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土的不解之缘——记省林科院老林业专家柴锡周

2011-08-15 00:45撰文李长缨甘辉
浙江林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兰溪市茶场红壤

□撰文/李长缨甘辉

在金兰交界处的红土丘陵上,一个77岁的老人,高个、消瘦、精神矍铄,经常带着土壤分析设备和资料,穿着一双翻毛劳保皮鞋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这片红土坡上……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他倾心研究,科研成果丰硕;甘于寂寞,造福一方百姓。他的一生与红土结下了不解情缘,他就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退休专家柴锡周。

倾心研究,丰富红壤研究理论

红壤是我省的主要土壤类型和土壤资源,其中以位于我省中西部的金衢盆地分布最为集中和典型。但这一地区由于森林遭到破坏,生态条件恶化,红壤的“酸、瘠、黏、旱”四大障碍因子影响了防护林建设。1978年,占地4000余亩的兰溪市茶场被省农科院列入“南方红土壤开发”课题研究的试点区,大批的茶叶试种成功了,试种的果树也成活了,然而果园、茶园外围的防护林种了一次又一次,却屡遭失败。面对棘手的问题,专家们想起了省林科所的柴锡周。1982年的一天,当林科所的领导把这一情况告诉柴锡周并请他着手研究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第二天他就带上铺盖,风尘仆仆赶到兰溪,担负起建设防护林攻关项目的重任。

茶场处在兰溪市最南端的一个红土高坡,梅雨季节,泥浆黏着脚跟;秋冬干旱季节,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方圆4公里内看到的只有红土,伴随着柴锡周的只有红土和一排简陋的矮房和十几间茅草屋。头顶青天,脚踏草地,艰苦的环境与西子湖畔优美的风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一切比他自己想象的还要艰苦得多。

茶场的职工看到他天天从小屋里拿起锄头、背包走向红土坡,又从红土坡取来红土走进小屋……有了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林业专家,大伙儿都觉得防护林有希望了!可这样的艰苦环境能留得住省城来的林业专家吗?大家又喜又忧。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柴锡周这一干就是30多年。一本又一本的土壤分析资料,一张又一张的气候记载表,一次又一次的栽植防护林的记录分析……记载着柴锡周的艰苦研究,凝结着柴锡周辛勤的汗水。

为造福一方百姓,柴锡周数十年如一日,倾心研究低丘红壤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与人工林经济生态效益、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规律、红壤地区降水对林地养分输入与土壤的侵蚀作用、丘陵红壤防护林树种优化模式选择等。他根据适生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合理配置混交林,发现泡桐和香樟两种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具备改善环境及速生用材双重效果,并能在短期内根本改良土壤性质等明显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有关学科的内容。他的科研成果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甘于寂寞,积极践行成果转化

“搞科研的人多出成果固然重要,自己带头推广科研成果更重要。”这是柴锡周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结合科研项目,他在兰溪茶场4000亩荒山上建立营造防护林带86公里,此外,在兰溪市推广营造防护林1.6万亩。林网的建成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测定,防护林对粮、果、茶的产量和品质提升都有明显促进作用,成为国内外示范推广的样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柴锡周一手抓科研,一手承包土地搞科研开发。1985年,他自筹资金承包了马达镇石宕金村的50多亩荒山,到1993年时,种下的杉木最大胸径已达到27厘米。1992年他又承包了金华县的100多亩荒山,把杉木采伐的收入全部投入到了荒山绿化中去。如今,荒山已是郁郁葱葱。柴锡周算过一笔账,从1985年开始,先后自筹投入荒山开发的资金约20万元,至今林木价值近1000万元,25年间增值了50倍。他向当地农民承包来的荒山承包期20年,合同期满后,地面上的一切果木、竹园以及试验用房都无偿地交还,为农民实现了创业创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95年,柴锡周从省林科院退休了,没料想他却提出要在兰溪市茶场承包一片黄土坡搞科研。退休以来,他一直坚持林业科学研究以及兰溪经济林实验基地的建设工作。现今已是77岁高龄的柴锡周,依然常常驻扎在基地,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兰溪试验基地不仅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对当地生态环境改造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为年青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退休后的柴锡周非常关心单位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多次回院做“林业土壤采集及分析”等学术报告,在林业土壤的特点、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

现在,柴锡周还承担着省林科院老龄委、老年科协、老年体协的大量工作,积极为院离退休干部干好事、干实事。2010年,他参与省林业厅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的赴建德、江山、遂昌、松阳等县(市)调研考察,他参与撰写的《公益林建设管理情况考察报告》得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兰溪市茶场红壤
北宋茶场探析
基于热脉冲方法的南方红壤蒸发原位监测
新伟茶场
NSFC-广东联合基金集成项目 赤红壤区耕地质量演变机理与提升机制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女王券”存储盒二
伊马茶场
黎平家庭茶场首个“头像+姓名”商标注册成功
玩具产品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