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仄凌
中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合理控制采伐、减少毁林、防控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作,加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森林服务功能评估和相关研究工作。全国各地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强了群众的爱绿护绿意识,有力推动了国土绿化事业和生态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共有127亿人次,累计植树589亿株。全国森林面积达1.95亿公顷,人工林保存面积达0.62亿公顷,稳居世界首位,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和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
中国也十分重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2007年,中国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林业被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同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该网络于2008年正式启动,为成员间分享经验、提高能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又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定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呼应世界主题保护森林和呵护绿色家园的同时,中国更加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呼吁人人行动起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创绿色未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对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发展林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2010年,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对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森林浙江”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林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决定》要求,浙江林业今后将抓好生态公益林、重点防护林及平原绿化建设,实施森林经营工程,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能力;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全社会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实现绿色转型。只有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