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吏员集团对经济的影响

2011-08-15 00:46赵少军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7期
关键词:金代中华书局经济

王 雷 赵少军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003)

官吏分途后,金代吏员逐渐从官僚队伍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这个相对独立的集团称为金代吏员集团。这个集团参与到金代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金代经济的影响有不容忽视。客观地说,这种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金代的纸币称为交钞,作为货币的一种,在金代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学者认为,金朝的货币中,尤以纸币最为重要。因纸币的发行时间较久,数量最多。从贞元二年开始发行纸币起,到金朝灭亡止,流通了近80年。此间的金朝政府主要是依靠发行纸币来维持国家的行政和军费开支,调节和促进商品流通。(1)金朝先后发行过贞祐宝券、贞祐通宝、兴定宝泉、元兴珍货、元光重宝、天兴宝会、贞祐通货等多种纸币。在交钞的发行、流通、管理中,吏员发挥的作用处处可见。吏员集团虽然不是金代经济活动的决策者,但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作为其中的环节,为维护金代经济活动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代交钞发行过程中,吏员参与中间的一个环节。据《金史·食货志三》记载,金代交钞,在料号衡阑下曰“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部符,承都堂札付,户部覆点勘,令史姓名押字”。又曰:“圣旨印造逐路交钞,于某处库纳钱换钞,更许于某处库纳钞换钱,官私同见钱流转。”其钞如有破损,许于所属库司纳旧换新。若到库支钱,或倒换新钞,每贯克工墨钱若干文。库掐、攒司、库副、副使、使各押字,年月日。印造钞引库库子、库司、副使各押字,上至尚书户部官亦押字。其搭印支钱处合同,余用印依常例。(2)在发行的交钞上,要有户部令史姓名押字,同时,在交钞纳钱换钞或纳钞换钱的过程中,交钞库的小吏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押字证明。

吏员在交钞以旧换新的实际过程中,在官员指挥下从事繁杂的工作。泰和七年十月,杨序上言:“交钞料号不明,年月故暗,虽令赴库易新,然外路无设定库司,欲易无所,远者直须赴都。”指出在交钞使用过程中,磨损严重,需换新钞。章宗问户部尚书高汝砺,对曰:“随处州府库内,各有辨钞库子,钞虽弊不伪,亦可收纳。去都远之城邑,既有设置合同换钱,客旅经之皆可相易。更虑无合同之地,难以易者,令官库凡纳昏钞者受而不支,于钞背印记官吏姓名,积半岁赴都易新钞。”从高汝砺的答对,可知在地方的各州府库,有辨钞库子从事交钞换新的实际工作,从而保障交钞顺畅流通。十一月,皇帝又谕户部官多多审察交钞的流通,如少有壅滞即奏闻。高汝砺对曰:“今诸处置库多在公廨内,小民出入颇难,虽有商贾易之,然患钞本不丰。……臣等谓宜令州县委官及库典,于市肆要处置库支换。以出首之钱为钞本……以所得工墨钱充库典食直,仍令州府佐贰及转运司官一员提控。”(3)于是,皇帝下令在市肆要处设置换新钞的府库,相关官员负责,吏员库典实际操作,并规定用所得的工墨钱给库典,作为其伙食补助。

虽然吏员集团不能在经济领域发挥决策作用,但是,某些吏员积极对经济政策建言献策。如大定三年,山东西路坊场河渡多逋欠税款。……以尚书工部令史刘行义言,定城郭出赁房税之制。(4)这是工部令史进言关于定税方面的记载。此外,南渡后,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庞大的军费开支使财政不堪重负。贞祐四年,陕西行省令史惠吉进言券法之弊,言:“为今日计,莫若更造,以‘贞祐通宝’为名,自百至三千等之为十,听各路转运司印造,仍不得过五千贯,与旧券参用,庶乎可也。”(5)经百官集议,最终采用惠吉进言的办法,以“贞祐通宝”替代“贞祐宝券”。这是在金朝货币的用度出现危机时,作为吏员的行省令史发挥绵薄之力,积极献策。虽然交钞名称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钞法弊端,但每次交钞变化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流通使用比较好,可暂时缓解财政压力。

然而,吏员尤其是地方吏员,在金代经济中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显而易见。皇帝和百官都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大定十年,宗叙被拜为参知政事,世宗谕之曰:“朕每念百姓凡有差调,吏互为奸,若不早计而迫期征敛,则民增十倍之费。”(6)可知,金帝对“吏互为奸”,侵渔百姓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

大定十三年,世宗谓宰臣曰:“民间科差,计所免已过半矣。虑小民不能详知,吏缘为奸,仍旧征取,其令所在揭榜谕之。”(7)吏员故意隐瞒政策,仍旧征取已取消的科差。这是吏员利用其工作便利上下其手,为自己谋私利。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都很普遍,金世宗也认识到这一点。宰臣对此也比较清楚,如贞祐四年,有官员请朝廷遣官劝农,至秋成,考其绩以甄赏。宰臣言:“民恃农以生,初不待劝,但宽其力,勿夺其时而已。遣官不过督州县计顷亩、严期会而已。吏卒因为奸利,是乃妨农,何名为劝。”宣宗皇帝以其言为是,没有遣官员去劝农。(8)宣宗南渡后,外有蒙古大军的侵扰,内有各地起义队伍反抗金朝统治。战乱之时,百姓流离失所,农业发展自然缓慢。金廷上下对吏卒奸利妨农的认识较清晰,因此,当大臣提到吏卒奸利妨农时,得到皇帝的认可,遂罢遣官劝农之议。

吏员集团对金代经济的消极作用还表现在贪污租赋上。赋税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来源,因此,这对金代经济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贞祐四年,仆散安贞言:“泗州被灾,道殣相望,所食者草根木皮而已。而邳州戍兵数万,急征重役,悉出三县,官吏酷暴,擅括宿藏,以应一切之命。民皆逋窜,又别遣进纳闲官以相迫督。皆怙势营私,实到官者才十之一,而徒使国家有厚敛之名。乞命信臣革此弊以安百姓。”(9)这说明贪官污吏对百姓酷暴导致百姓逃亡。吏员听命于长官,借收租税之名贪污,与朝廷争利。

金代日益增长的吏员数量以及因此耗费大量钱财,成为导致国家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也是吏员集团对金代经济的一个消极影响。大定二十八年,“在仕官一万九千七百员……至泰和七年,在仕官四万七千余……则三倍世宗之时矣。”(10)仅是章宗一朝,官员数量几乎翻了三倍。官员增加,吏员数目必定随之增长,增长的速度由此可见一斑。贞祐四年,监察御史田迥秀言:“国家调度皆资宝券,行才数月,又复壅滞,非约束不严、奉行不谨也。夫钱币欲流通,必轻重相权、散敛有术而后可。今之患在出太多、入太少尔。若随时裁损所支,而增其所收,庶乎或可也。”因条五事,其中一事便是省冗官吏。(11)对于吏员冗余的情况,金廷上下都非常清楚,田迥秀提出减少冗余官吏的建议,认为冗余官吏耗费大量的金钱,造成国家经济调度困难。虽然建议最终没有被金廷接受,但是,当时官员已经认识到吏员冗余对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在稽查私盐时,也有吏员奸诈欺民的情况出现。大定二十九年,礼部尚书李晏等曰:“巡盐兵吏往往挟私盐以诬人,可令与所属司县期会,方许巡捕,违者按察司罪之。”御史中丞移剌仲方则谓私煎盗贩之徒,皆知禁而犯之者也。可选能吏充巡捕使,而不得入人家搜索。(12)对于这种情况,在严厉追究起责任的同时,有官员提出任用能吏,即有才能的官员充任巡捕使,稽查私盐。吏员对金代经济的消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吏员集团在金代经济中扮演了本身应有的角色,参与金代经济活动,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金代经济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与其固有的阶层特征及经济基础分不开。吏员自身缺乏稳固、丰厚的经济来源,其群体又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因此,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利用自身连接上下层的优势谋得私利。

注释:

(1)王禹锋、王禹浪:《金代货币制度初探》,《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3期,第124、125页。

(2)参见《金史》卷48《食货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074页。

(3)《金史》卷48《食货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081页。

(4)《金史》卷49《食货志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1109页。

(5)《金史》卷48《食货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086页。

(6)《金史》卷27《河渠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670页。

(7)《金史》卷47《食货志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1057页。

(8)参见《金史》卷14《宣宗本纪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316页。

(9)《金史》卷47《食货志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1061页。

(10)《金史》卷 55《百官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 1216页。

(11)《金史》卷 48《食货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 1084、1085页。

(12)《金史》卷 49《食货志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 1098页。

猜你喜欢
金代中华书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