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家谱变革原因浅析

2011-08-15 00:46李现丽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5期
关键词:家谱新文化运动变迁

李现丽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3)

一、序言

民国时期所修的家谱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如编撰理念上在家族观念和女子观念上的突破、撰修手段的现代化和编撰内容的时代性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很大程度上,民国时期所编撰的家谱的变革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一时期民国社会的变迁,民国社会的变迁深深影响了此时家谱的编撰。

二、民国社会的变迁与家谱的编撰

(一)民国政治变迁的影响

民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影响了此时家谱的编撰。政治上,清末,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各地迅速的出现了谘议局、自治会等。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这影响了整个社会,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剌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尽管文中的概括远不够完备,文章所论列的新旧兴废也并非那么效果卓著,但它毕竟昭示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亦即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正如此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君主专制逐步没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总统制取代了君主专制,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阳历兴、马路兴、律师兴、新教育兴”等等,其它的还有很多如“邮政兴、电话兴、法院兴”等等,这都影响了此时家谱的编撰,家谱中也是新名词不断、新事物不断。直至后来民国约法的制定和实行,议会的推广,地方自治的推行等,一些家族也初步树立“宪政”意识,同时,不少家族随潮流而变,将专制的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会中人员选举产生,民主平等的意味由此可见。

(二)民国经济变迁的影响

经济上,民国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前由于“重农抑商”,轻视甚至鄙视商人,商业经济始终得不到重视。而民国时期,重视发展经济,以孙中山为首的许多革命者在辛亥革命后投身祖国经济建设,起了很大的表率作用。同时,鸦片战争后,“欧风东渐”的影响,加上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进步思想家提出了以“商战”对抗列强经济侵略的主张。他们在当时掀起了一股重商思潮。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是当时进步思想活跃的地区,王韬等人曾在这一带宣传他们的进步主张,对于浙江等南方地区商人顺利的开展商业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实力雄厚的家族,如从事钱庄、化工等业的镇海方氏,经营纺织、面粉等业的无锡荣氏,靠五金业致富的宁波叶澄衷家族,“火柴大王”宁波的刘鸿生家族,充当银行买办的洞庭席氏等。同时,商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走上历史舞台,一个个新起之秀令人瞩目,影响了时人对商人的看法。而族商致富后,往往借“睦姻任恤”之名,输资于宗族与地方公益事业,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这都影响了民国时期编撰的家谱,如新安《演上程氏宗谱》中认为,“士农工商,各有其业。一士农工商皆为本业。”浙江宁波《越州阮氏宗谱》云“培养子弟,务令各执一业,或读书,或力稻,或贸易,或操作,此之谓四民。”中洲刘氏家族在所修的家谱中列《规条》目,提到族人须知五要,第五即为,“勉励学业,士农工商各宜求学。”在《镇海大枫林徐氏宗谱》中世系的介绍中也提到有族人弃读习商,去银行任职等。总之,民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影响了此时家谱的编撰,人们思想逐步变化,对族人就业放宽限制。更有甚者,传统的农业地位下降,浙江桐乡的柞溪沈氏家族所修之家谱所言“迨乎革命成功,国体变更,易皇帝为总统,变世袭为任期,启发民智,提倡各业又已三十余年矣。乃新近修谱,各房填来表格,综而观之,虽族中不乏大学毕业,各有专门,而核其事业多属公务人员,大企业无论矣,即小工商业亦不多,观竟无一人能深入农间从事耕种,且也,祖业冶坊数百年未断,而今且有难为继之势。嗟乎,专制遗毒根深蒂固,人民思想利禄熏心,中国之能自强自存,尚有待于人民气质之变化也”。

(三)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民国思想文化的变化也影响了此时所修的家谱。一方面,早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鸦片战争,中国被打开国门,外国传教士就逐步进入境内,传教、办学校、办医院、办报纸等,不断影响改变着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巨变,清政府也不得已进行各种变革,立宪、废科举、兴学校、派遣留学生,造就了一批批新式人物,民国时期,新式教育得到了大力推广,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加上“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推广,“打倒孔家店”,批判儒家思想等等,也使家族主义首当其冲。面对新形势,家族也被迫进行变革,有的家族是适应新形势,进行自我革新,开始破除宗法思想,讲求自治和民主管理,建立族会统一管理族内事务,破除族长专制。有的则是对新事物、新观念采取敌视的态度。如《姚江景嘉鲁氏宗谱》批判新文化运动使得人情淡漠,没有伦常等,“夫人之生也,散之为万殊,合之为一本。当其代远年湮宗支蕃衍,亲尽情疏一族之人犹途人耳,而推本受姓之始,则一人之身所逓嬗,而分□者也。夫以一人之身,所分远而等于途人,盖世教衰微之矣,近世士大夫乃更惑于新文化倡言非孝之说,则并父母而途人之律…迄今三十年,因其旧章博采世系,经络纬划勒为成书,可谓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诚异夫今之所谓新文化者,读斯谱也,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谱论中认为新文化运动倡言“非孝”之说,破坏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伦理关系,因而对其批判。在此,如何看待修谱者的思想呢?不能简单的批评其保守、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偏激,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新文化运动开始时,的确有破除一切藩篱的无畏精神,全面批判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猛烈的“荡涤冲刷”,这的确使一部分“坏传统”遭到废除,如纳妾制度、缠足习俗等,但是在这一批判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被不加分辨地一概否定,严重挫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如“忠孝仁义”,因而才会被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激起了传统士子的激烈反对,正如此篇谱论所示,他们认为非孝之说,破坏了中国的传统伦理,使亲人如途人,因而批判新文化运动。在此,我们不管修谱者态度如何,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家族。批判新事物,或者被迫承认,或者积极的响应,家族都被迫引入这些事物,并对其进行分析了,适时改变家族,影响了民国时期家谱的编撰。

而民国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也直接影响了此时续修的家谱,《余姚道塘曹氏谱》中有《蔼人先生五秩寿序》提到:“今中华既以民国建号,诚宜实见民治之发达矣,奈自纪元以来,一次革命,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南北争持各不相下,又复南与南争,北与北争,日日言和,未知何日,日日言统一而统一未知何日,党派纷纷兢图私利哉。事不息以致斯民流离颠沛,日呼号于枪林弹雨之下,弱肉强食之中而莫知所届,如使长民者尽崇实如先生,而以实心行实事,则金钱主义蠲私而化为公,权利思想去独而溥诸众各从事于惠民之实政,而实德以孚实效以彰其足以增国民之幸福者,何如?其足以增中华之进步者又何如也…”在此篇寿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想的发展程度,“民治思想、行实事,去金钱主义思想、去专制主义思想,实行惠民政策,由此增进国人幸福等,这些思想,可以说是前所未闻,如此犀利的揭示现实,批判政府,如此高远的提到“国民的幸福、中华之进步”,可以看出人们思想的巨大变迁。而这种思想的变化,直接促使了民国时期所修家谱的种种变革。作谱者希冀通过编撰家谱,影响更多的族人,实心办事,积极奋进来求得国民的幸福和中华的进步。当然,此部家谱修的比较晚,因而会有如此高远的思想。

三、结语

总之,通过解读多部家谱我们发现,民国时期编撰的家谱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一时期社会的变迁对家谱编撰的变革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政治的变革,经济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各种思潮杂陈,西方各种思想传入,新式教育的普及,新文化运动的展开等,都促使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影响了民国编撰的家谱。

猜你喜欢
家谱新文化运动变迁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小渔村的变迁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清潩河的变迁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