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军海
(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2.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大学英语课程多模态教学设计初探
陶军海1,2
(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2.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多模态现象的研究目前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为便于介绍应用,需先探讨多模态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进而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多模态选用的五大原则,最后用实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应用。结果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多模态;教学设计
一直以来,关于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讨论从没有停止过。新的教学法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涌现,如直接法、模式训练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法、交际法、任务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的出现,从不同角度推进了教学教法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做了有益的尝试。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哪种教学法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每种教学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从而无法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所有教学任务的要求。所以,目前相关人士正在深入研究新的多模态应用的教学方式,以至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所谓模态指的是一种符号系统,是抽象的语言符号。每一种模态的运用都是通过所对应的媒体实现的,因为媒体是事先信息交流的物质手段,其作用是将抽象的模态具体化。多模态也称多符号,指包括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图像、图表、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多模态运用即是通过语言、图像、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在探讨多模态话语形式之间的关系时,Unsworth提出了互补(Complementarity)概念,即一种模态不足以表达清楚交际者的意义时,进而利用另一种模态补充说明,使意义更加完整和易于理解。[3]Royce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以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4]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功利性特点突出,目标直指英语四、六级考试,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教师一张嘴加一支粉笔再加上一本教材,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注重语法的梳理以及词汇的释义,学生在下面拼命记笔记,师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下课后,学生只需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记住课堂上所学要点,背诵课文中某些段落等即可,教学一段时间后辅以阶段测试。这种教学方式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得到的结果往往就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在用英语口语进行现场交流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变成“哑巴”。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生色不少,教师普遍使用带有视频、音频的PPT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但是PPT课件在设计、使用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每次出版新的教材,出版社都会提供该教材的教学课件。的确,所提供课件可谓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很吸引人。但是,课件内容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翻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应用不够突出,排版臃肿,信息量极大,占用了大片篇幅,学生看后会感到迷茫,不知重点在哪。教师上课时,则沦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疲于阅读课件上的文字、图片等材料,没有时间思考,更别提去跟老师和其他同学互动。
由于出版社所提供课件存在上述问题,有些教师因此自己制作了一些个性化的多模态PPT课件,将两种及以上符号的系统资源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然而这些个性化课件又大多存在内容过于随意,排版过于粗糙,信息量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在使用初期或许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迟早会对其厌倦。不过研究表明,多模态PPT演示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提高学生的短时记忆效率确有帮助。尽管与长效学习成绩相关性不够显著。[5]因此,仍然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构建意义的行为,而“构建意义”是指学习者在与外部环境互动时,构建自己所理解的意义。其实,知识的获取正是需要学习者在实践中与外界的互动。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取、意义的构建以及在实践中运用。在知识获取阶段,学习者需要与外界进行互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进行感知,以便获取大量的信息。在意义构建阶段,学习者在脑海里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意义的重构,处理所获信息。此时,之前掌握的知识会对此时意义的构建产生正迁移或负迁移,从而影响意义的构建。在实践中运用阶段,学习者又将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的方式实践已经掌握的知识并进一步探究新知识。
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各个模态的选用。一是当一个模态不足以清楚表达问题时,就有必要借助其它模态的补充。二是在具体说明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模态,可以把声音、图像、手势、口语、空间等运用起来,把抽象的说教转变成可视、可听、可触摸的内容,以帮助理解。
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就是指通过结合不同的媒介,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以及超文本等线上资源,授课时再将教师自身的语言声音、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的体验,促进学生感知新知识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能大大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牢固程度。
而模态选择的原则是由模态选择的动因决定的。[6]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有必要去尝试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新技术来辅助教学。一个例证就是目前在教育技术领域竭力倡导的IITC(integrated IT into the curriculum),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的普及。这一理念倡导将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时间从课堂45分钟延伸到了课外。在精读课堂上,教师利用带有丰富的文字、视频、音频材料的PPT课件进行授课,下课后,学生利用网络教程进行自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等进行提问,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答疑工作。这一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点,学生课外可以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集中学习,反复观看视频,音频资料等,从而对新知识的掌握起到强化作用。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课堂上也延伸到了课外,突破了传统的师生交流范围,使得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生也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课堂布置的一点点学习内容,除了网络教程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之外,他们还可以在广阔的互联网世界里,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要学的东西。比如有的学生对国际政治感兴趣,他就可以去互联网里搜到最新的关于国际政治局势方面的文字、音频、视频材料,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词汇量,强化了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这就是通过视频、音频、网络超媒体等多个媒体的共同参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模态的选用宜精不宜泛,能用单模态的时候不用双模态,能用双模态的时候不用多模态。选择时总是尽力在最优化和最简单化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若涉及的话题是关于英美人肢体语言的使用,那么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同时辅以大量、夸张的肢体表达,这样可以起到让学生加深印象的作用。此时,口语相比肢体语言就处于次要地位。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一味照书本读出相关段落,而没有配以相应的肢体语言,那么将会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讨论男人与女人之间个性差异的主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涉及此话题的电影剪辑,收听有关专家对于此话题的音频资料等,接着让学生对于所看、所听的材料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对于此话题进行进一步的引申,看看能否找到其它差异,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所应用的模态应该有所侧重,第一阶段侧重视听,第二阶段侧重学生口语的表达,第三阶段又回到听。在视听阶段,教师选用的素材要有针对性,不能随便找个电影剪辑就来播放;在讨论阶段,教师要进行监督并施以适时的干预,教师要用眼神、面部表情等鼓励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并适当加以语言引导;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以达到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
以笔者讲授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为例,本节课属于课前导入性质,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单元主题是Communication Problems(交际问题)。首先,笔者展现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同时抛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What is communication?Can you define it?2.Why do people need communication?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并回答后,笔者给出参考答案。紧接着,让学生观看一段flash视频——“The Italian Man Who Went To Malta”(在马耳他旅行的意大利人)。视频讲的是一位英语发音蹩脚的意大利游客在马耳他处处碰壁的情景。视频之后,跟学生一起讨论:What problem did the Italian man meet?What was the cause?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这样的交际问题。学生会给出除了语言(language)之外,还可能有设想(assumption),措辞不清楚(lack of clarity),责备(blame),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等等。这时,笔者会就学生提出的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继续发挥。让学生考虑性别差异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人们在交流中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欣赏一段flash视频,视频诙谐幽默地展现男人与女人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要求学生观看的同时,记下视频展现了几个方面的差异,视频之后要求学生汇报。在学生汇报以及笔者充分点评之后,留下课外作业:观看与主题相关的电影“The Break-Up”(分手),然后写出观后感,下节课交流。至于电影,教师需事先传到校内服务器,采用英文原版电影配上英文字幕。
对于课内视频的要求是,每段视频大约5分钟左右,清晰度良好,重点突出,英文发音配上英文字母。教师不能全程站在讲台上,要在教室内不断走动。讲课时,用PPT课件播放讨论问题及内嵌视频。学生讨论时,教师需随时给学生提供单词、语法等方面的帮助。师生交流时,教师除使用英语口语之外,还要使用肢体语言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综上,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口语、肢体语言等模态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后反映,这样的上课方式自己精力更集中了,能更加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口语、听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上文讨论了各种模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选用。实践表明,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模态的选择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1.有效原则。这指的是模态的选取要能起到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的目的。如果某一模态的使用所产生的负效应要大于其产生的正效应,则教学效果整体上是负的,或者是零。那么这种模态是无效的,应舍弃。比如在解释单词的时候,配上图片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图片内容过于夸张,给学生的联想意义过于深远,反而会使学生忽略单词的意义而记住其它的东西。此时,应该换一种方式来解释单词。
2.强化原则。比如在解释“Peter was killed in a traffic accident.”(皮特死于车祸。)的时候,除了读出句子的内容之外,为了更清楚地说明“traffic accident”的内容,可以配上一小段交通事故的视频或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协调原则。指的是各个模态在综合运用的时候,起到互相配合、互相协调的作用。所以不能滥用媒体,只有当一种媒体无法独立完成交际任务时才由其他媒体进行补充。
4.前景背景原则。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理所当然应处于前景中,其他模态则提供背景。例如在进行影视教学中,应在播放电影之前给学生提供电影相关背景知识,主要人物介绍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事先给出电影里可能会对学生理解产生困难的生词的解释。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脑子里的图式知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影片。
5.经济原则。不但指模态的选用要注意挑选,绝不是模态越多越好,否则教学会显得太花哨。同时也指每一模态所涵盖的信息量要达到最浓缩的状态,使信息集中。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模态的选取要有所取舍,比如有的部分侧重知识获取,有的部分侧重技能训练,有的部分属于经历体验等等;同时,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对于模态的选取也应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1]朱慧玲.多模态语境下英语教学的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6-77.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3]Unsworth L.E-literature for Children:Enhancing Digital Literacy Learning[M].Oxford:Routledge,2006.
[4]Royce T.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36(2):191-205.
[5]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3):54-58.
[6]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48-53.
A Probe into the Design of Multimod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AO Jun-hai1,2
(1.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0,China;2.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The research on multimodality in the desig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a hot issue nowaday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modality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followed by the discussion of five rules in choosing specific modals in teaching design.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is kind of teaching approach can attract students’attention,make them involved in group works and attain better achievem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multimodality;teaching design
H319.3
A
1008-8318(2011)05-0073-04
2011-06-11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触发的障碍研究”(编号:Y200804838)。
陶军海(1979-),男,安徽马鞍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