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明
(武警广西边防总队,广西 南宁 530022 E-mail:398048078@qq.com)
2010年7月~2011年5月,我院组织医疗队下基层巡诊时,发现部队基层官兵因中草药外敷治疗皮肤病致真菌感染特征性病例3例,现将病例资料整理介绍分析如下:
1.1 患者女性,边防部队基层单位干部家属,50岁,因左肘关节疼痛,阴雨天症状加重,在驻地小镇的个体诊所拟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诊所医生给予“祖传中草药”包敷其整个左肘关节治疗。敷药第一天患者自觉肘关节疼痛减轻,但第二天开始感觉敷药的关节部位皮肤发热、瘙痒,即返回诊所复诊,拆开药包敷药部位皮肤可见红色皮疹,该诊所医生诊断为“草药过敏”。先后给患者“扑尔敏片”、“地塞米松片”口服,皮肤外搽“环吡酮胺软膏”治疗,3个月后病情仍未能痊愈。时逢部队医疗机构到该单位巡诊,遂来咨诊,经检查见左肘关节皮肤稍增厚变粗,红色皮疹已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以内侧面皮肤明显。为明确诊断取鳞屑实验室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诊断为体癣,经给予抗真菌药伊曲康唑150mg/d,餐后服,同时外用复方苯甲酸擦剂、克霉唑霜,疗程两周后皮损消退,继续用药1周巩固治疗,患者痊愈。
1.2 患者男性,边防部队基层单位战士,23岁,因右踝关节疼痛而在驻地边境镇上个体诊所就诊,诊所医生给予“中草药药包”敷右踝关节治疗,敷药当晚夜间即感右踝关节皮肤发热灼痛,次日拆开敷药包发现踝关节外侧皮肤红肿、瘙痒,可见少量丘疱疹,遂往镇卫生院就诊,诊断为“草药过敏”。镇卫生院给予静推“葡萄糖酸钙”,口服“维生素 C”、“地塞米松”治疗,当天自觉瘙痒红肿减轻,但两天后皮肤红色皮疹增多、脱屑,继续抗过敏治疗近十天仍未愈,来部队巡诊医疗队就诊,查体可见其右踝关节外侧皮肤有两块斑片状红色皮疹,皮损面粗糙有皮屑,取皮屑送检镜下见霉菌菌丝,确诊为体癣,给予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250mg/d口服,外用克霉唑霜,两周后皮疹逐渐消退痊愈。
1.3 患者男性,边防部队基层单位干部,面颈及胸部皮肤瘙痒、红斑伴鳞屑半年上送来院。患者自诉半年前因面部频发“青春痘”,经朋友介绍一草药偏方,自行在当地采摘中草药,捣碎后每日一次敷面部,5天后左面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热,见小片红色丘疹,当时未在意,为彻底治疗仍继续以自摘中草药捣碎敷面,坚持敷药3周后面部红色皮疹逐渐向周围扩展,有鳞屑伴瘙痒,患者到药店自购抗过敏药物口服,并用“皮炎平霜”涂面部3天无效果,遂到驻地乡镇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药物过敏”。该院给予口服“扑尔敏”、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外搽“地塞米松软膏”等治疗后皮疹一度消退,但停药后皮疹又再度出现,瘙痒加剧并逐渐增多蔓延至面颈、前胸及颈后部皮肤。患者来我院就诊,查体见患者面部暗红色丘疱疹和青春痘融合成斑片,有少量黄白色脓点,颈前至前胸部皮肤、颈后可见一些红色丘疹、小水疱连接融合在一起而呈环状,有少量鳞屑,取样送检镜下见石膏样小孢子菌菌丝,诊断为体癣,给予伊曲康唑口服100mg/d,共15天,外搽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两周后皮损逐渐恢复痊愈。
2.1 在我国,自古代开始无论是世代传承的中医还是民间草医,百姓都有用中草药外敷治疗疮疖痈肿、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疾病的悠久历史,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民间流传的中医和壮医中草药偏方较多,偏远山区群众由于就医不便,患有疾病往往习惯于按流传的偏方自行采摘中草药捣碎外敷。但中草药采摘、配伍和加工时也要讲究科学性,一些植物上带有孢子丝菌,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后可引起感染[1];此外草药药材易霉变,霉变药材发酵产热再加上患者自身的体温作用就为霉菌提供了滋生繁殖条件,最终导致皮肤真菌性感染。
2.2 根据临床表现和取样镜检结果,体癣的诊断并不难[2]。我们分析上述3例病例诊疗经过,基层医务人员因患者都有中草药外敷治疗的过程,没有仔细观察病变部位皮肤特征就草率诊断“皮肤过敏”,不仅对特征性的皮肤损害缺乏认识,也没有考虑到真菌感染致体癣的可能性,暴露出部分基层医人员基本功欠扎实,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2.3 近年来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呈越来越普遍,上述3例病例在抗过敏治疗的过程中也都使用了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虽然可以暂时止痒,但却给真菌进一步滋长繁殖增加了机会,扩大了皮疹[2],为后续治疗增加了困难,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应对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现象引起重视,临床治疗应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原则。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82.
[2] 张宏,廖万清,郭宁如.实用临床真菌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