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提升乌海市整合周边发展的能力

2011-08-15 00:44赵云平司咏梅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乌海市乌海区域

□赵云平、司咏梅

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提升乌海市整合周边发展的能力

□赵云平、司咏梅

我区西部由乌海市三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和阿拉善盟阿左旗构成的“小三角”地区,总人口72.6万人,总土地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核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进入新世纪以来,抓住我国工业化中期对能源重化工产品需求扩张的市场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小三角”地区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成为我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增量快速增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但是,由于“小三角”地区在行政管理上涉及到3个盟市级政府、5个区县级政府和6个具有部分行政职能的工业园区,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的各自为政,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和基本相同的开发模式下,目前,区域内存在着产业布局重复、产业层次低、招商政策冲突、要素配置低效等一系列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小三角”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立足于推进一体化进程。通过区域统筹,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和布局体系,功能明确的城镇体系,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自由高效的资源配置共性难题化解机制。这就需要理清各利益主体彼此间的竞争互补关系,寻求共同利益。乌海市作为“小三角”的核心城市,对自身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形成整合周边发展的内向合力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乌海市在“小三角”区域的地位和作用

(一)乌海市与周边地区的互补关系

一是资源配置的互补性。乌海是一座依煤建市、因煤兴市的资源型城市,现有工业体系基本是围绕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开发建立起来的,“两高一资”产业占有较高比重。但乌海市国土面积狭小,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有限,按照目前的消耗强度,乌海资源的可利用年限仅为30年左右。因此,坚持大范围、宽领域、开放性配置资源的原则,加快资源接续基地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乌海周边地区资源富集,煤炭、天然气、天然碱、盐、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同时因生态和环境承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条件。因此,通过区域主导产业间的融合和协作,能够为乌海市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并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二是城镇功能的互补性。目前,乌海市相邻工业园区都实行了“镇区合一”的管理模式,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配套建设了相当数量的城镇服务设施。各工业园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并存,企业办社会、园区办社会现象十分普遍。不仅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普遍存在体系不完善和设施水平低等问题。而这些工业园区距离乌海市的距离很短,海勃湾区距离蒙西工业园区18公里,乌达区至乌斯太工业园区5公里,海南区至棋盘井工业园区15公里,通过乌海市的城市功能提供公共服务,不论时效还是质量都优于“小而全”的分别建设,具有多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基础设施的互补性。从交通条件看,乌海地处宁陕蒙三省通衢之处,是联结华北和西北、沟通蒙古和中原的战略节点,目前109、110、京藏、银青等7条公路贯通,包兰、东乌、蒙三等5条铁路交汇,乌海机场已开通呼和浩特、北京、西安、广州、上海等城市航线,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可为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便捷通道。从城市基础设施看,乌海市已发展成为近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特别是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乌海拟加强滨河新区和滨河西区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山水园林特色更加突出,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将显著提升。同时,乌海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初步具备了为周边地区的人口和企业提供生活、商务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是区域内共性问题解决的协同性。首先是环境污染控制的协同。2008年,乌海及周边地区SO2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超标0.57倍和0.25倍,区域空气污染日益突出。国内外经验证明,仅从行政区划角度的单个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难以奏效,必须实行协同控制才能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好转。其次是生态治理的协同。乌海及周边地区位于乌兰布和、库布其和毛乌素三大沙地交汇处,以沙生植被为主的植被类型,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极高,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是我国防风固沙的重点区域。根据自治区环境监测站对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程度和环境质量等指标计算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乌海及周边地区为31.53,等级为较差。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二)乌海市在“小三角”区域的功能定位

乌海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的经济互补性,加上区域自然环境的一体性、基础设施的连贯性和文化背景的同一性使区域内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根据乌海市和周边地区的现状和条件,乌海市在“小三角”区域的功能定位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的集散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乌海市在“小三角”范围内城市规模最大、发展基础最好、城市功能最全,既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因此,乌海市必须以提升城市的宜居宜业、宜医宜教、宜行宜留、宜娱宜乐水平为目标,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提高乌海市聚集要素、扩散服务和畅通要素流的能力和水平,担负起“城”载区域未来的重任。

二是区域产业龙头。要彻底打破“小三角”产业层次低端、产业结构同质、产业布局重复的低效竞争格局,就必须以优化产业分工、重塑产业链条为重点,按照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总体要求重构产业体系,形成具有广泛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区域产业龙头,引领整个区域的产业总体升级。因此,乌海市要以构筑一个链式延伸、协作配套、循环高效、服务完备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目标,推动产业层次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和生产服务全面化,提升乌海市带动周边、辐射周边、整合周边和保障周边发展的能力。

相关链接

由乌海市、鄂托克旗和阿拉善左旗构成的“小三角”区域经济是相对于呼包鄂“金三角”等相对较大的经济区域而言的。对于小区域经济,有专家将其界定为:归属在地县级行政区划以下,地域相临、经济特征相似、发展模式趋同、生产要素相近的经济单元。在小区域内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和布局,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形成多个相对强势的专业经济形态,通过小区域集群效应推动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大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小区域经济中心对实现整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鄂托克旗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4万人,旗政府所在地设在乌兰镇。鄂托克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近年来,鄂托克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跨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列全国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第11位。截至2010年9月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5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6.8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全旗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活力大增强、发展水平大提升的冲刺阶段,正处于由强调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的转型升级时期。

阿拉善左旗全旗总面积80412平方公里,人口15万,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大兴旅游产业。旗委、政府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突破口,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资源转化,培育形成了盐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硝化工产业、高载能产业、黄金产业、铁铜采选产业、风力发电产业、饮品饮料业等八大产业。2010年,全旗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0亿元,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2010年阿左旗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第16强县。

二、乌海市通过“两个转型”形成整合周边发展的内向合力

虽然乌海市与周边地区存在着广泛的互补关系,但乌海市实现整合周边发展面临着两种力量的制约:一是行政分治形成的利益阻隔力,二是周围的银川、石嘴山、包头等其它同类中心城市形成的竞争力。因此,乌海市必须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在产业、城镇、服务等方面提升水平,才能形成整合周边发展的内向合力,促进尽快形成“大乌海”格局。

(一)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形成产业牵动力

在产业体系设计理念上,乌海市要从与周边低端产业的同质竞争中跳出来,把区域产业延伸和升级的头牵起来,把服务区域产业的任务担起来,并把培育区域接续产业的任务完成好,切实承担起区域产业龙头的角色,促进整个区域产业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进共赢。

一是推进现有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乌海市推进产业转型绝不是摈弃现有产业体系而另起炉灶,而是要立足区域资源背景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已形成的煤化工、氯碱化工等产能优势,继续加快发展初级煤化工、氯碱化工、能源和建材等产业。通过扩大基础原材料产品的生产规模,一方面为发展下游的精深加工产业提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提高各主要产品在全区和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区域品牌效应。

二是建设新型高端化工产业园区。针对目前区域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初级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聚集区,以及未来这些初级产业规模还要不断扩大的实际,乌海市要建设一个新型高端化工及加工制造产业园区,以周边现有工业园区初级煤化工、氯碱化工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线,以发展精深加工的高端化工产业为方向,形成引领区域初级化工产业升级的龙头园区。新园区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一期工程以“小三角”区域的初级化工产品的加工利用确定发展规模,二期工程以辐射内蒙古西部及宁夏宁东地区为目标,总体上带动区域初级化工产业的延伸升级。

三是建设能矿产业物料供应基地。随着“小三角”地区采矿、化工、冶金等产业的快速增长,区域内矿山开采、大型运输、矿业勘测和安全生产及防护等机械设备的数量迅猛增长,这些设备所需的备品、备件数量可观。乌海市可以利用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按照生产与经销并重,大力发展面向区域、以服务能矿产业为目的物料供应及维修配套产业。

(二)积极推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集聚力

虽然乌海市目前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但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城市功能仍然偏弱。尽管周边地区在生产生活服务方面对乌海市有较强需求,但乌海市供给能力仍显不足。因此,需要乌海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聚集要素和扩散服务的能力。

一是明确城市转型的主攻方向。在发展理念上,由产业主导向人居主导转型。要统筹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市服务产业运行的良性发展机制。发展定位上,由服务自我向服务区域转型。在“小三角”区域内统筹安排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目标上,由工矿型城市向综合多功能城市转型。逐步推进中心城区“两高一资”产业外迁,而把生产生活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聚,推动城市产业软化和服务功能强化。环境标准上,由环境脆弱型城市向生态园林型城市转型。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美化亮化,加强城市景观和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水系、路网、园林、景观一体化设计,打造自治区西部最美的中心城市。在发展方式上,由重视做“城”向强化做“市”转型。在继续做大城市规模和硬件设施的同时,要以创新性的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形成城市提升吸引人口集聚,人口集聚创造产业需求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是明确城市转型的建设重点。要按照居留有住所、谋生有门路、治病有良医、就学有良校、娱游有去处的总体要求,切实把城市功能做全、把支撑产业做活、把城市环境做美、把城市交通做畅、把公共服务做优、把文化品位做高,使乌海成为一座个性鲜明、文脉清晰、底蕴深厚,富有现代气息,最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都市。首先是立足百年发展修编城市规划。要以建设宜居城市、精品城市为目标,科学确定城市总体框架,明确市域三区的功能定位和各个区块的建设规划。其次是加强城市的宜居性建设。坚持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以提高承载力为目标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提升通达度为目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再次是加强城市的宜业性建设。要加强制度创新,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积极促进本土非公经济发展,起到活跃市场、繁荣城市、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的综合作用。第四是加强城市的服务保障能力建设。要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和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提升城市吸引力,集聚人口和要素的重要手段。第五是加强城市特色和亮点建设。要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为目标,城市建设要更多地注入文化元素,在提高城市文化含量上下功夫。从而努力将乌海市营造为集自然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气息于一体的城市新形象。□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乌海市乌海区域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乌海湖库区河床裸露监测分析
乌海市2020年6月18—19日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分割区域
乌海湖(组诗)
乌海市空气质量分析
区域发展篇
乌海:太阳神照耀的地方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