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姆的“自由观”解读

2011-08-15 00:50张兆亮宋明爽
重庆与世界 2011年3期
关键词:弗洛姆弗洛伊德消极

张兆亮,宋明爽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弗罗姆的“自由观”解读

张兆亮,宋明爽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自由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价值。弗罗姆通过对自由的不同视角的考察发现,自由有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即“积极自由”同“消极自由”。同时,弗罗姆也给出了通向积极自由的方法。但弗罗姆的自由观的架构并不完美,缺乏认真的理性论证,并且他的理论逻辑性也不强。这些都是倍受其他学者诟病的地方。

弗罗姆;消极自由;积极自由;自由观

“自由”(Liberta)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从约束中解放出来。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与“解放”同义。在英语中Liberty出现于14世纪的拉丁文。而Freedom出现的时间更早,同样包含着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然生活的意思。最初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指自主、自立、摆脱强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得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1]。近代以来,自由成为西方思想中的最根本的价值,而随着人们对自由的理解的不断加强和拓宽,自由含义也日益纷繁复杂。弗罗姆关于自由的理解既有同于自由的最初意义,即摆脱来自自然、社会各方面束缚,也不同于先辈哲学家关于自由的理解,即认为自由同时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

一、弗罗姆自由观的提出

弗罗姆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根据对弗罗姆的哲学的不同的理解,对弗罗姆的哲学的性质有不同定位。但一般都承认弗罗姆的哲学是充斥着人道主义关怀的哲学观。特别是弗罗姆对自由的研究,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更明显地是吸取了赖希从心理根源上分析法西斯主义产生和流传的做法,运用法兰克福学派所特有的社会批判方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形成了自己关于自由的完整的观点。

弗罗姆关于自由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逃避自由》和《寻找自由》两本著作中,在他的其他著作中也有少量关于他的自由观点的理论支持。关于自由的理论的表述,弗罗姆是从对法西斯主义这种最典型的、导致整个社会非自由的思想的分析开始的。他通过阐述人的“逃避自由”这种心理机制的形成和功能来分析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和流传。马克思主义者也从其特有的唯物历史观出发,对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详细地分析了法西斯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根源、社会根源等因素。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法西斯只是垄断资本主义中的一种国家形式。法西斯主义也是由于中、小资产阶级经济利益所需而形成的。弗罗姆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所作的这种分析,有很大的片面性。这主要体现在忽略心理因素在促进法西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弗洛姆认为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人自由的双重意义也随之变化,那些削弱个人自我的因素增加了,而加强个性的因素却削弱了,这就日益加强了个人无能为力的孤独感,从而压抑了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自我潜能的自由发挥。他说,人性是一种动态的影响人对自由感觉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就是除了马克思主义学者讨论的法西斯主义形成的原因外的另外一种重要因素。所以,弗罗姆的思想中有利用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得到的大量结论。

弗洛姆认为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一切关于人的行为论述的前提。人自从出生,便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且人的存在是独立于一切外物的、唯一的、不可低估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超乎人之上的任何东西,人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宰,是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主人。那么,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成为人作为类的特性。由此,弗洛姆讲认为自由的本质即是人的本质。那么,从人的本质看,只有具备充分自由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因而自由对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东西。但弗罗姆认为自由并不是只带来美好的东西,他把自由分为“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

二、弗罗姆自由观的内容

(一)弗罗姆的“消极自由”

弗罗姆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自由的影响。中古时代的人同自然界的共生的状态得到改变,人同自然的相互牵制,相互保护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技术高度发达,人类可以摆脱自然的约束,使人类能够从对自然的依附变为对自然的改造,“挣脱了中古社会的束缚,走向一个新的境界”[2]。在经济上,人更得到了更大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以市场经济为自己的基本经济制度,自由竞争是这一制度的首要表现。自由竞争放大了人类的个人奋斗,使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期望得到成功。另外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的个人选举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人类的政治欲望得到满足。在政治上,人的自由得到彰显,并可以用政治上的自由保护经济上的自由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发挥。由于人类的科学的发展,人类也已经摆脱了对宗教的狂热追求,人类思想上也不会受到充满中世纪的鬼怪的恐吓。从这一方面来说人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人类在得到自由的同时也相应地得到了自由的一个衍生物:“资本主义虽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上述效果,但同时也使个人在社会中感到孤独、无意义、和无权利。”[3]弗罗姆用《圣经》里的寓言故事:人类被逐出天堂的叙述来说明这一问题。人类在最初是与自然合而为一的,这时的人类在上帝的保护下,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和谐地相处在一起。伊甸园里没有自由,没有思想,没有选择但却是安全的。男人由于偷吃了伊甸园的智果,因而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认识到了男人与女人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被打破。这一寓言表明人类的原罪,脱离了自然状态的束缚,但进入了自由带来的痛苦。人与商品的关系是弗罗姆的异化观点的一个特别表述:人生产商品,利用商品,商品的丰富使人的生活更加舒适。但人同商品的关系,实际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的一种依赖关系,受到资本主义的控制。另外人同人的关系也变得无常,国际关系时常变得紧张,特别是战争的发展,是对人的最为严重的威胁。这些都使人类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与狐独无助。

弗罗姆从人与自然、人与商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具体论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自由本身就代表着不自由。“资本主义把人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消极意义上的自由的增长,促进了积极进取、爱挑剔、有责任心的自我的成长……同时使个人更孤独、更孤立,并使他深深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无能为力。”[4]这就是弗罗姆的消极自由的观点:消极的自由就是指人挣脱了外界的障碍、束缚后的解脱,是人们在被压迫的状态下获得的解放。

(二)弗罗姆的“积极自由”

与此相对的是弗罗姆所谓的“积极自由”,即积极、主动,发自内心地去做去参与。积极自由是自己的个性的完全解放,不是对外界的束缚的反作用。积极自由对于人来说是对内心的最好诠释和理解,是根据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自主、自愿地做愿意的事。积极自由是通过自己的内心的爱和超然的心态以及灵性来同世界建立自己独特的关系。这种个人自由不是对别人自由的排斥,也不是对自然的解脱的感觉,而是个性的充分发展,以及心灵和自我潜能的自由发挥。

弗洛姆同时给出了达到“积极自由”的途径和建议。总体上来说,是使人既可以保持个性的独立,也可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弗罗姆在对人的本性的探寻中找到了人的关于本性的各种特有的需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超越和关联中的需求。“超越”是一种寻求心灵上的解脱,是从对被动的屈服于周围环境的压迫中解脱出来,变为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心灵的解放。“关联”的需求是避免孤独,是对同类的息息相关的感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是否幸福就取决于他是否能感受到与他的同胞们,与他的先辈们心心相印”[5]。人的这种需求是人性的最根本的东西。按照人的根本需求可以找到人的道德规范的基础和前提。人的共同的需求使人类的人性有共通的地方,因此有可能形成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的统一同人性的统一是制定普遍的行为规范的前提。制定出普遍的行为规范,恢复人作为主体在整个根据人的类的本性的特点而建立的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尊严。弗罗姆主要从心理角度对人实现“积极自由”划出蓝图,虽然有不全面、过于看重心理的作用的弊端,但是其论述中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实际上,弗罗姆给出的不只是实现人的“积极自由”的方法,也是关于人性的发展、人同制度、人同自然的关系的见解。

三、弗罗姆“自由观”的解读

弗罗姆的“自由观”兼有弗洛伊德心理研究的烙印,又受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有着明显的观点混合时留下来的疤痕。弗罗姆在对纳粹的分析中将德国国民放弃自由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心理因素。这种分析与其他关于自由理论的观点相比,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区别“积极自由”同“消极自由”的理论是弗罗姆最主要的创新点,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一)弗罗姆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弗罗姆的自由观肯定了外界环境对人的自由的影响,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分析方法,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弗罗姆只是将经济基础看成是自由的形成因素的一种,与此同时弗罗姆还强调心理的作用。它将心理因素作为一种独立的因素同经济基础相并列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弗罗姆认为:“运用精神分析这门工具就能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不足之处,就能阐明联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的各种纽带。”[7]弗罗姆在得出“消极自由”是资本主义自由的共性的时候,并没有进一步利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醉心于通过对人的心理机制的改造来达到目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不在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的一切改造,并希望通过改造达到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变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弗罗姆在这里失掉了找到消极自由根本原因的机会。这也是弗罗姆作为人本主义思想者讨论自由的致命弱点。一般说,人本主义的思想家大多是推断和激愤多于理智,这种激愤通常会使他们的理论逻辑缺乏一种科学的严谨性[8]。

(二)弗洛姆自由理论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关系

弗罗姆的论述也明显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他并不赞同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神圣化。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只是社会问题分析法之一,故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大量观点进行大胆取舍,如他对自由的分析并没有利用弗洛伊德的本能的学说,而是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部分观点。并且在他给出的关于“积极自由”的建议中,也没有把“爱欲”、“性欲”等观点绝对化,而是坚持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观点,并且认为这只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之一,从而推导出人的本质既人的存在。这些观点是对原本由弗洛伊德发明的精神分析法,用人本主义的传统观点和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的改造。

(三)弗洛姆自由观同萨特自由观的对比分析

弗罗姆的这种将自由同心理相联系的自由分析方法同萨特的自由观点有相通的地方,他同意萨特在个人意识及个人意识的可以改造的观点。弗罗姆也认为自由是有心理因素介入的,并且这种心理因素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比如发自内心的爱和从事创发性劳动的方法来达到真正的自由。但弗罗姆并不向萨特一样把人的思想上的自由绝对化,把人的自由完全等同于有意识的自由选择。弗罗姆同时看重自由的客观根据,并认为自由不是个人心理而是社会现象,它同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关联。弗罗姆发觉,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之下,个人总是受外界流行的性格倾向支配,只有极少数健康、成熟的人例外[9]。

综上所述,弗罗姆区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强调爱和创造性工作。他提出的自由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体化奋斗的结果,它不同于中世纪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物质化和对象化的过程,它要求人要在社会平等的主体性关联中得到安慰和保护,但不是一种在强大的权力的影子里找到物质丰厚和强力等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在自己的学术背景上的发展。这种发展虽然有很多不够精确的地方,但他勇于发现并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同社会上的优秀理论相结合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发展观点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1] 付子堂.法理学进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8.

[2]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26-343.

[3] 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76.

[4] 弗罗姆.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340.

[5] 张一兵.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5).

[6] 陆星.弗罗姆的社会解救意识[J].探索与争鸣,1989(5).

(责任编辑张佑法)

B089.1

A

1007-7111(2011)02-0015-03

2011-01-12

张兆亮(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宋明爽(1960—),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弗洛姆弗洛伊德消极
走过独木桥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论爱之人:弗洛姆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不乐多冤
漫画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