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树种结构调整项目的推广应用

2011-08-15 00:53郭春英朱春英王纯杰刘明江
绿色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樟子松落叶松树种

郭春英,朱春英,王纯杰,刘明江,王 贵

(1.吉林省东辽县中心林场,吉林 东辽136606;2.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林业工作站,吉林东辽136617;3.吉林省东辽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 东辽136617;4.吉林省东辽县林业工作总站,吉林 东辽136600)

1 东辽县自然状况分析

1.1 自然地理条件

1.1.1 地理位置

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辽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4°50′~125°35′13″,北纬42°36′50″~43°13′36″。东和东南与东丰县接壤,西和西南与辽宁省西丰县毗邻,北靠伊通县,西北端与梨树县在二龙山水库水面上交界。幅员面积217 901hm2。

东辽县地处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是东部长白山与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620m(为西南部的乌龙山),最低海拔214m(为西北部的二龙山水库)。垂直落差较为明显。境内群山环绕,岗谷平洼交错分布,山川沟丘地势起伏,土壤肥沃,资源丰富。

1.1.2 气候

东辽县属于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燥多风,夏季潮热多雨,秋季湿凉气爽,冬季严寒低温。平均气温5.2℃,年极端最高气温36℃,年极端最低气温-37.8℃。无霜期125~137d。年平均日照时数2 504.2h,太阳辐射热年总量为119.6kCal/cm。年降雨量为600~700mm。

1.1.4 土壤

东辽县境内土壤主要土类有草甸土、冲积土、白浆土、灰棕土壤、棕壤、水稻土、沼泽土、泥炭土、石灰岩土、坡积土、石灰土等11个土壤类型,19个亚类,36个土属,99个土种,其中以白浆土居多,灰棕土壤次之。土壤呈中性偏酸,平均pH值在5.5~7.0之间。

1.1.5 植被

自然植物属长白山植被区系,种类繁多。可分为山地森林植物,低地草甸植物。山地森林植物主要分布在高山丘陵地带,以天然柞树为主,兼有山杨、榆、白桦、黄波萝、水曲柳、椴树、胡枝子、榛组成的天然次生混交林,以落叶松为主,由红松、樟子松、云杉等组成的人工林。低地草甸植物种类繁多,有经济价值的共有63科275种。

1.1.6 水文

东辽县的主要河流有东辽河,发源于东辽县东南部的哈哈岭(辽河源镇福安村白庙山下),流向由东向西,境内长度为114.9km,境内流域面积679.9km2,流经6个乡镇41个村,于县域西北入二龙湖出境,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此外,还有拉津河、灯杆河、三道河、二道河、头道河、小孤山河、孤山河、杨树河。境内河流均属东辽河水系,有大小支流56条。与东丰县交界的萨哈岭为分水岭,岭东侧为松花江水系,故岭西有西流水之称。全县水资源总量3.2亿m3,其中地表水2.8亿m3,地下水0.4亿m3。境内有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7座,塘坝654处。其中全部在东辽县境内的杨木水库设计库容9 500万m3。

1.2 森林资源状况

东辽县幅员面积为217 901hm2,截至2009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74 331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4.1%。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0 179hm2,占林业用地的94.4%。森林覆盖率为32.8%。

东辽县现有森林资源在起源上,人工林多于天然林;在龄组上,中幼林多于近、成熟林。森林总蓄积量为3 581 294。其中人工林 2 849 005m3,占79.55%。东辽县森林分布较广,布及全县沟沟坡坡,道路两侧也有树木分布。山上以落叶松、樟子松、黑松等人工针叶纯林和以柞树、核桃楸、山杨等天然次生林及果树经济林为主。山下以杨、柳、榆、果树等“四旁”树木为主。

2 树种结构调整开展情况

东辽县是吉林省百万亩人工林县,人工林面积是46 081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5.1%,树种结构单一,主要以落叶松,黑松,樟子松为主,极易发生大范围的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生态效益较差,经济效益一般。为了改变这种森林资源状况,东辽县在1992年开始实施树种结构调整工作,累计完成树种结构调整面积达4 800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

对全县的迹地更新造林任务实施树种结构调整工作,对国营林场的迹地更新造林要求全面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对民营迹地更新造林任务要求50%的面积进行树种结构调整。首先在工程设计上严格把关,对不按照计划要求进行设计的的单位,设计不予审批。对不按照设计施工的单位,经核实后,按照没有完成当年迹地更新造林任务处理,对当年的森林采伐限额按比例进行削减。其次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县林业局对完成树种结构调整任务的单位,在经济上给予每亩20元的种苗补贴。同时对这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制定了严格的检查方案,保证了树种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树种结构调整工作的树种选择上,改变了过去造林一般都选用落叶松、樟子松为主要造林树种,营造落叶松和樟子松纯林或者落叶松和樟子松混交林的林分。选用了红松、云杉、水曲柳、黄檗、白桦,柞树和核桃楸等珍贵树种,营造了日本落叶松或樟子松和红松及黄檗;日本落叶松或樟子松和水曲柳、云杉;日本落叶松或樟子松和水曲柳及白桦;日本落叶松或樟子松和柞树及红松;日本落叶松或樟子松和核桃楸等混交林。

3 树种结构调整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取得的初步成果

树种结构调整工作经过18年的实施,幼林幼树生长良好,针阔混交林的优势已经显现,形成了近自然林的森林模式。改善了土壤条件,增加了土壤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种间竞争,抑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由于东辽县黑松、落叶松,樟子松纯林比例很大,这些树种的纯林发生了大规模的日本松干蚧、小蠹虫、鞘蛾和叶蜂等森林病虫害,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但是进行树种结构调整的林分,由于是多树种混交林,大部分林分没有发生上述森林病虫害,有的发生也是很轻微的程度。营造多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可以有效地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大发生,对森林的健康生长十分有利。1992~2002年期间的造林地幼林幼树已经郁闭成林,大部分林分可以进行以采挖绿化大苗为主的透光伐抚育。对樟子松、白桦、水曲柳、黄檗、云杉等树种进行合理采挖,销售绿化大苗,解决了市场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以短养长,实行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业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全县8年来累记实现销售绿化大苗销售收入达260万元。

3.2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对于早期造林郁闭的林分,如果按照传统的透光伐进行抚育采伐,单株林木采伐的木材只能卖2~4元,根本不够采伐生产成本,生产1m3木材要亏损几百元,各个生产经营单位不愿意干,对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影响较大。由于进行了树种结构调整工作,造林树种十分丰富,在进行透光伐抚育工作中,各个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市场的需要,结合森林经营目标,采取了大苗采挖方式的透光伐抚育,实现了单株应伐木纯利润达15~45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的显著,有利的调动了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积极性,为后备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找到了合适的途径。通过大苗采挖的方式对幼林进行抚育,避免了幼林抚育赔钱,生产经营单位不想干的现象,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决市场对绿化大苗的需要,提高了林产品的经济效益,达到了以短养长,实现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业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大问题。

通过树种结构调整工作18年的实施,全县营造了一定数量的以珍贵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改善了全县树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提高了后备森林资源的质量,增强了森林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林地和林木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3.3 树种结构调整工程效益分析

3.3.1 树种结构调整工程的推广规模和工期

今后全县将采取以迹地更新造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造林、天然林改培造林等方式,不断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到2025年实现树种结构调整新增面积达5 500hm2以上。工程推广时间为2010~2025年。

3.3.2 树种结构调整工程达产时的效益

树种结构调整工程再经过15年的建设,将新增高标准森林面积5 500hm2,可以新增加就业人员500人以上,可实现经济效益达10.8亿元以上,每天可以吸收CO25 000t以上,释放O23 600t以上,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 000hm2以上,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4 树种结构调整推广工作实施的措施

科学规划,科学施工,保证规划有理有据不盲目,施工按设计按要求不蛮干。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坚持科技兴林,坚持依法治林,保证工程质量,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树种结构调整工作是一项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工程,也是一项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的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高度统一的工程,工程建设成功之时,将是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社会繁荣之日,一个山川秀美的新东辽必然展现在每个人面前。

猜你喜欢
樟子松落叶松树种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我眼中的樟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