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术观点
脂肪肝危害严重,不仅损害肝脏,并且还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显著增加患者的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对于脂肪肝患者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保肝药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保肝药物的疗程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服药期间须监测肝功能,肝功能生化指标复常、组织学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脂肪肝消退才可考虑停药。
免疫学与其他医学以及生命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极大地促进了免疫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如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的交叉,在分子原子水平研究免疫识别、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将有助于在基础免疫学方面对经典免疫学理论的深入认识,这种交叉也带动了其他医学与生命学科的发展。
免疫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围绕着转化医学的前沿与难点进一步开展交叉融合工作,虽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相信将来必将对于帮助解决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相信免疫学家一旦在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并启动天然与获得性免疫应答,以及识别自身以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等免疫学基本科学问题上有所突破,将会为感染、肿瘤、器官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过敏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新希望,将为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创造新的生长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 曹雪涛
20世纪也许可称为“电荷”的世纪,人们充分的调控电子具有电荷这一自由度,从而创造出从二极管直到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奠定了信息社会的基础。21世纪也许是属于“自旋”的新世纪,人们正在充分地利用、调控电子的另一个本征的自由度“自旋”,推动社会迈向新的阶段。
电子学就像是一头大象,而自旋电子学就像是一头小象。
如何实现理工结合,加快工科院校物理学科发展,工科发展离不开理学支撑,工科要开辟新方向、新领域更是需要理科,尤其是物理的支持。要注重学科交叉。物理教师要注意和工科研究结合,主动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现象提供本源解释。
——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 都有为
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回国,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长足进步大家都有目共睹。虽然和欧美相比我们还有差距,但和美国抢人才,我们差不多已经能平起平坐了。现在抢的人才多半是30~40岁的年轻人,他们都看得很清楚,把前途放在中国是绝对有利的选择。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在2000年~2004年间,中科院物理所毕业的研究生一共是250人,他们在SCI上共发表了993篇论文。截至2009年,引用300次以上的还没有;引用超100次的有10篇,引用在30~99次之间的78篇。引用超过100次的10篇。文章质量是决定引用次数多少的最关键因素。
各个单位和组织办刊物,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如果每一个刊物都有准确定位的话,大家就不会嫌刊物太多。未来有成就的科学家,很可能他的第一篇论文十分普通。但如果不让他发表第一篇,后面就没有进步的台阶。美国物理学会为什么要办刊物?当然不是为了发表中国人的文章,而是要发表本国的。所以,办刊要考虑量的问题,包括物理学会的会员有多少,每年能够出多少论文,物理学会有责任让它们有地方发表。
因此,办科技期刊并不简单。而且,科技期刊办得好,并不等同于科技水平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王鼎盛
基因组出来之后,给我们微生物学家带来了大大的机遇。微生物基因组技术解决了微生研究的瓶颈,微生物基因组学是复兴微生物学的机遇与武器。现在微生物学走到了这样的阶段: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的策略,又通过自下而上的合成生物学策略,更深刻地去认识各种还未认识的规律,去上下求索,就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基因组时代的微生物学中,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把微生物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生物学结合起来。
微生物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微生物作为最简单的生命体而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基本材料,由此也奠定了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微生物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代谢产物多样性,同时又与人类,动植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使得微生物学也成为应用领域里十分活跃的一门学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 赵国屏
党和政府已经决定,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的中心任务。这一决策无疑是非常英明的。可以预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使中国未来真正地科学发展。多一点“宏思维”。所谓宏思维,主要指以大系统的观念,在国家和全球的视野中、在历史与未来的大格局中去思考问题,在整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的发展;多一点“中和”思维,其实,绝对化并非我们的文化传统,相反中国文化提倡“中和”;多一点“人的发展”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应该是强调“人的发展”。
恩格斯的“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仅对自然界我们要尊重规律,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等概莫能外。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
历史经验表明,推动经济发展有两种基本的动力,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制度变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法更加注重其经济意义,其目的是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实际拉动力,衡量的标准是产业经济规模的大小和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高低,以及对本国GDP的拉动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将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内涵更加丰富完整。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统筹好当前布局与长远部署,统筹好积累储备与应用突破,统筹好基础能力建设与整体能力建设的关系,加强对基础前沿研究的超前部署,推动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可以把创新型国家体系大体分成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四个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科技研究专家 白春礼
我国“十二五”期间,提出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的目标。如果GDP年均增长率小于8%,到2015年能源总需求量可控制在40亿吨标煤以内,但如果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或10%,那么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2亿或44亿吨标煤。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一方面可以适当控制GDP的增速,从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大单位GDP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如果GDP年增长率平均为9%,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仍要控制在40亿吨标煤,那么“十二五”期间GDP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就需达到19%。因此,能源需求总量控制目标是一个更为刚性的约束目标,但它更重要的是一个强烈的政策导向信号。“十二五”期间可考虑将其作为一个指导性目标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
“十二五”期末,把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是比较合适的,但也需要作出巨大努力。也有学者认为40亿吨标煤的天花板太紧,或者可提高到41亿-42亿吨标煤。具体指标值还可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关键在于其所体现的政策导向信号。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