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哈尔滨霁虹桥的保护

2011-08-15 00:46贾英哲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7期
关键词:虹桥哈尔滨市中东

贾英哲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有名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流传百世,脍炙人口。霁虹桥建桥当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先生镌刻在方尖碑型桥桩上的桥名“霁虹桥”,其中“霁虹”二字正是出自于此。它昭示着哈尔滨这座北方名城必将走向兴盛、发展、繁荣的康庄大道。

霁虹桥始建于1926年。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霁虹街与南岗区一曼街连接处,是连接道里、南岗和道外的交通要道,是商贸闹市区域的一座铁路跨线桥,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桥造型别致新颖、铸造精美,是哈尔滨早期桥梁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在中东铁路沿线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建筑规格上都是独一无二的。1997年霁虹桥被哈尔滨市政府公布为I类保护建筑;2007年公布为哈尔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霁虹桥的历史沿革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沙皇俄国打着中俄“相互援助”和“共同防日”的幌子乘隙而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在这个《条约》中规定了有关东清铁路的建设事宜,为俄国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及掠夺资源创造了条件。

中东铁路呈“丁”字形,干线西起满洲里,中间经齐齐哈尔、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支线由哈尔滨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至旅顺,纵贯吉林、辽宁两省,全长2480余公里,是横跨欧亚大陆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与国际接轨的铁路,在当时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霁虹桥这一桥梁建筑工程,至今已有八十年多的历史。早在1900年中东铁路选址并决定在铁路与松花江相交的位置建设铁路管理中心时,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建设器材物资转运到南岗(秦家岗)、香坊地区去,为了方便运送修筑中东铁路的物资,在霁虹桥的原址就修建了一座用于车行与人行的大型木质跨线桥,1901年10月2日大桥通车,称秦家岗大桥。这座木桥承担起桥下通火车、桥上行车行人的功能。但木桥经常需要维修,1920年10月这座木桥又一次加固重修。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哈尔滨成立了中东铁路管理局。1923年3月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成立。它是由北京政府设立的管辖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行政机构,其辖区为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长春的铁路沿线地带。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的设立,为中国政府在中东铁路沿线地区行使国家主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久哈尔滨改为特别市。根据铁路发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市政府决定在拆毁旧木桥的原址上重新建造一个永久性的桥梁。

1926年4 月,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工务部门著名的桥梁结构专家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设计,建筑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施工的钢筋混凝土跨线桥开始建造。1927年9月该桥建成。巴利对混凝土结构很有研究,此前在俄国也做了一些成功的桥梁设计和建筑设计,他和斯维利多夫当时都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这座铁路立交桥是在他们的精心构思设计与施工下建造的一个建筑精品,是巴黎文化在哈尔滨的一个代表建筑。

霁虹桥作为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桥梁建筑。原为钢结构,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51米,宽27.6米,两墩三拱孔,中间高而两头低,桥面呈弓型。桥面宽阔坚固,车行道宽21.4米,双向4车道,可行驶各种车辆;旁边有人行道,宽3.1米。桥下则是拉宾铁路的滨州线和滨北线,5组铁路线通过桥拱向远方延伸。正桥的两端设有四座古埃及方尖碑作为桥头塔,塔上有秀丽挺拔的花盏灯座,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镂空嵌花的铁栏把霁虹桥装点得婀娜多姿,每侧各有12对镶嵌有象征意义的中东铁路路徽标记的双翼飞轮。桥下柱子上刻有狮子头像。构思巧妙,铸造精美。整座桥梁既无铆钉,也无螺栓。无论是弓形蛇势精湛别致的造型,还是纤巧玲陇点缀的装饰,均呈显出欧式建筑韵味和风格,典雅古朴,雄劲壮美。霁虹桥在民国年间与中央大街、哈尔滨火车站、铁路局办公楼、游艇俱乐部(现铁路江上俱乐部)、圣·尼古拉大教堂、许公碑、遁园组成“哈尔滨八景”,是哈尔滨的一个著名人文景观。无论是雪花飘摇的冬季,丁香花盛开的春季,还是阳光明媚的夏季,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赏,这座有着四座方尖碑和镶嵌着飞轮的铁艺栏杆以及桥柱上的狮面浮雕的大桥都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典雅,成为哈尔滨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

建造霁虹桥动用了大量劳动力,仅建筑费用即达30万大洋。1927年11月28日,举行了大桥落成命名典礼。参加典礼的嘉宾有哈尔滨特别市市长储镇、中东铁路局长叶木河诺夫、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东铁督办于云章以及东铁理事会中的中俄理事等人。霁虹桥由中东铁路管理局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题字命名。霁虹出自《滕王阁序》和《阿房宫赋》中“虹销雨霁”和“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诗句,表达“雨止云散,长桥如虹”的含义。于是,刘哲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其意霁虹者,谓雨止云散,长桥如虹是也!霁虹桥在当时,也是哈尔滨20世纪20年代不多见的以汉语命名的建筑。文革期间,桥名曾被改为“继红桥”。

二、霁虹桥的现状与保护

近30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松花江北岸新区的开发崛起,致使霁虹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已名副其实地扩展成连接和贯通全市交通网络的重要咽喉。但霁虹桥建成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基本达到了交通构造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年限,桥梁修建时期的设计荷载要远小于目前的我国城市桥梁荷载标准,桥梁自身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作为连接道里、道外、南岗三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已不堪重负。

20年多来市政府与桥梁专家、市民都立足于保护的基点多方设法对霁虹桥进行保护。市政管理部门自 1986、1997、2004、2006年对霁虹桥进行过四次检测和论证,发现该桥结构性损伤严重,桥身已经多处破损。桥身两侧分别有12个桥梁,其中东侧已有10个桥梁严重破损。大部分桥墩靠近地面部分露出里面粗大的钢筋。由于桥面向西移位,该桥的桥梁已死死地顶住桥台,使桥台外移,而且桥台已出现沉降,就连桥台上方的桥头堡也已经向外倾斜,很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2004年,东北林业大学的桥梁检测机构监测后确定霁虹桥为危桥。同年,交通部门限制了12吨以上的车辆在该桥通行。

霁虹桥为哈尔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I类保护建筑。市规划局、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市文物管理站等单位对此非常重视。要求霁虹桥的保护和利用一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和《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及国际关于文物保护设计的相关规定,因地制宜地对霁虹桥进行保护设计,以达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目的。

哈尔滨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多次调查研究论证后认为,由于霁虹桥是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其保护利用原则是:“以保为主,保用结合”。

文物是历史上人们创造的或与创造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有形文化遗产。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霁虹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我们有理由相信霁虹桥如同一只振翅飞翔火凤凰,涅槃后必将再生!

猜你喜欢
虹桥哈尔滨市中东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凤凰虹桥写生作品赏析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深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调研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叙危机诱发“中东大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