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融合性基层党建的模式选择

2011-08-15 00:48张书林
唯实 2011年5期
关键词:区域化城乡村庄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部,山东 济南 250021)

略论融合性基层党建的模式选择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部,山东 济南 250021)

融合性基层党建是基层党建领域内的重大创新,是以基层党组织的融合为表征的基层党建新模式。根据在基层领域内统筹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有关要求和精神,融合性基层党建在实践探索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模式:产业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区域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城乡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

融合性;基层党建;三种模式

融合性基层党建就是由同类或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基于各种预期价值目标要求联合起来,从而建立的以党组织相互之间融合渗透、党建资源共同享有和使用、组织活动同步进行、党员教育管理一起抓等为主要特征的,有别于传统的党组织各自独立运行的党建范式的一种新的基层党建形态。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更好地实现基层领域内的产业统筹发展、区域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需要出发,融合性基层党建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总结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模式:即产业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区域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城乡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

一、产业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

产业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就是基于产业链、产业关联性而实现的党组织之间的联合,通常以组建联合党组织的形式体现出来。产业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主要形成发展于广大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党组织之间的联合必须有动力,这个动力应该是以效能最大化、利益均沾化为特征的产业联合。因此,产业统筹的实质是利益统筹,纳入产业统筹范围之中的基层党组织通常都是为了利益才进行联合,利益问题是构建产业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寻求共同利益点的基础上,在同一产业链上或产业相连相近的党组织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产业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又可进一步分为三种情况:

(一)同一产业链上各类党组织的融合。产业链是一个产业的原料来源、生产加工、销售营销等各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系统。在农村地区,实现产业链上党组织的融合,主要的为实现同一产业链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的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党组织的融合。

近年来,在许多农村,从事同一农产品种植的农民为了获取生产的规模化效益,共同抗击市场风险,最大程度地获取应得的市场利益,有意识地联合起来,组建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协会、合作社,这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有些地方,根据其承担的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展成了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民专业营销合作组织等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通常不仅有群众,也有党员,其中的党员满3人以上就可以成立党支部,不足3人的可以成立党小组,这就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党组织。

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组织生产原料,就必须与农民发生联系。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以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就只能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协调沟通谈判。这样一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拴在一条绳上,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唇亡齿寒关系。要维继这种关系状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系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适应这种需要,鉴于其同质性的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党组织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的党组织的联合融合也就水到渠成、生逢其时。

(二)产业相同或相近的相邻村庄党组织的融合。在许多农村,基于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农业生产的产业布局越来越趋于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由于土壤、温度、降水等自然条件,由于已经形成的农业生产历史传统和种植习惯,由于基于地缘相近形成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的缘故,等等,相邻的行政村往往主打同一或相近的产业,集中生产销售同样或相近的农产品。比如,相邻的3个村的农民都从事苹果种植而且都是早熟品种的种植,相邻的4个村的农民基本上都从事蔬菜大棚的种植而且主要以黄瓜种植为主,在此情况下,为了共同抗击市场风险,取得农业种植效益的最大化,相邻的村庄就可以基于这种共同的或相近的产业关系而自发地联合融合起来。这种融合可以通过村庄合并的彻底化形式体现出来,但在暂时无法实现村庄彻底合并的情况下,也可以首先实现相邻村庄党支部的联合融合,通过组建相邻村庄联合党组织的形式来推动产业上的一体化。这就是产业相同或相近的相邻村党支部的融合模式。

(三)产业主导型村庄内党组织的融合。近年来,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村一品”成为主攻方向。如此一来,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许多村庄都开始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有了自己的主打产品,形成自己的自主品牌,逐渐成为产业主导型的村庄。产业主导型村庄的发展通常要靠村党组织去规划、设计、领导,要靠村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去具体实施。这是因为村党组织是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领导者,对产业发展负有领导职责,在产业发展上属于“领导人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掌控信息、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策略,具有组织生产销售的能力、市场风险防控能力、预期科学判定能力,在产业发展上属于“专业人士”。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形成发展合力,促进村庄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村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党组织的联合融合,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而这种联合的条件也是十分充盈的: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筹建的,直接作为一个支部划归村党组织领导管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党组织即使不是直接归村党组织领导,但在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活动、党内选举等方面也间接地接受村党组织的指导监督。因此,实现村党组织与村庄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党组织的联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区域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

区域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简单地讲,就是要通过实现特定区域内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党建力量的充分整合、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甚至联合融合,构建区域内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在基层党建领域,它又包括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农村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尤其以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最为典型。

(一)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所谓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就是指在城市中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和依托,联合驻区的机关党组织、事业单位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等在社区区域内的各种类型的党组织,所构建的以建设文明和谐稳定社区、服务社区群众、维护共同利益、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的,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典型特征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从现实价值上看,推行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具有诸多优势。第一,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从社区所涵盖的全部范围出发,对基层党建进行“一揽子”谋划、全盘子设计、整体性推进,对社区内的各类党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实现了对社区党建资源、党建力量的充分整合。第二,通过对社区党组织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发挥作用、日常党务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进行统一的安排部署,有效解决了社区党建中的各类党组织自我化、分散化、碎片化问题。第三,拓宽了单位党组织以及其他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渠道,实现了党建信息上的互通有无、党员活动上的整体联动、党建资源上的充分共享,有效凝聚了社区党员群众的力量,大大节省了党建成本。第四,通过社区内各类党组织间的沟通、融合,进一步提高社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城市社区的社会组织化程度。

2010年9月20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办的全国省会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提出了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的“十化”指导方针,即“领导体制扁平化、运行机制规范化、党组织设置网络化、党组织活动方式多样化、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长效化、工作载体品牌化、党务工作者队伍专职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和经费保障制度化”,成为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的基本抓手。

1.切实搞好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必须正确处理好驻社区机关党建与社区区域化党建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社区区域化党建与机关党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驻社区机关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中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党组织,其所属机关的级别通常高于社区居委会。因此,机关党组织虽然身处社区区域之内,但很有点“独立王国”甚至“太上皇”的意思,社区党组织要与机关党组织在工作上实现联系沟通肯定会由于地位不对等而产生一定的阻力。而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又不能忽视与机关党建的联合。所以,这里就提出了一个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必须进一步理顺与机关党建的关系,重构城市基层党建领导体系的问题。

2.切实搞好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必须着力解决好基本的保障问题。驻社区各类党组织建设和开展活动,应该有必须的活动场所、党务工作人员、经费保障,以切实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为此,第一,在“有处议事”方面,可以采取建立若干小型的或集中的一两个大型党员活动中心的形式,将社区内的党员活动场所整合起来。第二,在“有人管事”方面,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外部输血和组织化的内部造血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市场招聘、下派挂职或兼职、内部培养等途径,培育出一支能够胜任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开展的党务工作者队伍。第三,在“有钱办事”方面,可以采取财政分级统筹,社区内各种单位组织自筹、捐款、缴纳特别党费、税前列支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的经费保障问题。

3.切实搞好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必须努力形成抓党建的整体合力。要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驻区各类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抓社区区域党建的组织力量、领导合力,建立相应的领导责任制,形成驻社区各类党组织合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农村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农村区域化党建主要是相邻村庄党组织的联合所构成的党建模式。在农村,无论是相邻村庄之间的合并带动党组织的合并,还是党组织的联合带动村庄的联合,事实上都出现了村庄间党组织的融合问题。

1.党组织联合带动村庄联合的农村区域化党建。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科学配置的需要入手,以实现各个村庄的共同富裕为目标,那些虽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但存在很大互补性的村庄,从强村帮扶弱村、大村帮扶小村的动因出发,实行各个村庄党支部的联合,组建联合党组织以带动所属各个村庄的统筹协调发展。一种是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村庄之间基于共同或相似的利益关系、亲缘关系、家族关系、历史关系、文化关系、现有管理关系(属于同一个管理区),或乡镇组织规划、群众意愿等复杂多样的缘由,具备了联合起来的主客观条件,从而促使各个村庄的党支部首先联系起来组建联合党组织,以期进一步推进村庄之间的融合。

2.以村庄合并带动党组织合并的农村区域化党建。这种情况主要是适应新农村建设推行的合村并居的要求,通过建立农民集中居住的定居点、组建农村社区的形式打破原有村庄的区划,构筑新的大村庄体制,并在这一体制下直接促成原有各个行政村党支部之间的融合。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政府行政部门自上而下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同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基层农村也正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行以村庄合并为基本标志的“大村庄体制”改革。所谓大村庄体制就是在村庄合并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以村庄融合为中心的新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大村庄体制的基本内核是村庄合并,没有村庄的合并,大村庄体制就是一个“空壳公司”。真正意义上的村庄合并实际上是指两个以上的行政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的、无缝隙的、水乳交融般的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村庄合并是不是真正到位,通常是以集中定居点的建设完成及村民的集中搬迁到位为标志的。集中定居点建成入住以后,必须按照城市社区的管理方法引入社区化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农村新型社区。为切实巩固村庄合并成果、切实推进合并后大村庄的有效运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必须迅速与此相适应进行相关的设置模式改革,这就要合并支部组建一体化的农村社区党组织。各个村原有的党支部合并之后,随着党员人数增加符合建立党委条件的要建立农村社区党委、符合建立党总支条件的则设立党总支。在基层党委、党总支之下,应该再根据党员居住地、从业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要素,进一步划分多个党支部、党小组。由此,就形成了村庄合并后的农村社区区域化党建网络。

三、城乡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

从内涵上讲,城乡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主要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从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割的状态入手,按照城乡党建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呼应、工作成效相促进的要求,建立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以形成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新的工作局面。城乡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得以建构的基本出发点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帮扶,当然,城市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基于农村基层情况、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从形态上看,城乡统筹型融合性基层党建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村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的联合,主要是城郊村与城镇社区居委会党组织的联合;二是村党组织与城市机关单位党组织的联合;三是村党组织与城市企业党组织的联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这就实际上涉及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强调:必须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实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这样,我们党就把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作为一个重大命题和全新课题郑重提出来。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模式,在目标取向上就是要实现和达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体化。其基本状态可以描述为:实现城乡党的组织网络均衡布局、城乡党建资源均等配置、城乡党员管理均匀覆盖、城乡党建力量均势作用,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一体化、城乡党务人才配置一体化、城乡党组织活动一体化、城乡党员管理服务一体化、城乡党建资源配置一体化、城乡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体化,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统一规划、统一运作、统一测评,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统一看待和研究。

(一)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构筑覆盖广泛、功能互补、区域衔接、整体联动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党组织的设置必须先行、及时、到位。为此,必须创新现行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在城乡现有的以地域、单位、行业为主设置党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着力探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模式。要大力推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共建,形成在地域上直接辐射、覆盖城乡的“双层饼”式党组织网络。要按照“组织联合、经济联带、社会联谊、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思路,打破传统的按行业、按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的单一形式,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引导综合实力强的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单位)、强村党组织与集体经济薄弱、管理相对落后的弱村党支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组建联合党组织,以组织资源的整合带动其他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城乡资源及生产要素的有效对流和优化重组。

(二)创新党的基层干部选任机制,构筑科学配置、双向流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城乡党务人才支撑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关键在人,必须大力培育支撑和服务于城乡基层党建发展的党的基层干部队伍,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加大城乡党务人才的选配与培养。一是要动员、组织上级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秀干部和人才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鼓励区县直部门、乡镇(街道)推行干部离职带薪到村任职,以使上级机关和城市社会的党建人才源源不断地补充到乡村社会。二是有计划地选派农村基层干部到县直机关、城镇挂职锻炼后再回到农村建功立业;加大从优秀村或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乡镇或街道领导干部的力度。三是大力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聘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有计划地面向市场、面向城市社会和城市机关,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拔一批优秀党务人才,充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五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定点训、定期训、联合训等方式,通过定向培养、对口培养、计划培养,不断加大对城乡基层党员干部的联合培训力度,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构筑有机衔接、服务到位、无缝管理的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党员是党的组织细胞,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基础性环节是必须将城乡党员的教育管理统筹起来,重点是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一要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推行党员信息网络化传递,实行山东烟台发明的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网络对接法”,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其个人信息都随之流动,以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由先前的追踪式管理向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换。二要按照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双向沟通、协同负责的要求,推进流动党员的双重管理,改变流入地一方管理党员力不从心或出现双方都不管的“口袋党员”的情况。三要健全流动党员管理体制,着眼于建立县流动党员管理部、乡镇流动党员管理办以及社区、村级流动党员管理站的“三级联动”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网络。四要加大对城乡流动党员的服务力度,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党费交纳、工作安排、职业培训、薪酬领取、党务活动、评先树优、政策扶持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向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倾斜。

(四)建立健全优势互补的城乡党建资源整合系统,构筑以城带乡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党的政策向城市倾斜的力度比较大,这就造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对资源的掌控的差异而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城市要明显地好于农村。针对这种情况,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就应该着力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有计划地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资源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合理流动,以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以资源为导向的互帮互助机制。要通过采用城市基层党组织帮、领导干部帮、机关事业单位帮、企业帮、社会帮等多种帮扶方式,通过帮思想、帮班子、帮人才、帮资金、帮信息、帮技术、帮发展、帮解难等途径,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章立制、活动阵地建设、经济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加强城乡在党员教育培训、党务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五)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系,构筑分工明确、权责清晰、考评严格、齐抓共管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推动机制。从现实困境和现实需要出发,应该着眼于建立健全以下三个方面的推动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是关键、领导是保证。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建立“领导抓、抓领导,统筹抓、抓统筹,党委部门抓、抓党委部门,党员干部抓、抓党员干部,条条抓、块块抓”的领导格局。各级党委要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抓党建工作“主业”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委每年召开一次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推进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形势分析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取得切实成效,必须有人负责,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体系,将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分解到人、责任到人。三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可以采取全面巡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按照可以量化的考评办法,把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围、纳入其绩效考评体系和“评先树优”范畴,与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同步考核、同步检查、同步奖惩,有针对性地突出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

责任编辑:张功杭

D267

A

1004-1605(2011)05-0004-05

张书林(1974-),男,山东冠县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猜你喜欢
区域化城乡村庄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我的小村庄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村庄,你好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村庄在哪里
武昌
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 党建共建联合会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