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锋,许鸿佳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
简述银屑病中医辨证与治疗
邱锋1,许鸿佳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
银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对于银屑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辨证论治原则,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方法灵活多变,并且疗效确切,具有延长缓解期,毒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上以“血”为中心,以中医辨证为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最佳方案。重要调节中药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的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
银屑病;辨证分型;治疗
银屑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表皮增殖为特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分寻常性、脓疱性、红皮病性、关节病性四种,临床上又以寻常性最为多见。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变态反应、代谢障碍及自身免疫有关。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现代西医治疗银屑病主要根据银屑病发病机理,从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免疫抑制、抗炎、抗感染和补充维生素等方面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片或注射剂,主要是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殖,从而控制银屑病皮损;维生素类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2等,可以补充不足的维生素,促进表皮细胞正常发育;维A酸类有阿维A酯、阿维A等,主要是使银屑病角化过度的表皮正常化,调节病变皮肤表皮细胞增生和分化,使之恢复正常;抗生素类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甲砜霉素等,针对本病与感染因素有关而进行治疗;免疫疗法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免疫调节增强剂左旋咪唑等[1]。治疗方法虽多,但目前大多只能达到近期临床效果,往往只是暂时缓解而不能控制复发。
中医称银屑病为白疕,《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记载:“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容外”。古代文献中又有“松皮癣”、“干癣”、“蛇虱”、“白壳疮”等病名。如《诸病源候论》中云:“干癣但有医郭,皮枯索痒,搔之屑出是也”。《外科证治全书》曰:“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医宗金鉴》亦言:“癣疮,其名有久,一曰干癣,搔痒即起白屑,索然凋枯……五曰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占相连,时时作痒”。本病多因素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中医学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初因内有蕴热,外感风寒、风热之邪,阻于肌肤,蕴结不散而发;机体蕴热偏盛,或性情急躁,心火内生,或外邪入里化热,或恣食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伤及脾胃,郁而化热,内外之邪相合,蕴于血分,血热生风而发;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病久耗伤营血,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而反复不愈;热蕴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流窜关节,痹阻经络,或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而发[2]。《素问·调经论》中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五藏生成》有“血凝于肤者为痹”之论,而气血运行失常则主要表现为血热、血虚、血瘀等。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寻常性银屑病辨证分为血热风燥、血虚风燥、瘀滞肌肤三型。
1.1 血热风燥 《窦氏外科全书》中认为“顽癣”是“脾经湿热及肺气风毒所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朱仁康[3]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原因,若复因外感六淫,或进食辛辣炙煿、鱼虾酒酪,或心烦内热,以及其他因素侵扰,均能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溢肌肤而发病。赵炳南[4]认为血热是发病的主要依据,因七情内伤,致气机郁滞,郁久化火;饮食失节,脾胃受伤,郁久化热而外受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肌肤所致。主证: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可见点状出血与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治则:凉血解毒,清热祛风。常用方:①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药物组成:犀牛角(水牛角代)10g,生地 25g,牡丹皮10g,赤芍10g。方中犀角直入血分,清心凉血解毒;生地清热凉血而滋阴,既助犀角清血分之热,又可复已耗伤之阴血;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而滋阴,活血散瘀。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效。裴文涛等[5]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血热风燥型银屑病40例,结果总有效率97.5%,热毒炽盛加生石膏、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兼有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血燥者加当归、丹参等品以活血滋阴润燥;伴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刺蒺藜等已达祛风止痒之效;湿盛者加薏苡仁、土茯苓等可清热除湿。②银屑病方加减,药物组成:土鳖虫 10g,青黛 10g,甘草 10g,丹参 30g,白花蛇舌草30g,生地30g。方中土鳖虫破血逐瘀;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丹参祛瘀止痛,凉血消痈;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之功。马万里等[6]用银屑病方治疗血热风燥型银屑病5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1%,大便燥结者,根据不同病因分别选用生大黄、桃仁、火麻仁、肉苁蓉等;皮疹瘙痒甚者,加全蝎、蜈蚣、乌梢蛇、蝉蜕、露蜂房等搜剔经络之邪;同时,根据其发病不同部位选药,发于头面、上肢者,可加荆芥、防风、薄荷、桑枝、桂枝、野菊花、凌霄花等祛风药以发散肌表之邪;皮疹若在躯干、下肢多见,伴胸满呕恶、食少纳呆、身重疲倦等症者,可加薏苡仁、山药、土茯苓、白术、拔葜、瓜蒌根、川牛膝等以化浊利水除斑;皮疹泛发全身者,加威灵仙以通十二经络。结果总有效率为98.1%。
1.2血虚风燥《外科正宗》言:“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客于脾、肺二经”。《医学入门》认为“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客于皮肤”,“深沉者为癣”,“癣多挟湿”,“风癣即干癣,搔之则有白屑”。该书将“血热风燥”归为“干癣”发病的内因,“风毒客于皮肤”为发病的外因,两者相合才能导致“干癣”的发生。清代许克昌、毕发合撰的《外科证治全书》则言:“因岁金太过,至深秋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生血润肤饮主之,用生猪脂搽之”。在“白疕”的病因方面,则该书强调血虚燥邪的作用。《医宗金鉴》说:“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有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其指出血虚风燥是银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主证: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治则:祛风养血,润肤止痒。常用方:①克银二号方,药物组成:玄参30 g,生地40 g,当归15 g,丹参30 g,火麻仁 20 g,何首乌 10 g,金银花 20 g,阿胶 15 g(烊化),土茯苓15 g,苦参6 g。朱仁康运用克银二号方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37例[7],总有效率为90%。方中以玄参、生地、当归、阿胶养血滋阴以治营血不足之本,且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金银花、土茯苓解毒消肿清热消肿;火麻仁、苦参润燥止痒;丹参活血养血止痛;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②银屑灵片加减,药物组成:生地、当归、赤芍、川芎、紫草、莪术、土茯苓、乌梅、甘草、金粟兰。禤国维用自拟银屑灵片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8]。方中生地滋阴凉血填精为主药,当归补血养阴、和营养血,赤芍清热凉血,川芎活血行滞。四药相合,补中有通,补而不滞,养血润燥,且能活血通络,故为君药,使营血恢复而周流无阻,肌肤得养而病自愈;紫草凉血解毒,莪术破血散结,共为臣药;金粟兰、土茯苓解毒消肿,乌梅生津润燥,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药。
1.3 瘀滞肌肤 血瘀症是此型银屑病的关键病机,热毒郁久不解,则易耗伤阴血,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血热日久则成瘀。丁履伸[9]认为风热之邪和血虚生燥在银屑病发病学上只是一个重要因素,而由之所引起的血瘀才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主证: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治则:活血化瘀,清热散风。常用方:①加味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益母草30g,连翘20g,当归15g,桃仁 10g,红花 10g,白术 10g,茯苓 10g,莪术 10g,皂角刺10g,露蜂房10g,川芎6g,全蝎6g。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益母草、全蝎活血化瘀;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皂角刺活血祛风;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莪术破瘀行气;露蜂房祛风止痛,攻毒消肿,全方共奏解毒止痒,活血化瘀,润肤止痒之效。张朝勃[10]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43例,同时皮损处外涂维A酸软膏,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83.7%。②活血散瘀消银汤加减,药物组成:三棱、莪术、桃仁、红花、鸡血藤、鬼箭羽、白花蛇舌草、陈皮、丹参。邱实等[11]用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32例,总有效率90.62%。方中三棱、莪术为常用药对,相须为用,二者均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桃仁可逐瘀血、活血通经;红花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鸡血藤能祛瘀止血、舒筋活血;鬼箭羽能破血通经、散瘀止痛;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陈皮具有理气健中、消痞散结之效;丹参能活血化瘀、凉血安神。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多系血分热毒炽盛,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夏知波[12]认为银屑病病机的核心为血热,病理过程是血热→血燥→血瘀。血热导致血燥,进而导致血瘀是银屑病病理转化的主轴。“血”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有着直接的关系,结合银屑病病机演变规律,其证候辨识、病机转归、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都应牢牢抓住“血热、血瘀、血虚”的病因病机本质,分别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为治疗大法,分期辨证治疗。
限于目前的医疗水平,银屑病还是一种难以根治的慢性皮肤病,因此需要长期治疗。临床证明,中医治疗银屑病是有效的,其整体治疗就是治本之法。并且因其具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临床上随证加减治疗,定可收到不错的疗效。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66-771.
[2]李日庆.中医外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83.
[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3-164.
[4]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70.
[5]裴文涛,王思农.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J].甘肃中医,2009,22(3):4041.
[6]马万里,曲永彬,潘慧宜,等.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52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11):68-70.
[7]权耀恒,权敬梓.克银方治疗银屑病93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7):467-468.
[8]钟金宝,殷新.禤国维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介绍 [J].新中医,2004,36(9):11-12.
[9]丁履伸,赵绚德.银屑病的中医治疗[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4(4):47-49.
[10]张朝勃.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J].山西中医,2008,24(11):60.
[11]邱实,谭升顺,孙治平,等.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5,28(5):442-443.
[12]夏知波.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初探[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8):29.
R758.63
B
1672-0709(2011)05-0330-02
201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