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迪 魏 武
1.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93;2.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93
子宫破裂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少见,两种疾病同时发生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通过对该病例的总结及回顾,更加深刻认识两种疾病,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诊断思路以达到早诊断早处理,降低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率。
患者,女,39岁,停经7月余,下腹痛2 h入院。停经40 d出现早孕反应,孕4月余感胎动。孕早期未行规律产检,自诉孕期经过顺利,29周于笔者所在医院产检1次(入院2周前),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均正常。入院前2 h翻身后左腿部抽筋,伸腿活动后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伴恶心,无呕吐,休息后无缓解,无阴道流血。否认孕期外伤及近期性生活史。既往孕4产1,其中1993年分娩时因胎盘粘连行手取胎盘,产后15 d大出血,输血600 mL;2001年因宫外孕手术1次,输血800 mL,自诉开腹后未见异位妊娠组织;后行人工流产术2次。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65 mmHg,精神欠佳,表情痛苦,腹软,腹部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产科检查:宫高30 cm,腹围90 cm,胎心率120次/min,胎位不清,羊水量中等,手扶宫底未及宫缩。辅助检查:B超诊断:宫内孕32周大小;右枕后位;子宫左上方可探及一9.5 cm3×5.5 cm3×4.2 cm3囊性无回声区。入院诊断: ①腹痛待查(子宫破裂?胎盘早剥?);②腹腔出血;③孕5产1,宫内孕32+1周。入院后胎心迅速减慢,予补液、取血,行开腹探查术前准备。半小时后胎心音消失,血压迅速下降至70/50 mmHg,脉搏渐加快至120次/min,休克指数为1.7,且腹痛加剧,情绪烦燥,考虑子宫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开腹后见腹膜蓝染,切开腹膜见腹腔内大量积血及完整羊膜囊涌出,确诊为子宫破裂,查子宫边缘不清,出血汹涌,此时患者休克加重,夹破羊膜见羊水Ⅰ度,取出胎儿,APGAR评0分,娩出即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经儿科医生抢救无效死亡。检查:子宫破口边缘不规整,厚度约1.0 cm,同时见胎盘边缘附着于子宫破口处,胎盘与子宫壁粘连紧密,予手剥胎盘,胎盘剥取困难,诊断胎盘植入。查见左侧卵巢、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均与子宫粘连,决定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病理诊断:胎盘原位滋养细胞瘤(PSTT)。肿瘤组织浸润性生长,局部达浆膜层,局部浸及血管。细胞呈多形性(透明、菱形)异型性明显,局部纤维素样坏死,另见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异常。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统计出血量约5 550 mL,手术室输液6 100 mL,其中输红细胞悬液1 800 mL。患者14 d后出院,出院时一般情况好,血常规示轻度贫血,余均正常。
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发生破裂,称为子宫破裂。本病易发生于经产妇。子宫破裂常发生于分娩期或妊娠末期,主要死于出血、感染、休克,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1/(1 000~16 000)。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胎儿与骨盆不相称;②胎位异常;③瘢痕子宫破裂;④妊娠时下腹部严重外伤;⑤分娩时手术损伤;⑥子宫肌壁原有病理改变。按破裂程度可分为完全破裂和不完全破裂,多发生于难产、高龄多产和子宫曾经手术或有过损伤的产妇。其先兆子宫破裂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病理缩复环、下腹部压痛、胎心率改变及血尿。不完全子宫破裂在腹部检查时偶尔在子宫旁扪及软而较大的块物,有压痛。完全子宫破裂在腹部检查时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胎心音大多消失,偶尔可发生膀胱阴道瘘。子宫破裂可发生于子宫后壁,此种情况时症状多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胎儿的存活率取决于子宫破裂的及时发现及果断处理。
胎盘原位滋养细胞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以往曾有许多不同名称,如不典型绒癌、绒毛上皮疾病、合体细胞瘤、滋养细胞假瘤等,现已公认是滋养细胞肿瘤中除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以外第4种滋养细胞疾病。这种肿瘤一般为良性,但也可以极为恶性。本病多见于生育期年龄的经产妇,常发生于足月产、流产或葡萄胎后,患者可在恢复正常月经后出现闭经,或一开始即出现闭经,继而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HCG测定可能阳性,亦可阴性。少数患者可发生自发性子宫穿孔,表现为急腹症。其镜检最显著的特点:①单一形态中间型滋养细胞增生,形成肿瘤,呈息肉样凸向宫腔,在肌束间浸润,或至浆膜及宫旁组织。②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呈多角形、圆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性,瘤细胞浸润血管型多见。③生物学行为可有良性、潜在恶性、恶性。核分裂少者多为良性,核分裂>5/HPF多为恶性,1~4/HPF为潜在恶性。该孕妇为经产妇且有不良孕产史,其子宫较为脆弱是子宫破裂不可忽视的原因,同时滋养细胞肿瘤的浸润导致并加速子宫破裂的发生。PSTT发生时多有一定潜伏期(即前次妊娠终止至出现本病症状的间隔时间),发生于足月产较为少见,并发于子宫破裂更为少见。PSTT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化疗效果不及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仅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手术范围一般为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转移少见,而卵巢切除也不能阻止术后子宫外转移或改善预后,故年轻患者手术时未见卵巢转移者可保留卵巢。大多PSTT呈良性临床经过,仅10%~15%预后不良,一般认为有下列高危因素者预后差:①前妊娠为女胎;②核分裂>5个或10个HPF,但核分裂不高并不一定预后良好;③出现大片坏死与出血;④出现大量透明细胞;⑤血清β-HCG阴性或低度升高,但β-HCG染色阳性更具有进展性;⑥合并足月妊娠;⑦子宫外转移。与其他滋养细胞肿瘤一样,治疗期和治疗后必须监测病情和随访,常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超声,血清β-HCG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对诊断、治疗和预后估价关系重大,术后注意监测以掌握病情变化及预后。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0-743.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20-2323.
[3]沈晓燕,向阳.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妇产与产科杂志,2011,27(5):374-376.
[4]分娩期无疤痕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12(5):1368-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