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洋
(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课堂提问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积极分析和思考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课堂提问的质量高低决定了外语教学的质量高低,研究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有些教师虽然注意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导致在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龚智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一文中指出:教师提问数量过多,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提问表演的舞台;教师提问多是展示性提问,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学生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这样就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1]笔者通过课堂听课观察发现,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偏难,导致学生因对该问题知之甚少而沉默不语;有些教师提问的覆盖面过窄;有的教师习惯对讲台附近或个别好学生进行提问,忽视了其他学生,导致被忽视的这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提问活动;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往往习惯于使用消极反馈,或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进行纠错……这些现象使得课堂提问缺乏其实际运用的功能。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教师彭尼(Penny U r)认为,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2]在当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种需要来体现:
1.语言课堂交互需要。国内外学者对语言课堂的交互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师生互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能力。“课堂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3]课堂提问也是教师用于维持课堂语篇连贯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处于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就是师生双方在共同的课堂环境中相互倾听、交谈、协商,因而强调相互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当师生进入交流状态时,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打开了,便于相互理解他人的观点、经验和认知。这种互动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提问是对话的关键,课堂提问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种形式。夏纪梅在谈到教学研究时指出:外语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不仅仅只是语言本身的系统问题,更需要研究基于课堂实践的各种问题。[4]提问是课堂上英语教师常用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参与交流,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增加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美国史蒂文斯在对教师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纽南(Nunan)的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语言学者普遍认为,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5]可见,教师要提出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以提高。
2.学生思维发展需要。认知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学习者“接受技能”(Recep tive Skills)与“生成技能”(Productive Skills)两者的结合。接受技能指通过听或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生成技能指通过说或写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为了同时训练学生的接受和生成两种能力,教师在提问时应刺激他们思考,给他们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6]张家认为:教学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将知识展现给学生,而且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状态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不只在学知识,也是在学思维。他同时阐述道:“思维的方式,思考的途径常常就是发问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没有询问、求问的过程,就没有有效的思维过程,也就没有学习深入的过程。”[7]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正如古人所云:学起于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智者间的对话。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时应把握好话题或者问题的思维难易度,提出的问题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使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自我概念提升需要。在迄今所发现的所有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学习自信心不足,即外语学习自我概念不佳。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包括对自己拥有技巧、能力、外表与社交能力等各方面的认知、信念和观点。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观念,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8]“教师是影响学习者的关键人物之一,在自我概念研究领域里,对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称为‘重要他人’(SignificantO thers)。”[9]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概念在外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提问方式,让学生逐步获得积极的外语习得心态,提升自我概念。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并非只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升外语水平、学习自我概念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的教育性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全的人格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课堂提问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对课堂提问从形式、内容到目的等方面都做了不同体系的分类。依据徐勰对提问分类研究的阐述,美国教育家B loom等人按知识掌握水平由低向高的发展程度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1)知识性提问,对学生识记的考察;(2)理解性提问,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材料的意义;(3)应用性提问,考察学生能否将学校所得运用到新的环境;(4)分析性提问,考察学生对学习材料内容和结构方面的理解;(5)综合性提问,考察学生能否将已学材料或所得经验加以重新组合变成新的整体;(6)评价性提问,考察学生是否能评定所学材料的意义性等。[10]英国利物浦大学杰夫汤普森(Geoff Thompson)把wh-的这类表示外在事实(Outside Fact)和个人(Personal Fact)以及表述观点(Op inion)等未知性问题(X-questions)列为内容提问;而巴尼(Barne)将这些内容提问定义为事实性问题(Factual Questions)和解释性问题(Reasoning Questions)。哈肯森(Hakanson)和林德伯格(L indberg)在认知水平上又提出趋同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和趋异性思考(D ivergent Thinking)。[11]国内学者胡青球[5]、鲍晶晶[12]等人在研究课堂提问的相关文章中都引用了朗(Long)和萨托(Sato)提出的展示性问题(D isp lay Question)与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鲍晶晶等人在朗和萨托的问题分类基础上又提问了要求类问题(RequiringQuestion)和修辞类问题(RhetoricalQuestion),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提问类型。尽管学者们对课堂提问的分类侧重各不相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指导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以此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
外语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合作原则。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为解决某一问题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流。[13]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都应遵循这一原则。语言学习不仅是学语法知识,还要学语用知识。在外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语言形式)是不够的,还须加强语言功能及语言使用的适当性和得体性。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会话双方要遵循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 le),它包含数量准则(M axim of Quantity)、质量准则(M axim ofQuality)、关联准则(M axim of Relatioon)和方式准则(M ax im ofM anner)。[14]
数量准则指会话的双方在交谈时,根据交流的需要,把握好交流内容的多和少、详和略。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过多,避免由于教师提问数量过多而使“课堂互动”成为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活动。质量准则指说话的人必须讲真话,所讲内容必须要有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有真实的交际需求、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教师要在特定的语境之中运用语言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议论问题,收获答案。关联准则指说话内容要切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没有内在联系,这个问题就太难了。”[6]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关联,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式准则指说话有条理,简明扼要,避免含糊。这一准则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目标明确、清楚,层次清晰,遵循学生的认知程序,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教师的语言亦要简练。
2.需求原则。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远远超出了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所涉及的范围。“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应用可以拓展到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与成绩的关系等以及所有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等方面。”[15]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两类:缺失性需求和成长需求;人的需求层次中最低层次的四个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属于第一大类,这些需求与维持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平衡有关;处在上端的三种(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第二大类。[16]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指导我们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中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追求成就和获得赞许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必须在群体中才能实现。教师课堂提问应以需求为前提,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赞许动机,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保证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课堂任务的设计还应鼓励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以挖掘他们的潜能,达到求知、审美等更高的需求。因此,外语教学也要体现创新性问题,重视参与性问题的设计,针对课文内容主题,挖掘含义,发挥联想。多提启发性、激发性、挑战性、争辩性及联想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能够用英语去思考、交流。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其目的不仅是巩固教学内容,更要对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不能只视参考答案的标准而定,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走出唯一答案的禁锢。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设计一些能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的有真实意义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提问类型的不拘一格,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已经涉及了课堂提问的类型,对教师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的方式以及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评价等诸多内容仍研究较少,这个过程将是复杂的、系统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良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将课堂提问的研究继续延续下去。
[1]龚智敏.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80.
[2]Penny U r.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3]贺梦依.提问策略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J].中国外语,2009(2):70.
[4]夏纪梅.论教师研究范式的多样性、适当性和长效性[J].外语界,2009(1):16-21.
[5]胡青球.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23.
[6]姜蕾.英语课堂提问艺术[J].沈阳大学学报,2003(6):121 -122.
[7]张家.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J].大学教育科学,2008(5):111.
[7]赵洋.外语习得中自我概念的提升[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2):64.
[9]王初明,周保国.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概念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8.
[10]徐勰.外语教师课堂提问分类研究述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08(5):52.
[11]张耀华.课堂提问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6):317.
[12]鲍晶晶,凌重江.关于英语精读课教师提问与学生反馈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8(3):103-104.
[13]何新敏.英语课堂问题的类型和设计原则[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2):113.
[14]戴炜栋.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9:110-112.
[15]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9-41.
[16]M arion Willians,Robert L.Burden Psycho logy fo 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F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