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勇,朱图寿,鲁富有
(1.普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普洱 665000;2.普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普洱 665000)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本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唇、鼻、口角、眼睑、乳房、尾内侧及肛门、外阴和口腔黏膜发生丘疹、水泡、脓疱和痂皮。据资料介绍凡养羊的地区都曾有发生,污染的羊舍可保持感染力10年以上,但不一定每年都表现出来,是一种难以预料的疾病。
2010年12月墨江县鱼塘乡景屏村的一养羊大户所养山羊发生传染性脓疱和传染性角膜炎混合感染病例。该养羊户饲养山羊98只,发病83只,死亡12只,发病率84.7%,病死率14.46%。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病情得以控制。笔者就羊传染性脓疱和传染性角膜炎的诊断与防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整理于后,供同行参考。
2010年12月13日该养羊户发现3d前从外地引入的3只种公羊精神萎靡,口、鼻有丘疹,后来形成脓疱和痂皮,眼角有分泌物,眼结膜发红,角膜混浊或变白,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并于12月20日(引种后第10天)将3只种公羊混群放牧,从而引起羊群发病。至12月30日已致83只羊发病,12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
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旦感染常呈群发状态,感染羊无性别差异,以6月龄以下的羔羊发病最多,与发病公羊交配过的母羊症状尤为明显和严重。
传染性脓疱潜伏期2~3d,病羊唇部、口角、鼻镜、眼睑皮肤上出现散在或融合性丘疹、水泡、脓疱与痂皮。与发病公羊交配过的母羊除上述部位外,乳房、乳头、尾内侧及肛门、外阴也出现散在或融合性丘疹、水泡、脓疱与痂皮。公羊阴囊及尿道口皮肤有散在性丘疹、水泡、脓疱与痂皮。部分病羊口腔黏膜、舌面、齿龈出现水泡、脓疱和烂斑。
传染性角膜炎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和角膜炎,多数病羊先一眼患病,然后波及另一眼,有时一侧发病较重,另一侧较轻。发病初期呈结膜炎症状,流泪,羞明,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不久则变成脓性。上、下眼睑肿胀、疼痛、结膜潮红,并有树枝状充血,其后发生角膜炎、角膜浑浊和角膜溃疡,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造成永久性失明。
通过10只病羊的体温测量,最低体温38.5℃,最高体温40.6℃,除1只病羊体温偏高外,其它9只病羊无明显体温变化。
通过解剖,未发现病羊内脏病变,剥离口角痂皮后见到呈“桑葚样”变化的浅粉红色乳头状真皮。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典型病例和本病的特征性变化——剥离痂皮后可见呈“桑葚样”变化的浅粉红色乳头状真皮;病羊眼流泪,羞明,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不久则变成脓性。上、下眼睑肿胀、疼痛、结膜潮红,并有树枝状充血,其后发生角膜炎、角膜浑浊和角膜溃疡,即可诊断为传染性脓疱与传染性角膜炎混合感染。
引种要严格按照规定申报检疫,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确认引种地为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检疫对象已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确认临床健康后,方可引种。引种后应对种羊隔离观察3~4周,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平时要定期清扫和消毒羊圈,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和空气新鲜;冬春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和补饲工作,垫草和补饲时要拣出铁丝、竹签等芒刺物,防止刺伤羊只皮肤、黏膜。饲喂的草料要科学搭配,并合理补充矿物质,保证羊只营养全面,同时加喂适量食盐,以防羊只啃土、啃墙而引起口唇黏膜损伤。
在本病常发地区,每年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1次,可以较好的预防本病。
对病羊污染过的圈舍、饲料、用具、场地用石灰水、消毒威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对病死羊只作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源扩散。
对传染性脓疱病羊只以清洗口腔、消炎、收敛为治疗原则。先用0.5%高锰酸钾液、1%热盐水冲洗口腔,清除污物,再用阿昔洛韦软膏或碘甘油或2%龙胆紫涂擦疮面,每天1~2次,或用3% ~5%的碘伏清洗患部,每天2次,同时注射病毒灵、抗菌素、磺胺类药物,可以有效防止继发感染。对传染性角膜炎用2%~4%硼酸液洗眼,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银溶液滴入结膜囊中,每天2~3次,也可以用0.025%硝酸银液滴眼,每天2次,或涂以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软膏。如有角膜混浊或角膜翳时,可涂以1% ~2%黄降尿软膏,每天1~2次。可用0.1%新洁尔灭,或用4%硼酸水溶液逐头洗眼后,再滴以5000 IU/mL普鲁卡因青霉素(用时摇匀),每天2次,重症病羊加滴醋酸可的松眼药水,并放太阳穴、三江穴血。角膜混浊者,滴视明露眼药水效果很好。
(1)此次疫情是一起羊传染性脓疱与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混合感染的病例,出现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病羊双目失明后无法觅食饥饿而死或跌死。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后用硼酸水冲洗,同时涂擦氯霉素、四环霉素眼药膏和肌肉注射青霉素后痊愈。
(2)此次疫情是调出地无疫情而调入后发病的情况,可能与引种时气候变化有关。由于引种地曾经发生过羊传染性脓疱,而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被污染的环境能够保持感染力10年以上,干燥痂皮中的病毒能够在7℃环境中存活23年,但在正常情况下羊只一般不表现出症状,成为隐性带毒者,只有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才表现出发病症状。该养羊户引种时正好碰上阴雨天气,种羊在运输途中受到寒冷、饥饿等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加之饲养环境发生变化如圈舍通风不良等导致发病。
(3)本病通过直接与间接接触传染,无季节、性别和品种差异,一般以6月龄以下的羔羊发病最多,传染很快,常见为群发。成年羊以直接接触传染为主,通过检查发现,与发病公羊交配过的母羊发病症状最为明显和严重,在能够出现丘疹和水泡的地方都表现出了羊传染性脓疱的症状,这说明直接接触传染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