桂清,马增山,马胜军,等.风湿性心脏病并左房血栓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7(6):398-402.
[4]马丽良,宋艳.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护理体会[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6(3):143.
[5]何红燕,曹勇.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2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