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上海世博会外宣资料的翻译

2011-08-15 00:44郭爱萍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目的论

贾 慧,郭爱萍

(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从目的论看上海世博会外宣资料的翻译

贾 慧,郭爱萍

(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从目的论角度对上海世博会的外宣资料翻译进行了调查,采访了来自不同英语国家的6位目的语读者,以上海世博组委会指定的唯一官方杂志《上海世博》为蓝本讨论了目的论在外宣资料中的作用。与其它相关文章不同的是,本文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对英文外宣资料的满意度和可接受度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要成为好的外宣资料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外宣资料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翻译;目的论;上海世博会外宣资料;《上海世博》杂志

上海世博组委会自申博成功以来,一直从各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由于世博会不仅是国人的一场盛宴,更是世界人民向着美好未来迈进的共同见证,这就要求组委会在安排好世博会进程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对外宣传能力,从而让更多的国际友人参与进来,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的官方杂志,《上海世博》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窗口和桥梁,其内容主要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中心,旨在解读世博会相关时事政策,发布世博信息,前瞻世博商机,宣传世博资料,普及世博知识。本文分别选取该杂志的三篇语料,以6位目的语读者的信息接收度为依据,讨论目的论在外宣资料中的作用,进而分析要成为好的外宣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选取的三篇语料出自《上海世博》杂志的第3期和第5期,其内容涉及到世博志愿者、云南馆和安徽馆等相关介绍。本文在选材时考虑到了中国文化的负荷量,因为外宣材料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外宣材料的宣传,激发起国外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欲望,以期产生明显的话后效果[1]。本文以目的语读者的信息接收度为依据,充分体现了翻译目的论的要旨,即目的决定方法。

1 目的论与外宣资料的翻译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以莱斯(Katharina Reiss)为核心的翻译批评理论时期、以费米尔 (Han J.Vermeer)为主的目的论时期、以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为首的翻译行为理论时期和以诺德(Christiane Nord)为代表的“功能加忠诚”原则时期。其中费米尔的目的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认为“目的决定方法”;“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译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灵活掌握翻译策略和方法。[2]”翻译功能理论认为传统的翻译理论一味地要求词义上的“对等”是满足不了当前翻译的需求的,该理论认为首先要对目的语进行分析,以目的语的预期功能而采取不同策略,从功能和交际对等的角度入手,译文可以与原语保持一致或相似,甚至可以完全不同,这就需要译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诺德将目的具体分为两类:意图类(Intention)和功能类(Function)。“意图”是从信息发出者(Sender-oriented)的角度定义的,它是信息发送者希望在译语语境中取得某种效果而进行的翻译;“功能”则是从信息接受者(receiver-oriented)的角度定义的,它指信息接收者会根据自身的要求,以及已有知识和环境来选择或理解译文[2]。

自从目的论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翻译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对该理论加以诠释和说明,如仲伟合、钟钰[3]、司显柱[4]、张美芳[5]等;还有人将其运用到实用性文体如广告、旅游简介、外宣资料、电影片名、菜谱名称、说明书等的翻译实践中,如王惠、匡方涛[6]、陶小华[7]、周锰珍[8]等。这些实用文体的运用表明了功能翻译理论在非文学语篇中的巨大潜势。但与此同时,这些文章大都选取从“意图”角度探讨目的论的运用,而很少从“功能”角度去谈论译文。然而目的论也认为:“文本只有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并且要让他们理解才有意义。[2]”这就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就好比“戴着镣铐跳舞的舞者”,既要有优美的身姿,又被一种力量约束着。在翻译过程中就体现为既要发挥自己作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兼顾读者是否易于接受。因此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阐述《上海世博》杂志中的一些外宣资料,成了本文选取的一个角度。

外宣资料是一种实用性强又注重以内容为中心的经济实用文,其目的在于让目的语读者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外宣资料的翻译主要是迎合当时的政治要求,直到80年代才由翻译家和相关学者对中英外宣资料做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也日益攀升,为了更大程度地增加我国经济、文化的对外宣传效果,很多学者都为此作出了贡献,其中学者黄友义提出了外宣翻译工作要遵循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9]。这一原则也会贯穿在本文的外宣资料翻译中。

2 从《上海世博》看外宣资料的翻译

为了从目的语读者接受度的角度研究目的论在外宣资料翻译过程中的运用,笔者采访了6位分别来自英、美和加拿大的目的语读者,请他们阅读了从2010年第3期和第5期《上海世博》杂志中找出的3篇文章,要求他们对感到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出一些标记,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采访了他们读完文章后的整体感受。之所以选择他们 6位目的语读者是因为:首先,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但其母语都是英语;其次,作为能够胜任大学英语教学的外籍教师,他们的语言使用较为规范;另外,他们来中国的时间都是一年左右,受到中文干扰的可能性较低,可以最大化地保持母语的原生态。这样就提高了整个研究的可信度,也基本达到笔者想通过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探讨外宣资料的翻译要求。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他们都认为在所提供的外宣资料翻译中,问题主要存在于文化差异、思维习惯和语言使用习惯不同等方面。

2.1 文化差异和思维习惯引起的费解和歧义

2010年第3期《上海世博》第70页介绍安徽馆的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Visitors will then arrive at the interactive area named‘Origin of Harmo-ny’,where they will walk across a courtyard from a Hui-style building.In the center there will be a stone drum made of local material and carved in the Hui style.On the ground around the stone drum will be painted crabs and lotus flowers to symbolize the origin of harmony,since the pronunciation of‘crab’and‘lotus’together in Chinese is the same of the word‘harmony’.[10]”原文作者本欲借“荷”和“蟹”的谐音来寓意“和谐”,表明了古往今来,中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而译文的处理是“the pronunciation of‘crab’and‘lotus’together in Chinese is the same of the word‘harmony’.”对于这样的译文处理,6位目的语读者均表示了理解方面的困难,因为无论从“crab”和“lotus”的语意还是发音上都根本看不出丝毫的与“harmony”的联系,这样不仅失去了一个传递我国深厚文化的机会,还引起了读者的困惑。在这里,他们建议通过增加汉语拼音的方式,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如改成:“since the pronunciation of‘crab’(he)and‘lotus’(xie)together in Chinese is the same as the word‘harmony’(he xie).”这样的处理不仅易懂,更有效地传递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上海世博》2010年第 5期杂志第 52页中,有关云南馆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There is a kind of seagulls from sky,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for they do not fly above the sea,but from the Lake Baikal in Siberia to Kunming to spend the winter.These special seagulls have become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in Kunming.[10]”在与这6位目的语读者交谈中,他们认为此处的“海鸥”翻译有误,其中一位擅长打猎的朋友坚持认为海鸥的习性是只会在海上飞翔。事后通过翻阅资料发现,每年11月确实会有一大批从西伯利亚飞来的海鸥来昆明的翠湖公园过冬,这早已成为了当地的一大奇观。此处的误解可能是由于个人的背景知识和思维习惯不同所造成的。为了避免此类误会,他们建议采用注解的方式,例如可以添加这样的信息:“There is a kind of seagulls from sky,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for they don’t fly above the sea,but from the Lake Baikal in Siberia to Kunming to spend the winter.These special seagulls have become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in Kunming.”即“昆明每年会有一批特殊的天上来客,他们是一群与众不同的海鸥,他们不是从海上飞过,而是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到昆明过冬。”

这两段资料的误读均由翻译过程中忽略了文化背景和思维差异所致,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更多地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可能会起到更好地宣传我国文化的效果,外宣资料这座传递文化的桥梁也会更加美观结实。

2.2 译文过于力求词义对等,令读者感到长句太多,略显冗余

2010年第3期《上海世博》第69页介绍安徽馆的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The highlight of the exhibition area will be a floating multimedia display composed of a huge ink and water painting themed on three most famous mountains/rivers in the province and a large screen wall.[10]”其原文是:“‘三山三水’多媒体水墨山水流动视频展示带由巨大的满幅落地水墨山水画与大型纱网成像幕墙构成。”另外还有一句:“Visitors will even be able to control a virtual brush to practice calligraphy on the stone drum,and the recognition function will then identify the character and project the writing on the screen fitted to it.[10]”其原文是:“对书法感兴趣的游客可以操作虚拟的宣城毛笔,蘸取徽墨,在石鼓表面书写文字,模块识别技术会把观众书写的文字实时投影在纱网成像幕墙上。”对照这两句话的译文,不难看出译者为了达到与中文意思对等,都译成了长句。可当目的语读者读到这几句话时,虽能明白其基本意思,但颇感费力。

外宣材料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中英语言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习惯,与中文相比,西方人更喜欢朴实无华、简洁明了的语言,不喜欢更多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描述。此外,对于目的语读者而言,外宣资料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他们一般不愿在参观时花费过多时间看一些“深奥”的宣传资料,因此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更能吸引他们。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当采用删减法,去掉不必要的溢美之词,避虚就实,清楚明了,轻装上阵,这样才能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2.3 细节处理欠佳,校验时应反复斟酌

《上海世博》2010年第 3期第 41页中,主要介绍志愿者的有关情况,其中就提到了志愿者口号的翻译。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其译文是:“ Main slogan:AtYour Service at Expo.[11]”但“At Your Service”一般适用于酒店、饭馆等服务行业的服务生习惯用语,出现在志愿者身上则有点降低其身份,因为志愿者是一种不求回报的高尚职业,和靠服务谋生的服务生是不同的。译者应该考虑语言感情色彩,时刻注意国家形象。另外,一句话中接连出现两个介词“at”,在英语中也是不多见的。

志愿者副口号中有这么一句:“Our City,Your Joy.[11]”其译文不但没有准确传达中文意思,还让读者颇感费解。如果译成:“Our City for Your Enjoyment.”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在《上海世博》2010年第 5期杂志第 52页中,关于云南馆的描述中有这么一段:“On the central stage,dancing shows will be performed several times a day by dancers dressed in their ethnical costume.Some well-known dances include‘Fire’of the Yi people,and‘Straw Hat Dance’of the Bai people.[12]”其中,“Yi people”和“Bai people”的翻译就有些欠妥。因为“people”虽有“民族”的意思,但与这里要表达的“少数民族”的意思并不相符,目的语读者以为这是和“yellow people”“white people”一样的另一类人群,可见此处的译文最好处理成“Yi minority”和“Bai minority”。

这些问题也说明编译工作者应更加加大校验力度,减少错误率的发生,提高我国外宣资料翻译的整体水平,给国际友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3 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看似天衣无缝的译文,如果放到目的语读者中去检验就会出现问题。根据目的论法则,每个文本都是为了某个目的服务的,译文的接受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译者要保证译文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应注意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异同,努力消除文化差异、思维习惯和语言用法习惯上的差异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从而达到翻译目的。这就要求译者在处理外宣资料翻译时应该打破传统方法,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来阐释翻译活动,把原文看作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源,既考虑文本自身特征和文本外在制约因素的文本功能,又考虑受众者的认知能力和文化心理,从而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删减和改译。这样译者才能通过外宣资料把中国文化最好的一面展示出去,有效地宣传上海世博会。但是单凭一个翻译团队埋头苦翻是不行的,要把资料多让一些目的语读者看看,多听听本族语读者的建议,避免引起一些由于文化差异和思维习惯引起的误会。多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考虑,才会把翻译这支舞曲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跳得更妩媚,更吸引人。

[1]郭爱萍.谈对外招商宣传中的“文化变译”[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4):26-28.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4-38.

[3]仲伟合,钟钰.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8-50.

[4]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标准再论[J].外语教学,2006(2):63-67.

[5]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斯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2005(1):60-65.

[6]王惠,匡方涛.目的论与商业效应的契合——英汉电影名翻译的“源流汇”观[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6):66-70.

[7]陶小华.目的论与药品说明书的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1):132-133.

[8]周锰珍.目的论在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中的适用性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24-127.

[9]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11):27-28.

[10]赵虹.无徽不成镇——安徽馆漫游[J].上海世博,2010(3):68-70.

[11]上海世博编辑部.志愿者微笑欢迎您[J].上海世博,2010(3):36-42.

[12]赵虹.漫游七彩云南馆[J].上海世博,2010(5):50-52.

On English Publicity Materials Translation of Shanghai Expo from the Skopostheorie’s Perspective

J IA Hui,GUO Aip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Different from other related studies available,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satisfaction and acceptability of a translated 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language readers.It discusses the role of skopostheorie in the publicity materials based on an interview of six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and their response to three selected passages from Shanghai Expo,a sole officially designated magazine of Expo Organizing Committee.The analysis of some translating problems from those three selected passages might be beneficial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kind in China.

translation;skopostheorie;publicity materials of Shanghai Expo;Shanghai Expo

H315.9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2.025

1673-1646(2011)02-0108-04

2010-10-17

2010年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资助项目;山西省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09-29)

贾 慧(1984-),女,硕士生,从事专业:对比语言学及翻译理论。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目的论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世博特刊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题目:好……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