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

2011-08-15 00:53:26聂晶杨进超
中药与临床 2011年4期
关键词:按语汤加小柴胡

聂晶,杨进超

小柴胡汤是西汉张仲景的一首经典名方,仲景虽以其作为治少阳病之主方,然后人对其多有发挥。笔者有幸从学于全国名老中医陈瑞春教授,观其对小柴胡汤的运用极为灵活,且疗效甚佳,充分体现了他师古不泥古的创新精神。今采撷临床病例数则,以飧读者。

1 虚人感冒

易某,女,38岁,2006年11月2日就诊。

患者于2006年10月26日自然分娩,近日因受凉,发热三天,发热之初,体温39℃,用青霉素后,体温下降至38℃左右,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口干欲饮,口不苦,汗出后身痛减轻。舌淡,苔白厚腻,脉浮数。拟用小柴胡汤加味:藿香10 g,厚朴6 g,防风10 g,柴胡10 g,法半夏10 g,葛根15 g,太子参15 g,黄芩10 g,生姜3片,大枣3枚。4剂而愈。

按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本例患者分娩后,气血耗伤,复感外邪,因正气虚弱,抗邪无力,以致邪气停于半表半里之间,往来寒热,口干身痛,头痛。理当和解少阳,宣透半表半里之邪,以小柴胡汤加味,切合病机。

2 咳嗽

王某,男,74岁,2005年7月14日就诊。

患者2月前受凉后开始咳嗽,咽痒,痰黄,右胁痛,口不苦,口粘,口不干,胸稍闷,乏力,纳可,睡眠欠佳,咳嗽以夜间为甚,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g,紫苑10 g,款冬花10 g,前胡10 g,桔梗10 g,防风10 g,黄芩6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大枣2枚,炙甘草5 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2005年7月28日。服药后,咳嗽好转,痰不多而粘,咽仍痒,胸闷稍缓解,右胁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方药:守上方加竹茹10 g、茯苓15 g,7付水煎服早晚各服。

三诊,2005年8月5日。服药后,咳嗽偶发。痰不多,稍粘,略黄,咽不痒。舌淡红,苔薄白。方药:守上方再进7剂获愈。

按语:本例患者选用小柴胡汤治疗而不用辛温解表剂,其意如下:一,患者老年男性,身体清瘦,属虚人外感咳嗽,只宜和解,不宜攻伐。用小柴胡汤旨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使之三焦通顺,肺气复司其职,咳嗽自止。陈老运用小柴胡汤加减,于寒凉郁遏肺气、留邪于表之咳嗽,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3 长期自觉发热

曾某,男,84岁,2006年4月13日就诊。

患者自觉发热20年,但体温大致正常。现症见:自觉背发热,四肢浮走性发热,夜间更甚,有时怕冷,口中热,流口水,纳可,睡眠欠佳,大便急胀,发热时口干欲饮,不汗出,每次发热都发生在睡觉盖被时。舌淡,苔中略黄厚腻,脉浮缓弱。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 6 g,黄芩6 g,白芍5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大枣3枚,炙甘草5 g,防风6 g,生黄芪15 g,桂枝6 g,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06年4月20日。身热性质大致同前,但次数较前稍减,余症同前。舌淡红,苔不腻。脉缓弦。方药:守上方,7剂。另加服健脾膏1瓶。

三诊,2006年5月8日。身热显减,仅存10%左右,方药:守方更进10剂。

按语:患者老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邪气入侵,正气无力抗邪,邪气不甚,亦无力入里传变,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发为本病。理当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另本例患者,年老久病,脾胃功能减退,无力运化水湿、输布津液,导致口角流涎,故加健脾膏补益脾胃,运化水湿,亦有扶正祛邪之意。

4 过敏性皮炎

黄某,女,39岁,2006年2月23日就诊。

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风团,曾服西药,疗效不佳,服中药后(方药不详),病情稳定;现身无明显风团,但每遇风、或装修材料即发,发则身痒、灼热,抓之不出血,可自行消失,纳可,口干,不苦不粘,睡眠欠佳,梦多,经前心烦,白带正常。舌正红,根部苔腻,脉缓。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 g,黄芩6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5 g,竹茹10 g,陈皮10 g,云苓10 g,枳壳6 g,防风10 g,路路通10 g,桑皮10 g,白鲜皮15 g,秦艽10 g。4付水煎服早晚各服。

二诊,2006年2月27日。服药后第三天,风疹即不再发,口不干,睡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方药:守上方,7剂水煎服早晚各服。

三诊,2006年3月6日。前2天,身风团再发,但程度明显较前轻,纳可,口不粘,口稍干,口不苦,二便平。舌正红,苔根部略厚,脉缓。方药:守方,再进7剂以司巩固。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发热,身痒,貌似表证,其实不然,此病迁延日久,正邪交争,乃邪居膜原,遇春风引动而发;实则太阳少阳同病,只用疏风解表药只能奏一时之功,治标不治本。本例患者治当和解少阳与疏风解表并用,标本兼顾,方能痊愈。陈老以小柴胡汤加疏风止痒药物,标本兼治,表里同治,使邪去正复,其病自愈。

5 慢性肝炎

杨某,男,17岁,2005年12月12日就诊。

患者2005年12月2日化验示:乙肝1、3、5阳性,谷丙转氨酶97.8 μ•L-1,未服用药物治疗,纳可。舌淡红,苔白略厚,脉弦缓,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郁金6 g,蛇舌草15 g,茵陈15 g,白马骨10 g,炙甘草5 g,炒谷麦芽各15 g,淮山药15 g,炒薏苡仁20 g。每日一剂,水煎服,嘱服14付。

二诊,12月28日。肝功能正常,乙肝1、5阳性。守上方柴胡改为6 g、黄芩改为6 g、茵陈改为10 g、加扁豆10 g、陈皮10 g。30付水煎服早晚各服。

三诊,06年2月29日。诸症平稳,乙肝1、4、5阳性。守上方加淮山药15 g、鸡内金10 g、薏苡仁15 g。30付水煎服早晚各服。

四诊,2006年4月17日。肝功能正常,乙肝1、5阳性。守上方加藿香6 g、滑石10 g。30付水煎服早晚各服。

按语:乙肝患者,年龄大至80岁老翁,小至婴幼儿,发病广泛。大多患者从外观上几乎无证可辨,只在体检时发现。陈老临床往往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解毒法配合使用,其治疗原则以轻剂和解,鲜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总以柔中有刚之品缓图其功,绝不用大剂、重剂。其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经验丰富,部分患者可转阴,其中尤以10岁以下儿童转阴率高。

6 失眠

刘某,女,46岁,2006年8月21日就诊。

患者自2005年5月始出现失眠多梦,烦躁,面赤,头晕痛,两侧颞部为重,咽中如有异物感,咽痒,干咳,口干,月经紊乱,3个月未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g,党参6 g,法半夏10 g,黄芩10 g,炙甘草6 g,郁金6 g,枳壳10 g,陈皮10 g,绿萼梅10 g,前胡10 g,苏叶6 g,刺蒺藜10 g,天麻10 g,茯苓15 g,生龙牡各15 g。嘱服7剂。

二诊,服药后,睡眠恢复正常,潮热汗出、头晕痛,咽中异物感等症状减轻。拟在原方基础上加浮小麦30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桑葚子10 g、大枣3个。嘱服7剂。

按语:患者正值更年期,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治以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二至丸养阴血,加龙牡镇静安神。

7 结语

陈老认为小柴胡汤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散中有收,升降协调,有疏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是一张外感可治,内伤能调,虚证可补,实证可泻的多功能常用方。此方深谙和法之精髓,临床宜抓其内涵,灵活化裁,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按语汤加小柴胡
“按语”中的学术世界
辞书研究(2024年3期)2024-05-21 12:34:02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3:14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1:54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42
一架蔷薇满院香
《杂病广要》丹波元坚按语初探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中成药(2014年11期)2014-02-28 22:29:44
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