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七例

2011-08-15 00:44董克刚
云南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胃穿孔胃壁肌层

白 强,董克刚,海 波,方 辉

(昆明市儿童医院 普外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较少见,死亡率高,占新生儿胃肠道穿孔发病的首位,多为早产或低体重儿[1]。本院2005~2010年收治先天性胃壁肌缺损致胃穿孔7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其中早产儿4例,出生体重1.8~2.9kg,平均出生体重2.41kg。出生后1~4d发病,1~5d就诊,均表现为拒奶、哭闹、腹胀、呕吐及呼吸困难,肠鸣音消失,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或仅排少量肠液样粘液便。腹部立位X线平片均显示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且未见明显胃泡显影。3例合并新生儿肺炎。

治疗方法:均行手术,右中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进入腹腔,探查胃及肠管,找到胃穿孔部位,剪除坏死胃壁至正常组织,全层及浆肌层间断缝合、腹腔引流术。术中见病变均以胃前壁大弯侧为中心,为大小不等的胃壁肌层缺失,代之以膜样胃壁组织,最重者自贲门下方至胃窦部胃壁的肌缺损,面积为1cm×2cm~4cm×5cm,大多在膜样组织的中央区域出现穿孔或破裂。切除的膜样胃壁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提示为胃壁肌层缺损。术后均予持续胃肠减压、抗炎、补液、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结 果 7例中存活5例,其中2例为早产儿,随访6个月,饮食及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炎、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胃再次穿孔放弃治疗死亡。

讨 论 新生儿胃穿孔的病因学说有多种,胚胎发育异常、胃壁局部缺血、胃内压增高是促使穿孔的主要因素,溃疡、感染、机械性损伤等为可能的致病原因[2]。患儿胃内容物通过延迟,进奶、呕吐、哭闹时吞下空气使胃内压升高,导致胃壁肌层缺损处破裂,引起胃穿孔。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平均体重低于2.5kg,早产儿占4例,为大小不等的胃壁肌层缺失,代之以膜样胃壁组织,大多在膜样组织的中央区域出现穿孔或破裂。病变均以胃前壁大弯侧为中心,病理检查证实病变部位的胃壁肌层缺损。本组出现的临床症状为短期内全腹胀,伴有腹部压痛与抵抗感,稍晚期出现腹壁发红,一般见不到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呼吸困难,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或仅排少量肠液样粘液便,肛管排气腹胀无缓解。腹部立位X线片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典型表现为横贯全腹的大气液面,胃壁肌层缺损所致的穿孔面积较大,故大多胃泡影消失[3]。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一旦确诊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吸氧、保温、抗休克、改善微循环及静脉应用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等。大量气腹致严重腹胀可导致呼吸困难,应行腹腔穿刺排气,并尽早手术。选择最简捷有效的手术方法,尽量缩短时间。手术方法是胃壁全层缝合,先彻底清除局部坏死粘膜和部分肌肉,将其缝合,切下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第2层行浆肌层缝合,若破损较严重缝合困难时可予生物胶辅助粘合。后探查十二指肠、空、回肠及结肠避免并发其它畸形被遗漏;再用淡碘伏水清洗腹腔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吸氧、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支持等及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患儿出生体重、手术时机以及是否并发其它疾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有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1]张金哲,潘少川.实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3:12.

[2]李正,王慧贞.实用小儿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孔赤寰,马继东,马汝柏,等.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诊治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12(22):6.

猜你喜欢
胃穿孔胃壁肌层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顿火锅吃出胃穿孔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科普急性胃穿孔的手术治疗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人到底会不会撑死
空腹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