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奇 卜金超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河北邯郸 056004 威县人民政府 河北威县 054700)
马克思价值创造学说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
刘志奇 卜金超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河北邯郸 056004 威县人民政府 河北威县 054700)
马克思价值创造学说的真正内涵在于价值是由同质的人类生命力创造的,物化劳动、生产要素等异质之物并不创造价值,该学说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抑制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价值创造;内涵;意义
自马克思创造劳动价值论迄今的一个半世纪,人们对它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从本质上讲,价值论既是生产论,也是分配论的渊源。不同的价值论决定不同的分配论,而分配则事关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切身利益,所以,价值论必然成为具有不同阶级、阶层背景的人们关注的对象。那么,马克思价值创造学说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现实意义在哪里呢?
(一)价值的定义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1]“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也就是商品的价值。”[2]“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3]因此,所谓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见:“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4]“价值实体不外是已经耗费的劳动力——劳动,即和这种劳动的特殊的有用性质无关的劳动——而价值生产不外就是这种耗费的过程。”[5]“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6]
(二)价值的特点
1,各种劳动具体形式即有差别的劳动的消失。2,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即人类生命力(体力、脑力)的耗费、支出和凝结。因此,价值剔除和舍弃的是差别,抽象的是一般,凝结的是生命力。在价值中,你看不到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价值是由同质的人类生命力创造的,除此之外,任何不同质的劳动及事物都不创造价值。
(三)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反映的是同一部门不同生产者之间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上互相比较的关系。“任何生产者,不管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或商品,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7]“当加利阿尼说价值是任何人的一种关系时,他还应补充一句,这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关系。”[8]“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断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9]这说明,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价值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价值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决定的,它只不过是人类劳动的一般社会形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社会对人们劳动的质和量的比较和检验来表现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的‘价值’,不过是一个历史地发展了的形态,表现着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其他一切历史的社会形态内,同样是存在的,虽然有不同的形态。那就是:它不过用一个历史发展了的形态,来表现劳动当作社会劳动力的支出所有的社会性质。”[10]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从不关心这些商品是用谁的钱、哪国的钱来投资生产的等等,人们不能从物化劳动和生产要素在价值的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看出其所体现的社会性。
(四)价值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一个哲学或伦理学范畴;是一个社会范畴而不是一个自然范畴;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而不是一个自然经济范畴
现实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往往把价值理解为积极作用,从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混淆。作用大,用途多,就说它价值大,而使用价值与生产要素以及物化劳动的必然联系,使人误认为其创造了价值。实际上,正因为用途多,作用大,所以它才不是单一的、同质的,不是价值。
(五)从价值实体角度看,劳动可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六)马克思曾说过:价值实体绝不是特殊的自然实体,而是物化劳动。“唯一不同于物化劳动的是非物化劳动,是还在物化劳动过程中的作为主体的劳动。换句话说,物化劳动,即在空间上存在的劳动,也可以作为过去的劳动而同在时间上存在的劳动相对立。”[11]“物化劳动是过去的劳动,而活劳动是正在进行的劳动。活劳动是劳动力的耗费过程,是工人生命力的支出。”[12]“活劳动是原因,物化劳动是结果。活劳动创造价值实体,提供价值实体,但它本身不是价值实体,价值实体是物化劳动。”[13]活劳动是同质的人类生命力,物化劳动则是同质的人类生命力耗费的结果,它表现为除人类生命力以外的形形色色的价值实体如货币、机器等。因此,认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者,1,忽略了物化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实体,而价值不能创造价值。2,忘记了只有同质的人类劳动才创造价值,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本身不属于同一范畴,更不属于同质人类生命力。认为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学者,也忽略了诸如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的不同质。
马克思价值创造学说的科学内涵就在于:价值是同质的人类生命力(体力、脑力)创造的,除此以外,任何事物都不创造价值。
马克思主义价值创造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撑,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武器。它深刻地揭示了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人民才是财富创造的主体。它是规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抑制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的宏观控制力和战略思想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创造学说,生产决定分配,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就应该获得价值、分到价值。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着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较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工资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格局中的比重低等问题。因此,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创造学说的内涵和精髓为指导,真正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切实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提高劳动报酬特别是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缩小收入的差距特别是两极分化的程度。
注释:
[1][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50-5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428.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53、9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167,719-720.
[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60.
[9][1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4:1001、1026.
[11]谷书堂、柳欣.新劳动价值一元论—与苏星同志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
[12]丁为民.马克思论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的关系[C]天津市〈资本论〉研究会〈资本论〉研究论文集第24页.
[13]唐国增.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2:4.
卜金超,男,(1974—),河北邯郸人,工作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刘志奇,男,(1976—),河北隆尧人,工作单位:威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