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晓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 郑州 450014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指在内窥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造瘘管,以达到胃肠营养及其他治疗目的,可应用于胃肠功能正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口进食困难,需长期营养支持者,该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快捷,而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胃造口管饲营养的首选方法。我院消化内镜室从2008-06~2010-12进行胃造型术10例,现将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70~89岁,平均75岁。其中脑血管病后遗症5例,脑外伤2例,颅脑手术后1例,系统性硬化病1例,重症肌无力1例,置管时间3个月~2a。
1.2 PEG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禁食8~12h,术前静脉推注咪达唑仑2.5mg,阿托品1 mg,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植入胃镜后取平卧位,向胃腔注气,使胃腔充盈扩张,使胃前壁与腹壁紧密接触,腹壁上可见胃镜的透光点,可确定此处为造口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腹膜下,经腹壁穿刺套管针入胃腔内,置入导丝,圈套器套紧导丝后连同胃镜退出口腔外,将口端导丝线于造瘘管尾部扎紧,缓慢牵拉腹壁外导丝将造瘘管经口、咽部、食管、胃和腹壁,轻轻拉出腹壁外,再次进入胃镜,观察造瘘口端是否与胃壁贴紧,确认后退镜,将皮肤垫盘锁牢固定,造瘘管留出20~30cm后剪断,安上“Y”型管,术毕。
10例胃造瘘术均1次置管成功,其中有5例出现程度不同的腹泻,3例瘘口感染,3例瘘口肉芽生长,1例脱管。
3.1 腹泻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3%~30.6%[1],其原因与营养液的配方组成及灌注方法不当、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因此,营养液应选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营养要素溶液、牛奶、豆浆、果汁等,逐渐过渡到米汤、蔬菜等半流质高营养食物,尽量符合肌体的生理需要,避免油腻、过冷、过热、过硬食物,每天配置当天 量,放置4~8℃冰箱内保存,使用时加热,温度为38~40℃,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 mL,速度不宜过快,4~6次/d,如病人有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可适当减少灌注量,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灌注液的配方,同时辅助应用促进消化或增强胃肠动力的药物,每餐喂食结束后,需给予30~50mL温水冲洗造瘘管,以防止瘘管阻塞并保持清洁。
3.2 瘘口感染 感染通常是营养液外渗残留在造瘘口周围细菌繁殖而引起,因此,病人回病房后每天用2%的碘伏消毒瘘口周围,更换敷料1~2次/d,直至造瘘口形成,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造瘘管固定松紧要适度,过紧会导致胃壁和腹壁的缺血坏死,过松会引起瘘管外渗致伤口感染,指导病人家属正确护理瘘管的方法。本组3例出现瘘口周围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经对症处理后痊愈。
3.3 肉芽组织过长 由于喂饲时造瘘管牵拉致肉芽组织向腹壁外翻,可用消毒剪刀剪除后再以石碳酸或硝酸银烧灼创面即可痊愈。平时喂饲时要避免过度牵拉造瘘管。
3.4 脱管 患者烦躁、意识不清时自行拔管,翻身时不慎拉脱是脱管的主要原因。对上述患者可用别针把造瘘管固定在妥当位置,避免晃动、牵拉,帮助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本组1例85岁患者在意识不清时自行拔管致脱管,到医院重新置管一次。
对吞咽功能丧失或吞咽困难而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维护肌体正常的营养需要,PEG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保持了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完好,符合正常的生理特点,有效的改善了不能经口进食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报道显示,PEG并发症小于10%,严重并发症为3%[2],目前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本组10例患者中经科学的营养喂饲方法、正确的术后护理,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出院后家属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能安全的为病人进行管饲,正确的护理造瘘管,使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为治疗原发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1]徐乐天 .现代胸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85.
[2]刘运祥,黄留业 .实用消化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