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2011-08-15 00:53安友权
绿色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小蜂松毛虫针叶

安友权

(贵州省平坝县十字乡林业站,贵州 平坝561100)

1 松材线虫

1.1 松材线虫生态特征

松材线虫侵入树木后,外部症状的显著特点为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黄色。其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此时树体上一般有多种害虫栖居。

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长1mm左右,唇区高,缢缩显著:口针细长,其基部微增厚。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膜清晰。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排泄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泄孔后约2/3体宽处。卵巢单个,前伸;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73%处。上覆以宽的阴门盖。后子宫囊长190mm,约为阴肛距的3/4。雌虫尾亚圆锥形,末端宽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雄虫交合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雄虫尾似鸟爪,向腹面弯曲,尾端为小的卵状交合伞包裹,退火的交合伞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见,交合伞(为翼)是尾的角质膜的延伸,在问短呈铲状,由于边缘向内卷曲,从背面观呈卵形,从侧面观呈尖圆形。病材中的幼虫虫体前部和成虫相似,但其后部则因肠内积聚大量颗状内含物,以至呈暗色并接结构模糊。幼虫尾亚圆锥形。

1.2 防治方法

(1)清除传媒松墨天牛。在晚夏和秋季(10月份以前)喷洒杀螟松乳剂(或油剂)于被害木表面(树表用药400~600mL/m2),可以完全杀死树皮下的天牛幼虫;在冬季和早春,天牛幼虫或蛹处于病树木质部内,喷洒药剂防治效果差,也不稳定。伐除和处理被害木,残留伐跟要低,同时对伐根进行剥皮处理,伐木枝梢集中烧毁。原木处理可用溴甲烷熏蒸或加工成薄板(2cm以下)。原木在水中浸泡100d,也有80%以上底杀虫效果。这些措施都必须在天牛羽化前完成。在天牛羽化后补充营养期间,可喷洒0.5%杀螟松乳剂(每株2~3kg)防治天牛,保护健树树冠。

(2)防治松材线虫。在线虫侵染前数星期,用丰索磷、乙伴磷、治线磷等内吸性杀虫和杀线剂施于松树根部土壤中,或有丰索磷注射树干,预防线虫侵入和繁殖。采用内吸性杀线剂注射树干,能有效地预防线虫的侵入。

2 松毛虫

2.1 松毛虫生态特征

松毛虫分布范围很广,是头号的森林害虫,其种类已知的有2种,即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以幼虫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成片松林死亡。松树被松毛虫为害后,不但影响生长,而且减少松脂和薪柴的产量。身上的毒毛碰到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甚至造成关节肿痛,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马尾松毛虫1年发生2~3代,以幼虫躲藏在树干裂皮缝、石块下及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冬。春季天气暖和后,爬到树上取食针叶,温度升高,取食愈多,受害愈重。成虫有趋光性,有很强的迁飞扩散习性,喜飞到生长茂盛的松林产卵,一般产卵300~500粒。初孵化幼虫有群集和吐丝下的习性,啃食老松针的边缘,使针叶枯黄卷曲,可作为调查幼虫数量的标志。思茅松毛虫1年发生1代。

2.2 防治方法

(1)营林防治。包括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封山育林、抚育、补植、改造等措施,提高林分抗性。

(2)春季对越冬代幼虫喷施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释放赤眼蜂。招引和保护益鸟,发挥各种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

(3)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地区,春季上树或秋季下树时,在树干上涂杀灭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幼虫爬过后会中毒死亡。还可利用50%久效磷或40%氧化乐果的10倍液,涂于树干上,药液被树木吸收,幼虫食叶后死亡。抓住害虫越冬前后的时期,喷洒550%杀螟松乳油、50%敌敌畏乳油等,效果很好。在郁闭好的松林,也可施放烟剂熏杀。

(4)采用黑光灯诱集成虫。

3 松褐天牛

3.1 松褐天牛生态特征

松褐天牛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成虫补充营养,啃食嫩枝皮;幼虫钻蛀树干,致松树枯死。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坑道中越冬。5月中旬成虫羽化、取食。5月下旬至7月为卵期,幼虫孵化后蛀入皮下为害,晚秋蛀入木质部。一般在稀疏的林分发生较重,郁闭度大的林分,则以林缘感染最多;或自林小空地先发生,再向四周蔓延。雪压木、伐倒木如不及时运出林外,留在林中过夏,或不经剥皮处理,则很快被侵害。

3.2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被害树并运出林区销毁。

(2)春季在林间设置饵木,引诱成虫在饵木上产卵,然后将饵木剥皮处理。或用引诱剂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药剂防治包括树冠喷药和地面喷药。前者在天牛羽化出来取食补充营养时喷药,后者在羽化开始时喷药,喷药1次可持效75~90d。可用25%杀螟松乳剂3.0~3.6kg/hm2,杀灭天牛。

4 松干介壳虫

4.1 松干介壳虫生态特征

老龄松树和4年生以下幼树及苗木均能受害,以5~15年生松树受害最重。主要以2龄若虫在阴面枝梢上危害,造成树干向阳面倾斜弯曲或枝条软化下垂、针叶枯黄脱落、枝梢萎蔫。被害较久的松树,树皮增厚、硬化、卷曲、翘裂,并易引起次期性病虫如松纵坑切梢小蠹、松天牛、吉丁虫及白蚁等的发生,造成大片松林枯死。一般1年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或越夏。1龄初孵若虫很活跃,喜沿树干向上爬行,潜伏在树皮缝隙等处固定寄生。此期虫体很小,生活隐蔽,很难识别,故称“隐蔽期”。脱皮后雌雄分化,虫体迅速增大,显露于树皮缝外,似油菜籽状,肉眼可见,较易识别,故称“显露期”。这是危害松树最严重的时期。

4.2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从疫情发生区调出的应检物,应严格履行检疫手续,确认无疫情后方可进行繁育、造林或利用。

(2)化学防治。在初孵若虫向无肢若虫发育时,采用50%杀螟松200~300倍液喷洒或40%氧化乐果等药剂进行涂干;卵囊盛期可用50%杀螟松乳油200~300倍液喷洒。

5 松突圆蚧

5.1 松突圆蚧生态特征

松突圆蚧生态特征。若虫和雌成虫体外被有介壳。若虫泌蜡,蜡丝封盖全身后增厚变白,形成圆形介壳。雌介壳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白色或浅灰黄色。介壳直径约2mm左右。此蚧一般每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初孵若虫每年有4个明显的高峰期,分别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6月初至6月中旬;7月底至8月上旬;9月底至11月中旬。以3~5月第1次盛发期增殖数量最多,以后逐次减少。

松突圆蚧是以刺吸松树汁液方式生存的隐蔽害虫。它的表面有一层蜡质覆盖着,比蜡质层更小的身体则藏在下面。在每束针叶的中间或针叶其它部位,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中间隆起的,白色或浅灰黄色的介壳,有的小蚧壳边缘呈半透明白色,需要小心观察才能发现。判断松树是否为松突圆蚧危害,首先观察最初受害株的下部枝条是否枯死、上部的针叶是否枯黄、灰褐色、落叶;在完全枯死的松林针叶上比较难找到松突圆蚧。新发生区最初的一两年内林相无明显变化,要认真调查才能发现是否有蚧虫寄生。随后,在受害植株的中、下部枝梢和针叶首先发黄,并且其发黄程度逐渐加剧。若在发生区采脂,松脂产量会逐渐减少,直到无脂流出。

初孵若虫很小,在尚未固定以前可随风力传播。营固定生活以后,对寄主植物的依附性很强,其成虫、若虫、卵均可借助盆景、苗木、球果、新鲜枝丫的调动传播到它自身所难以到达的地方。

5.2 防治方法

5.2.1 检疫防治

松突圆蚧属全国检疫对象,疫区内的松枝、松针、球果严禁外运,一律就地做薪炭材处理,对一些特殊用苗等应严格实行检疫,一旦发现此蚧,立即就地销毁。

5.2.2 药物防治

在发生虫害的松林内,可喷洒松脂柴油乳剂进行防治,地面喷1∶9倍液,每亩10kg;飞机喷雾用1∶4倍液,每亩5kg,可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5.2.3 天敌防治

松突圆蚧的天敌有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盾蚧长缨蚜小蜂、突圆蚧丽蚜小蜂等。其中应用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一种防治方法,下面详细介绍其防治技术:

(1)种蜂采集。折取有小蜂活口但尚未羽化的松枝,每公斤集成一束,捆扎牢固,待用。

(2)种蜂挂放。在花角蚜小蜂未羽化,选择树势较低、枝叶茂盛、虫口较密的松树,将种蜂用绳子在松枝上扎牢,以免脱落。

(3)效果调查。种蜂挂放一个月后,随机抽查10%的挂放点,计算小蜂寄生率。如果小蜂寄生率大于50%,说明小蜂定居成功;如果寄生率低于50%,应仔细分析原因,重新施放种蜂,确保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小蜂松毛虫针叶
两种平腹小蜂的研究进展
大自然中的好伙伴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蚂蚁大战松毛虫
雪景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风雨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