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料形式的微丸制备技术选择

2011-08-15 00:51吕长江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杭州31000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微丸药粉造粒

吕长江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 310003

不同物料形式的微丸制备技术选择

吕长江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 310003

微丸 制备技术 物料形式

以微丸为代表的多单元剂量分散型给药制剂,具有释药持续稳定,局部刺激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等独特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1-2]。微丸的直径<2.5mm,吸收了丸剂、散剂、颗粒剂的特点而创制。根据不同需要它可分为速释微丸、缓释微丸、控释微丸、靶向微丸和制药辅料的空白丸芯等。因此,研究其制备技术与物料形式的适应性是制备合格微丸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微丸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三种:挤出—滚圆法、离心造粒法和挤缩—膨圆法。而作为微丸的常用物料形式有:全浸膏、浸膏+生药粉、全生药粉和原料药这四种。

原料药是成分较为单一的物质,系指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患者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对于物料形式为原料药的多采用挤出—滚圆的微丸制备技术。如红霉素肠溶微丸、头孢克洛缓释胶囊和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制备都是采用这种技术。挤出—滚圆法是将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可塑性湿物料,放入挤压机械中挤压成圆柱形颗粒和高密度条状物,再经滚圆机滚圆成丸[3]。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成丸方法,如制备原料药的肠溶胶囊、缓释胶囊,均是用此法制备微丸,然后再制成胶囊,所需装置主要有挤出机和滚圆机。宋洪涛等[4]用该方法制备载药丸芯,使用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制备脉冲控释微丸。赵伟等[5]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一种无糖型空白淀粉芯丸,为药物微丸制备提供便捷、优质的母核。该法制得的微丸与其他技术制得的微丸相比,在成品丸的理化和机械特性、释药行为和体内过程以及制剂的处方、工艺控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点:①微丸的圆整度和流动性更好;粒度分布更集中,相应收率较高;硬度大,脆碎度小;形状、大小均一,工艺重现性好,这些特性更加利于进一步包衣,从而获得衣膜分布均匀、释药特征理想的膜控小丸。②微丸载药量相对较大,如药物和辅料理化特性允许,可制成含药量达80%以上的微丸;载药量可变范围较宽,可在1%(或更小)至95%(或更大)之间。③微丸密度大,活性成分含量均匀,可选填充剂种类较常规方法多。④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工艺过程参数化,易于控制,便于科学管理。该工艺对水溶性药物缓释剂的制备较为适宜。但挤出—滚圆法在微丸的制备上也有其局限性,若浸膏的黏稠度较大,则会影响其挤出的速度和挤出条的长度,因此它一般局限于物料形式为原料药的微丸制备。

对于物料形式为全浸膏(浸膏的黏性较小)、浸膏+生药粉、全生药粉的多采用离心造粒法。如用此法制备的复方丹参微丸、生血微丸、珍菊降压微丸、中药益脂微丸等。此法应用离心造粒机可在一密闭的系统内完成混合、起模、成丸、干燥和包衣全过程,造出圆而均匀的球粒。具体操作是将母核输入到旋转的转子上,利用离心力与磨擦力形成母核的粒子流,再将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及包衣液分别喷入其中,颗粒最后滚制成圆整型较好的微丸。该法具有成丸速度快、丸粒真球度高、药粉粘锅少、省时省力等优点。离心造粒法制备微丸方法存在辅料用量多、工序复杂等缺点。

物料形式为全浸膏(浸膏的黏性较大)则可采用挤缩—膨圆制丸技术。挤缩—膨圆制丸技术是制备微丸的一种新的技术,该方法是在挤出制粒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双螺杆强压式制粒机为工艺设备,将润湿剂混料制成的软材通过机器后,经过硬性挤压、旋转切粒、干燥膨圆成球而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外观规则圆整,表面光滑的微丸。它的特点有:①强大的压力。此方法与一般的挤出制粒技术相比,所用设备的挤出力高达25吨左右,因而制成的颗粒比其他方法制备的颗粒致密,能显著提高所制备微丸的堆密度,从而节约包装材料,降低经济成本。②所用辅料少。由于此方法强大的挤压力,制得的颗粒表面致密,比表面积小,自身抗引湿性强,因此,不需要用太多的辅料来改善微丸的抗引湿性。③在烘干过程中颗粒自动膨圆,微丸圆整度好。由于膨圆微丸内部中空,故有较好的溶散性。颗粒体积的膨胀率与受热温度、受热时间、物料黏性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黏性大的物料在较高温度下受热,随着时间的增加,颗粒逐渐膨胀为类球形,但当受热时间过长或受热温度过高,颗粒会炸开。

综上所述,微丸制备应根据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制备技术。物料形式的多样化也仅仅是不同实际情况中的一个方面。不过,当今制备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有一种兼容性制备技术适用于各种的物料形式。

[1]Pillay V,Fassihi R.In vitro release modulation from crosslinked pellets forsite-specific drug delivery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I.Comparison of pH-responsive drug release and associated kinetics[J].J Control Release,1999,59(2):229-242.

[2]陈盛君,朱家壁.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3):177-181.

[3]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77.

[4]宋洪涛,郭涛,钟建,等.硫酸沙丁胺醇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20(2):97-100,115.

[5]赵伟,潘家祯.挤出滚圆造粒法制备淀粉空白微丸芯核的工艺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2005,26(2):13-16.

2011-03-16

猜你喜欢
微丸药粉造粒
造粒方法及设备的研究进展
分散剂对99.8%高纯氧化铝喷雾造粒粉的影响
河南心连心公司10万t/a尿素钢带造粒项目投产
湿热处理对山药粉理化及结构性质的影响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高塔熔体复合肥造粒装置顶部熔融液挂壁原因及解决措施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巧称质量
探究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效果
控释微丸国内外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