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丹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谈谈方志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张 丹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陈奎元同志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专门学问,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修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编纂高质量的志书就更无从谈起。”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方志工作者的素质决定了志书质量的高低。随着我国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修志队伍不断壮大,对地方志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好修志工作,地方志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朱佳木同志在视察我省地方志工作时指出:“地方志属于意识形态,我们千万不能忘了这一条。”编修地方志是官职、官责,地方志是官书,代表政府的意志,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所以,一部好的志书,必须用鲜明正确的观点去统摄,这其中首要的就是政治观点。为提高修志质量,我省在首轮修志中总结出了“四审四关”,其中第一关就是政治关。把好政治关是志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志书大厦的基石,如果基石出了问题,整个志书大厦就会倒塌。这就决定了方志工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质。党的方针政策、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方志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提高方志工作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水平,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使方志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对潜在于志书中的错误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辨得出、顶得住、抵的掉,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正确的政治倾向,严格把好政治关,为志书大厦夯实基础。
地方志工作者承担着编纂地方志的职责,有些人直接参与编写,有些人间接参与,负责指导、审阅,但是,不管是直接撰写还是间接参与,方志工作者都应具备精湛的方志业务素质和编辑业务素质。当前,在我们的修志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新手,有本科生,还有硕士、博士,返聘的老同志也都具有相当的文字功底,但志书是有一定特殊体例、体裁要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掌握基本体例、撰写原则,就无法撰写、指导、审阅,这样写出来的也不是志书,更不要说高质量的志书。因此,方志工作者首先要学习掌握横排竖写、述而不论、以事系人、生不入传、寓观点于记述之中等基本体例要求,可以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认真钻研方志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成为方志领域的专家、学者,至少也应该是修志方面的行家里手,才能在编写时对方志业务把握得当,灵活运用,游刃有余;审稿时对志稿在政治观点、体例文风、科学性等方面做出整体评价并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编纂志书,方志工作者除要掌握方志业务知识外,还必须熟悉编辑加工等业务知识。编辑工作有一套专门的规律、技术、艺术和方法,一名合格的方志工作者都必须精于此道,具有过硬的编辑专业功夫。如要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能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这是方志工作者的基本功,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熟练而准确地进行规范化校对等。编辑加工关系到志书的社会效益,如果志书中的语言文字错误较多,虽算不上硬伤,但会影响读者对志书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降低志书的社会效益。此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修志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利用科技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志书质量。
地方志书的内容横陈百业,纵贯古今,无所不包,涉及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因此说志书是“一地之百科全书”。志书的这种特点决定方志工作者除要“专”,具备扎实的方志理论知识外,其知识结构还要做到“博”,知识面越广博越好,懂得的事物越多越好。一名合格的方志工作者应该是专攻和博学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方志业务精专,又要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对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管理、文学、哲学、社会学、法律甚至自然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有所了解。那种知识单一狭窄而又不注意不愿意随时开拓新知识领域的人,无疑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当然,人的知识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能通晓万物;而且,人对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深化和扩大。因此,要求方志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补充、丰富各种知识。知识一方面可以从书本中获得,要博览群书,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均应涉猎,从书海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可以从实践中获得。毛主席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方志工作者从实践中学习,就是通过对各地、各专业志志稿的审阅获得广博的知识。此外,还应利用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学术会议、学习考察,都是方志工作者学习、交流知识的场所,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取新信息的极好机会。
方志工作者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编纂志书是一个系统工程,志书内容横陈百业,作为组织、指导编纂志书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和上百个部门打交道,所以方志机构也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按照一般的工作体制,每个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人员都会分工归口,分别负责若干志书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因此,方志工作者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他个人的审稿能力、编辑加工能力上,还表现在他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系的能力上。方志工作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强,就可以更好的组织和发挥承编单位的积极主动性,与承编单位搞好协作,从而推动修志工作又好又快的完成。因此,组织协调能力强,也是一个出色方志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条件。每一名责任编辑都应经常深入承编单位或打电话沟通,与承编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组织协调,既是个工作方法问题,也是个思想观念的问题,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多加锻炼,转变“等稿上门”的思想观念,能力就会提高,工作就会进步。
地方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方志工作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胜任修志任务,成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通过首轮修志,我们总结出方志工作者要提倡“有胆有识,存真求实,埋头编修,甘于吃苦,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修志精神。“有胆有识,存真求是”,就是编纂地方志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理念,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忠于客观事实,不因外在压力或个人好恶而歪曲事实真相,做到秉笔直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主持公道,坚持原则,对于不符合质量的志稿、志书要坚持驳回重修。编修地方志是辛苦、艰苦、清苦的“三苦”工作,只有发扬“埋头编修,甘于吃苦,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修志精神,真正做到“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才能编纂出的流传百世的名志、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