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麟
定价当如香油钱
□刘威麟
定价是一件商业活动中既有趣又让人为难的事,它就像是双重神经,不仅牵动着企业的盈利表,也牵动着消费者“买与不买”的购买决定。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打破价钱”的最佳收费策略,而且还有可能赚4倍?
答案是肯定的:有。
这和“香油钱”有点关系。“香油钱”是所有新创生意模式中最极端、最有趣的收费模式之一。其概念是,人类应该回到老祖宗的时代,那时候还没有工业革命,没有上下游一层一层的购买压力,所以,当大部分商品被送到消费者面前时,都没有公定的价格。我们再看看宗教机构,无论是东方的宗教机构,还是西方的宗教机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他们怎么向虔诚的信徒“收费”呢?都是靠“香油钱”、“捐献袋”。要捐多少,其实是“随意”。就算到最后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捐款,这些寺庙、教会的建筑都还是可以盖得非常壮丽,这就是“香油钱”的力量。
事实上,高明的定价策略还不仅仅是像“香油钱模式”而已。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小组做了一项科学研究,他们跑到一个大型游乐场去做实验,卖的是“游客照片”——帮你拍照,然后向你要钱,再给你照片。据说他们总共对11万名游客做了这个实验,所以准确度是非常可信的。
一开始,他们先试了两种定价策略:一种是“固定价格”13美元,另一种是“随便你付多少钱,都可以拿走你的照片”。
猜猜看,结果如何?
他们发现,当定价为13美元时,只有0.5%的游客会买下照片。然后,当他们只是将定价变成“香油钱模式”,也就是“随便你付多少钱”时,结果有高达8.39%的游客出钱买下了照片,付钱比例是原来的16.8倍。
问题来了,众多游客碰到“随便付”的情况时,他们到底付了多少钱买照片?
研究小组发现,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平均只付了0.92美元,也就是只有原本定价的1/14。换句话说,人多了近16倍,但卖出的平均价格却只有原本的1/14。以这次实验来说,研究小组小赚了一点点,但实在是太危险了,万一有个闪失没弄好,说不定惨赔都有可能。
有趣的是,接下来他们加了一个神奇的小东西在定价策略上面,那个神奇的小东西就是——“公益”。
研究小组成员要游客付13美元买一张照片,其中有一半会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实验结果使他们大失所望,因为竟然只有0.59%的游客买下照片。之前没提公益捐赠时也不过只有0.5%的游客买下照片,对于商家来说,如果早知道是这个数字,他们或许会选择不做公益,不然赚的没多多少,却要捐出一半,获利等于被当场腰斩一半。
这时候,研究人员推出了最后一个选项,也就是“随便你付多少钱”,都可以拿走你的照片,而且还有一半会捐给社会福利机构。这个“随便付+一半捐公益”的定价方法显然让研究人员击中了甜蜜点,竟然有4.49%的游客愿意付款,而他们的平均付款金额高达5.33美元。换句话说,付款的游客人数比刚才多了近7倍,而付款金额只比原本的定价(13美元)少了不到2/3而已。
平均下来,靠“随便付+一半捐公益”,营业收入瞬间达到原本的近4倍,可见公益的力量和“随便你付多少钱”真是黄金组合。我们可以说,宗教亦是祭出了这一黄金组合。这时候我们要开始思考,商家用什么方法可以祭出这个黄金组合,让营业收入瞬间增长三四倍呢?
进入消费社会,零售业和服务业相当发达。
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家店开起来后要怎样做才会有客源?要怎么定位?怎么做促销?是卖吃的、喝的,还是卖别的?店是开在车站旁边,还是开在别的地方……
看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小组的实验,你会觉得这种“随便给”的定价策略是可以运用到零售服务业中的。
消费者对价格是相当敏感的,有一些服务或商品该买下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但是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去比价。如果你给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将互助的理念融入到商业运营中,可能就会获利更高。城市人虽然平常互相不理睬,但是在“对的情境下,大家会乐意互相无私地帮助”。所谓“对的情境”,可能就发生在餐馆、小超市等服务场所。我们真的可以尝试一下“公益+零售”的创新组合运营模式。
(摘自《商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