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景寿
(广西裕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来宾 546100)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简单。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砖混结构是低层住宅建设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砖混结构的房屋出现较多质量问题,普遍存在屋面漏雨、墙面以及卫生间渗漏水的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现在,住宅建筑除了屋面、厨房和卫生间进行了防水设计外,外墙一般未考虑防水,由于罕见的连续降雨,再加上风压的作用,雨水不停地向墙体内渗透,特别是南方地区,雨水期较长且雨水量较大,因此造成外墙渗漏现象为目前砖混结构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大质量通病。外墙发生渗透现象,一般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不重视细部大样设计,如窗台坡度、滴水槽、穿墙管、外墙预埋管件、铝合金门窗、幕墙与墙体间的接缝等。
(2)为了追求外观美感,而将外墙饰面砖设计成细缝拼接,使砖与砖之间不能嵌填密封材料,从而导致漏水。
(3)设计中忽略了不同材料界面的连接。
(4)高层建筑非承重外墙用的砌筑、找平砂浆标号,一般低于承重墙设计用的标号,强度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透水性增大。
(5)设计中不重视防水,外墙立面设计没有防水概念及功能设定。
(1)近年来,砌体材料主要技术性能有所下降,其强度和抗渗漏性能低,生产厂的合格证、试(检)验单、验收单内容与实际材料的材质、材性有出入。粗集料粒径过大,级配不良,粉尘、杂质含量多。材料的这些先天性缺陷,使粗集料与水泥石的黏结变差,造成界面微裂缝增多,从而导致外墙渗漏。
(2)施工配料不准确,水灰比过大,配料时砂多石少。黏结砂浆的配合比不合适,搅拌不均匀,强度不满足,和易性差,粘贴时砂浆不饱满,致使外墙面砖同基层分离,引起雨水渗透。
(1)外墙墙体砌筑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人的原因,造成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80%,竖向灰缝无砂浆(空缝或瞎缝),为雨水渗漏预留了隐患。
(2)在混凝土梁、柱与砖墙交接处,砌至接近梁底或板底时,未经停歇,即砌斜砖顶至梁、板底,以后随着砌体因灰缝受压缩变形,造成墙体下沉,斜砌砖体与梁、板间形成间隙,外墙抹灰或刮糙时,在此间隙处形成裂缝,从而发生雨水渗透。
(3)外墙上的预留孔洞处理不当,例如外墙上的脚手架孔洞、预留钢筋孔洞、预留管道孔洞、预留施工洞等,填补不密实;有的是工程竣工后,住户在墙体上凿取空调管洞、太阳能热水器管孔、排气扇孔洞等,造成墙体及外粉裂缝。由于条件的限制,住户及装修者无法对此进行认真的处理,也会引起雨水渗透。
(4)基层结合面处理不当,基层表面太光滑,或粘贴外墙面砖前结合面未用水充分湿润,造成黏结层与基层之间黏结力降低。基层结合面凹凸不平,外墙面砖黏结层过厚或过薄,都会造成砂浆黏结不牢或滑动脱落产生裂缝,引起雨水渗透。
(5)外墙面砖浸水时间不够,造成黏结砂浆失水过快,或者浸水时间过长,面砖粘贴时与黏结层之间形成水膜,黏结不牢而产生脱落,还有未认真勾缝等;面砖粘贴时用力不均,使面砖粘贴不牢,吸附力不够。个别面砖粘贴后,为了调正而反复移动、揉压、敲打,都会使已结合的黏结层受到影响。面砖的块间勾缝不密实、不饱满,加上高空风荷较大,勾缝水泥砂浆易失水开裂,造成块间裂缝,引起雨水渗透。
(6)外粉刮糙后,即安装窗框,造成窗框与墙体间的砂浆不易填实抹平。加之固定窗框的调整垫块残留于窗框下,或拆除后二次填充,抹灰质量无法保证。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南方地区夏季太阳照射在外墙面的最高温度达40 ℃,而晚上为15~25 ℃,日温差达15 ℃以上,容易做成因外墙贴块与黏结层、抹灰层的温差收缩不同而产和剪切,拉裂底层,形成外墙裂缝。有的工程为了美观在外墙面上使用仅适合贴地面用的抛光砖,这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是不利的。
对设计方面引起的渗漏处理,主要采用事前预控的手段。对材料方面造成的,应对外墙需用材料及构配件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对施工过程中导致的渗漏,施工中要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督外墙砌筑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及当地规定进行,并对外墙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具体措施如下:
(1)没有优质的设计就很难创造出优质的工程。在设计时,应重视解决节点细部做法与施工规范不符的矛盾,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2)建立健全材料验收制度,把好进料关,重视粗集料粒径、杂质等问题;其次应把好贮存关,选好集料堆放场地,并注意避免黏土等杂物混入。对施工配料问题,首先应建立可行的计量制度,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管理;其次应随集料含水率的不同,对施工配合比及时调整,增减用水量,保证混凝土的水灰比。
(3)外墙砖砌筑时半头砖不准集中使用,溢出墙面的浆渍(舌头灰)须刮平顺压光滑;砌体与混凝土构件连接处应钉挂金属网,每边尺寸为150 mm;顶坡砖按规定应待其下部墙体砌筑7 d后,采用立砖斜砌挤紧;墙体砌好后,施工人员及质检员详细检查墙体是否有裂缝,然后再抹外墙底灰。
(4)砌筑砂浆应选洁净的中砂,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砂浆,严禁用泥砂、石粉搅拌砂浆砌墙,确保砂浆强度及提高抗渗性能。
(5)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钢管处砌墙时留洞,拆架时墙内钢管全部拆除,再用细石混凝土分2~3次堵洞。
(6)现浇混凝土拆模后,在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处凿成喇叭口,用掺入膨胀剂的砂浆堵好。连接处的施工缝必须全部仔细检查,发现局部有麻面裂缝、夹渣,应用水灰比为0.45的水泥浆一道,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或用1∶2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压光和压实。
(7)穿外墙管道周边应用砂浆堵实,外饰面做完后沿管周打上玻璃胶,预埋套管必须做成内高外低,形成泛水。
(8)如果设计没有明确要求时,支承于悬挑结构上的外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间距应小于 3 m;外墙设置通长窗时,窗下墙体应设置混凝土压顶,其截面尺寸不小于墙厚×120,内配2φ12纵向钢筋及φ6@200的S形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要高于C20。
(9)混凝土构件在找平层施工前应做表面处理(如甩浆、凿毛等),混凝土结构面与填充交接处蒙一层大于300 mm宽的钢丝网,可以避免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均而产生开裂所引起的渗漏。
(10)外墙抹灰打底用砂浆的强度等级应足够,并应掺加适量防水剂,对于抹灰超厚的地方,还应加挂钢丝网分层抹灰;外墙抹灰的接槎,应留在与墙柱、墙梁和楼面的接缝处错开300~500 mm的部位,外墙饰面不能空鼓,接缝不能有裂纹、砂眼或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