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民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深入开发历史资料和地情资源抓好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
孙学民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地方志工作肩负着记述和传承历史的重任,深入挖掘和整理当地的历史资料和地情资源,抓好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随时开发出有价值、有品位和受欢迎的史料,服务于社会各界和传于后世,是新形势下摆在各级地方志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
笔者所提的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是指国家统一部署的每轮修志任务之外的,深入挖掘当地历史资料和地情资源,抓住有历史特点和地方特色的重要题材,通过选题后进行立项和课题研究,进而转化为工作成果。
抓好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绝不是地方志部门的额外“多事之举”,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应该说是各级地方志部门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明确: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从这个职责的角度和意义上看,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是当地历史资料和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地方志工作向深层次的进展,正是地方志部门的工作范围和任务。另一方面,地方志部门的修志工作从广义上来讲,绝不是单指每轮国家统一部署的修志任务,而是应该随时记述、挖掘和整理有价值的史料,通过专志、专记、史话等多种形式转为成果化。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办公厅马上授权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专门立项,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及时记述这一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性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证。因此,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应当同修志任务一样重视起来,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投入必要的人力和争取必要的经费,切实深入抓好。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地方志部门,围绕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从而在多角度体现了地方志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志部门的声誉和地位。如:山西省地方志部门编写的《2009年山西省重点工程大事志》,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工作的尝试之举,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吉林省在2009年完成《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集中营史实研究》、《长白山民俗丛书》等立项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和知名度颇高。浙江省近期编写的《浙江60年发展历程纪实》丛书,鸿篇巨著,有着重大历史价值,受到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上海市徐汇区方志办编写的《中西交融的徐家汇》,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受到普遍的欢迎。北京地方志办公室早年编制的音像《胡同志》、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哈尔滨历史大事要览》、广西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柳宗元图传》,都是广为人知,深受欢迎的历史文化成果。
新形势下的地方志工作,通过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的不断进取和切入,会带来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地方志工作的创新发展,可以大显身手。很多省市的地方志部门,越来越重视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视为重要工作,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提出实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申报制度,要求扎实开展,力求实效,定期评选、推广和表彰优秀项目。山西省筹划启动一系列大型编研课题,使地方志工作真正成为文化强省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动投身当前山西省“三个发展”的伟大实践,不断拓展修志用志的广度和深度,以解决关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发展问题为着力点,确定了一批有创新意义、有社会影响的科研选题,开展专项攻关。2009年山西省针对煤矿“多小散乱”、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回收率低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状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重点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地方志办公室对此联合省煤炭厅,筹备启动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志》,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2009年山西省重点工程大事志》,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服务的尝试之举,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吉林省自2008年以来,实施地方志资源立项开发项目的申报工作,从六个方面进行开展:一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方面的选题;二是服务社会现实需要方面的选题;三是填补吉林历史文化空白方面的选题;四是具有抢救地方志资料性质方面的选题;五是吉林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选题;六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吉林人物方面的选题。上述事例,可以说是地方志系统有识有为之举。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历史是精彩的,更是宝贵的,是地方志工作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宝藏。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也是地方志工作者大显身手的英雄用武之地。特别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历史,其中不乏精彩和“亮点”,值得深入挖掘和记述。如改革开放之后,黑龙江省、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等边疆省份,同俄罗斯的边境贸易,搞得有声有色,有力的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其间经过了大起大落,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记述、总结和留给后人借鉴。但是在第一轮志书中,这方面的记述很简单,令人感到遗憾。再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事关一代人命运,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塞北江南和城乡山村,可谓重大历史事件。但是在第一轮志书中,这方面的记述同样很少,情况和数字没有全面和准确的反映,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很困难。有的民间的知识青年组织,自发的编写了一些书刊,但是不能反映全貌和详细情况。总之,笔者感到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特别是建国以来的重要历史,值得我们各省市地方志部门深入挖掘,通过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把宝贵的历史财富开发出来;否则,时过境迁,对重要的史实不及时记述,历史文化就不会得到很好的保留、继承和发展!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只有被人们发掘,被人们了解之后,才能发挥其光彩夺目的本色,显示其瑰丽的宝藏。
当前,各级地方志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机构,承担着修志的管理职能和指导业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机关工作事务化、疏于学习和钻研业务的状况,不利于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正是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着重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和服务型的地方志机关,并且以此为重点和“突破口”,切实搞好地方志部门的自身建设。深入挖掘当地历史资料和地情资源,抓好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有利于促进朱佳木同志提出和要求的“四型”机关的实现,有利于培养业务专家和学者,搞好地方志部门的自身建设。这是因为,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目标明确,人力集中,在时间和任务上高标准要求,必需围绕立项任务努力学习、思考和钻研,能够在短期内集中时间和精力获取某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近几年地方志部门人员变化较大,很多参加过第一轮修志专家学者因年龄偏大离开工作岗位,许多年轻的新同志充实进来,在学习上没有经验,普遍存在“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现象。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对年轻人来讲,能够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专业发展之路,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风气,打好业务基础,因此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搞好地方志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挖掘当地历史资料和地情资源,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还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地方志学科理论。因为从工作性质和特点上看,抓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深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过程。近些年来,在地方志学科理论的建设上,对修志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多,对用志和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少些;对以往历史修志理论和经验方面总结和宣传的多,对发展和创新修志、用志,主动开发历史资源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宣传不够。特别是地方志资源的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谭奇,几年前就著文提出要珍惜历史资源,大力开发利用,并且要争取首次利用,抢占先机。他举例说:美国利用中国花木兰的故事,创作了动画片《花木兰》,取得了直接经济效益9.3亿美元。原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孙景钰主任,在2003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大方志、大事业、大产业”的理念,要求努力挖掘和利用地方志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做大、做强方志事业和文化,主动进入文化产业开发的时代潮流之中。上述提法,对于丰富和发展地方志学科理论,无疑是有启迪和促进的。
最后,笔者感到:通过深入挖掘当地历史资料和地情资源,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项目化、课题化和成果化,也可以争取到政府经费的额外支持,奖励表现突出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志部门繁重的写作工作回报率低,机关待遇干多干少一个样和“共产主义大锅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