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看玉屏如何探寻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2011-08-15 00:51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1年11期
关键词:贡米玉屏支部

■ 文/赵 林 本刊记者 文叶飞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看玉屏如何探寻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 文/赵 林 本刊记者 文叶飞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带活一方产业,富了一方群众。目前,玉屏县已建立18个产业和协会党组织,共有30余个村3万多群众从中受益。

走在玉屏自治县大龙镇清水塘的乡间小路上,举目四眺,一栋栋新建的别具一格的民居布满山间,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连接到每一户人家。

贡米产业支部、茶叶产业支部、杨梅产业支部……地处黔东地区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以村组为单位设党支部、党小组的传统模式,建立产业支部,带活一方产业,富了一方群众。2010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2元。

贵州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侯正茂在玉屏考察后评价,产业支部顺应了农村新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要求,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增强,对破解“农民增收难、农业结构调整难、农村经济发展难”三大难题提供了重要经验。

产业支部架起企业村民双赢桥

“党建聚民心,产业带富村。”在县委组织部,有这样一面锦旗,落款是亚鱼乡郭家湾村。春耕备耕时节,正忙着在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的郭家湾村支书吴先明告诉记者,“产业支部解决了多年的亚鱼贡米品牌之争,架起了企业、村与群众间互利双赢的桥梁。”

亚鱼大米品质优良,曾为贡米,近年来多次在省级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数年前,郭家湾贡米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建华注册了“郭家湾贡米”商标,村民们因此不能再使用这块“金字招牌”,随之对该厂经营设置种种障碍,双方关系一度紧张。

如何解决“贡米品牌”之争,促进群众共同致富?2008年初,玉屏以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了亚鱼乡“郭家湾贡米有限责任公司+贡米经济专业协会+贡米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党支部。

贡米产业支部将党支部、协会、基地、公司、农户串连起来,为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贡米品牌带来的效益。

“产业支部统一供应原材料,统一推广贡米新技术,统一购销贡米,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考虑周详。”村民张仁民对此赞不绝口,“产业支部组织公司上门收购,既减轻了以往自己运到外面销售的负担,价格还比市场价高0.2元。”

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的田建华说:“产业链上建支部,使企业与村民的关系融洽了,市场销路拓宽了,致富步伐加快了,实现了企业与村民互利双赢。”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其中一半以上收入来自贡米产业。

群众得到了实惠,种植贡米的积极性高涨。目前,亚鱼乡贡米订单面积有6400多亩,还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种植约2万亩。贡米销售范围扩大到湘黔渝三省20多个县(市)。

产业党支部激活农村经济一池春水

农村基层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继荣表示,产业支部之所以效果明显,受到百姓拥护,关键在于找准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玉屏以产业协会和产业支部为纽带,着力打造“一纵一横一中心”的党建与产业示范带。在县城周边,建起食用菌、豆腐加工、大棚蔬菜、箫笛用材基地等产业群;在新店至亚鱼沿线,发展起北侗文化旅游、杨梅、大米加工、肉牛养殖、荸荠、茶叶等产业;在县城至朱家场一带,形成以油茶种植和大牲畜养殖为支柱的产业。

如今在玉屏,农村产业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共建立了18个产业和协会党组织,这些新颖的“产业党组织”,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更具特色,更具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不但创新了党建形式,而且搞活了经济,对农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提高。目前,玉屏共有30余个村3万多群众从产业支部中受益。

“依托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加快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户产业经营,实现群众与企业共享产业党建带来的丰硕成果,是我们成立产业党支部的最终目的。”县委书记杨春光说,产业党支部激活了农村经济一池春水。

(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贡米玉屏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杨启舆作品
玉屏“桃花源”记
玉屏县召开2016年下半年老干部座谈会
玉屏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贡米: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万年贡米:“一粒稻米”的富民效应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