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新泰271200)
针对乳腺癌这样一种全身性疾病,首先应用系统性治疗手段的效果有可能优于将其应用于局部治疗之后[1]。既往的临床经验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使原本无法手术治疗的病灶得以手术切除。
本组临床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0年9月采用以泽菲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均为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认的IV期乳腺癌患者(至少1个部位以上的远处转移),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4岁,中位年龄49岁。近1年内曾经使用过一种或多种化疗药物并治疗失败,其中CMF方案4例,蒽环类5例,紫杉类8例,长春碱类4例,蒽环类+紫杉类4例,蒽环类+顺铂3例,紫杉类+顺铂3例,其他1例。
本组采用以泽菲(通用名:盐酸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04)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既往使用过的药物在本组予以回避,泽菲的剂量为800~1000mg/m2,d1,d8,d15,每4周为1周期。每位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
本组32例患者全部可以评价疗效,其中CR 3例(9.4%),PR 13例(40.6%),SD 10例(31.3%),PD 6例(18.7%),总有效率(ORR)为50.0%。全组TTP 6.8个月,MOS 14.6个月。不同用药组亚组之间以泽菲联合蒽环类的疗效最好,不同转移部位病灶亚组之间以软组织转移的疗效最佳,但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各亚组患者较少,尚不能进行统计学分析。
在新辅助化疗进行过程中,通过了解肿瘤的变化情况可以对化疗的有效性作出初步评估,同时还可以判断治疗后的病灶范围,指导随后进行的手术治疗,如降级后的保乳手术[2]。究竟哪一种临床检查手段(体检、超声或乳房钼靶照相)更能准确地体现肿瘤在新辅助化疗后的真实情况,目前尚无定论。一些研究者认为核磁共振检查优于以上常规方法。Rieber等报道58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准确率为72.4%。
新辅助化疗还可以降低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分级。NSABPB-t8试验通过手术后检查腋窝淋巴结发现:与辅助化疗组比较,新辅助化疗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的比例较低(59% &41%,P<0.001);而且腋窝淋巴结情况与原发病灶对化疗的反应有关,pCR组淋巴结阴性者占87%,p INV组阴性者占62%[3]。段家华等[4]曾报道152例细胞学诊断腋窝淋巴结阳性的T1~3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35例(23%)腋窝淋巴结达到完全缓解。江泽飞等[5]曾报道191例细胞学明确诊断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后,43例(23%)达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其5年无病生存率优于腋窝淋巴结有癌残留者(87%比5l%)[3-4]。在Kuerer的另一项报道中,原发病灶pCR组腋窝淋巴结阴性者占72%,p INV组腋窝淋巴结阴性者占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iche等[6]总结227例接受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Ⅱ、Ⅲ期乳腺癌病例资料,也发现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阴性与原发病灶对化疗反应有相关性,即临床或病理完全缓解时,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机会较低。
有关术前化疗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后的完全缓解是与预后相关的因素。Jones等[7]报道372例肿瘤>4cm的乳腺癌接受FAC(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新辅助化疗,中位随访58个月后发现,与淋巴结或乳腺还残留有浸润性病灶者相比,pCR组(占12%)有明显的生存优势,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58%比87%,P=0.0005,5年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为64%比89%,P=0.003。EORTCl0902的随访资料分析也证实病理完全缓解病例(占3.7%)有较长的总生存期(P=0.008)。Bonadonna等结合2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数据,分析了53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可手术乳腺癌(肿瘤直径≥2.5cm)患者的随访资料,发现新辅助化疗后的腋窝淋巴结状况与原发灶对化疗的反应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1]Venturini M,DelMastro L,Garrone O,et al.Phase I,dosefinding study of capecitabine in combination with docetaxel and epirubicinas first lin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J].Ann Oncol,2002,13(4):546-552.
[2]徐兵河,赵龙妹,袁破,等.多西紫杉醇联和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初步临床结果[J].癌症进展,2004,2(1):18.
[3]张少华,江泽飞,宋三泰,等.泰索帝联合希罗达治疗蒽环类化疗失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癌症进展,2004,2(3):217.
[4]段家华,王志刚.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7):1333-1335.
[5]江泽飞,宋三泰.紫杉醇在乳腺癌化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289-292.
[6]Maiche AG,Jekunen AP,Kaleva-kerola J,et al.High response rate with a lower dose of paclitaxel 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 in heavily pretreated pas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rcinoma[J]. Cancer,2000,88(8):1863-1868.
[7]Jones S,Erban J,Overmoyer B,et al.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docetaxel compared with paclitaxel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05,23(24):5542-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