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旻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一科,陕西西安 710032)
构建应急救援医学教育体系的探讨
杨 旻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一科,陕西西安 710032)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恐怖事件与局部战争频繁发生,造成的突发性大量人员伤亡对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应急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通过应急医学教育使全民提高对应急救援医学的认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规划建立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医学教育体系条的高度,从院校教育、继续教育、普及教育等多个层次,以及从军队医学院校、地方医学院校、全国各类高校、卫生部门、党政机关等多方位构建并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医学教育体系。
应急救援医学;灾害医学;军事医学;院校教育;继续教育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程度快速提升,使得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生态矛盾急剧加深,地震、海啸、洪水、火山、飓风、雪崩等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随之日益频繁发生,2004年末的印度洋大海啸,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1月海地地震7.0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强烈地震,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喷发,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2010年7月巴基斯坦洪灾肆虐,2010年8月7日中国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2011年3月14日本9级大地震,2011年5月的美国龙卷风,都以血的教训告诉人们,人类社会正不断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磨难,世界正面临着一个更为宽泛的灾害谱。由于生态失衡,新型爆发性发传染病也开始向人类发难,2002年非典型性肺炎,2004年禽流感,都令人记忆犹新,2011年5月又出现欧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蔓延。由于经济需求,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多方位出击造成的局部战争一直不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先后发生了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2011年利比亚内战及北约介入等等,告诉我们当今世界的局部战争不断,不排除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引发的恐怖突发事件剧增,从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开始,俄罗斯人质事件、马德里连环爆炸、伦敦地铁爆炸、巴厘岛爆炸、贝布托遇刺、以及印度孟买的恐怖袭击等等,一次次震惊了整个世界。
上述各类事件都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都需要紧急抢救生命,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对应急救援医学的需求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迫切。特别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才重视应急救援医学及体系的建立,虽然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社会各层次的医学救援知识缺乏、应急救援医学理念陈旧、管理体制机制不畅、预案不够完善和配套、先进的救援装备匮乏、缺少健全法律体制、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医学队伍不足,救援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后送体系还不够健全等等[1],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其基础原因是应急救援医学教育体系没有形成,因此构建应急医学教育体系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应急救援医学的组织实施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组建了应急救援医学(灾害救援医学)的组织机构,在应对各类紧急事件的医学救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在1995年由卫生部颁布了《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3年的SARS疫情,推动了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2006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率先成立了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成立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尽管我国党、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医学,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是中央集中指挥调度、全民动员,但是在“5·12”汶川地震救援暴露出在救援力量组建、开赴较快,但效率不高等问题[2]。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在这次地震引发的核泄露危机的救援中暴露出明显漏洞[3]。这些都说明应急救援医学是在突发事件时显现成效,但是需要以平时的教育、组织机构建立、训练为基础。而我们往往重视应急医学组织机构的组成和部分人员的训练,忽略了教育及教育系统的建设。
应急救援医学理念较为滞后是目前我国应急救援医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应急救援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内大部分人员对应急救援医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医院急救的层面上,应急救援医学是一个专业学科分支的理念还未形成。应急救援医学应该是灾害医学救援与军事医学救援的综合。灾害医学是近20几年形成的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是为受灾伤病员提供预防、救治、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科学,是介于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学科[4]。军事医学是已经相对成熟的学科,是运用医学原理和技术,面对军队这个特殊的机动群体和特殊战斗任务,研究各种战争造成的大量伤病员的紧急救治和平时特有的医学保障的科学。由于当今的世界军事格局处于多点局部突发战争状态,其军事医学更多是指局部突发战争(常规或高技术)的应急救援问题。因此从广义角度看应急救援医学应该是灾害医学救援与军事医学救援的综合。
我国目前应急救援医学的专业院校教育体系还很不健全。除了2006年武警医学院成立救援医学系以外[2],军队和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均未正式包括应急救援医学,更缺少对应急救援医学有所研究的专门人才。有学者在参加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灾难医学的现状与未来》时,所有受调查的29所医科大学都没有设置灾难医学的必修课,只有15.9%的学校设置有相关的选修课,甚至有44.7%的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灾难医学知识的教育,可见我国应急救援医学教育远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应急救援形势的需要[5]。
我国普通院校培养方案中基本没有应急救援医学的内容。面对应急救援医学,主力自然是医学专业,然而面对自然、社会造成的突发事件是所有人不能回避的,并不因专业不同而可以选择取舍。大学教育是人生学习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是目前似乎都认为这是医学专业的教育问题,而不是所有大学教育中的不足,据不完全了解,除了少数医学院校之外,没有其他院校开设应急救援医学方面的选修课。
对应急救援的主力机动群体缺少应急救援医学基本知识的教育。在我国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和灾害或战争时,军队、武警是一支可以及时调动并具有战斗力的队伍。但是由于没有应急救援医学的基本知识,往往不能提高救援效率。而且军队武警是一只流动的群体,如何使这支救援生力军具备应急救援医学的基本知识,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关应急救援医学的继续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规范。自从5.12地震后,最先响应这种社会需求的还是我国各种继续教育机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医师协会,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中国武警卫生部,中国灾协救援医学会等学术团体,还有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社,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等多个杂志积极就应急救援医学的继续教育组织学习班和专门论坛,2010年4月CERT(HK)有限公司出资8,000万在北京建立了首家紧急救援训练中心——中援思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说我国应急救援医学的继续教育与普及活动正在迅速提升。但是这些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多限于民间,缺少对需要培训对象参与的约束性要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也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学习各种文献后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应急救援医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构建基本原则为: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军警民联合,构建专业教育、普及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应急救援医学教育体系,既能承担各种非军事的应急救援任务,也能承担各种战争时期的应急救援任务。在军队、武警、教育部分别选择1所院校设立应急救援医学系,为军地应急救援医学的实施培养专业骨干。
国家教育部门要统一制定全国各类、各阶段、各层次人员的教育大纲、考评标准及不同程度的应急救援医学系列教材;另外,以医学高校为专业教育基地,以其他高校为普及教育阵地,运用必修或选修学分的量化控制方法,使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应急救援医学成为学历教育的组成内容;另外,强化应急救援医学的继续教育体系建立,使专业队伍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水平,所有公民都有可能接受应急救援医学基本常识的教育。
建议高校应急救援医学专业人员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从6个方面考虑:①各类应急救援医学事件特殊性:包括各类自然灾害(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火山喷发、雪崩等)形成、危害及主要损伤类型,各类恐怖事件(爆炸、火灾、劫持人质等)的特点危害及主要损伤类型,各种局部战争(常规武器、高技术新概念武器、核化生武器等)的特点及主要损伤类型;②可借鉴军事医学的内容与课程,主要包括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防原医学、防化医学、军队流行病学、卫生勤务学等等;③借鉴急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内容与课程,主要包括急救医学、危重监护学等临床医学知识,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公共卫生学;④借鉴医学管理、社会学、法学等人文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⑤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例如各种一线急救技能(针对气道堵塞、张力性气胸、失血等),伤病员检伤分类、后送与转院,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等;⑥应急救援装备的使用与研发需求等等。
普通非医学类高校应急救援普及教学的内容与课程建设相对简单一些,主要包括:①各类为应急救援医学事件特殊性概述;②各类应急救援事件现场的基本抢救知识与技能,例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建立气道、紧急止血等;③基本应急心理学知识。
继续教育的内容:①针对应急救援医学专业人员,应包括国外各类应急救援医学进展,应急救援医学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不同规模应急救援医学演习等;②针对医学从业人员,包括各类应急救援医学事件特殊性,应急救援医学组织与机构的迅速组建流程,现场应急救援医学技术与技能,应急救援医学社会心理学等等;③针对一般群众,包括各类灾害、恐怖事件、突发战争的特殊性与自我防护,各类事件现场急救基本知识与技能,应急心理调整等内容。
随着社会、科技、军事医学、灾害医学的发展,寻找一种适合我国的军民结合的应急救援医学继续教育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根据国家医学继续教育的规定要结合应急救援医学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强制考核要求。当前继续教育的重点首先是医学人员,因为他们是应急救援医学的技术骨干。其次是军队和武警部队,因为他们是应急救援医学的主力军。应分别针对这两部分人员制定继续教育要求,实施、考核办法。另外开展全民普及型的应急救援医学基本直至能力的继续教育,把应急救援医学育扩展到全体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工作人员中,并发挥乡镇村的作用,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武警的分区、分层次的应急救援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可依托军地医学院校、军队武警的军区总医院,地方急救中心等等。
另外,各学术团体组织的以应急救援医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是一种非常好的继续教育方式,例如,2010年11月,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武警卫生部、中国灾协救援医学会、国际SOS总部联合主办的“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纪念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实践与理论国家级继续教育研讨会”[6],既有专家紧密结合形势发展的专题报告,又有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分会场,与会者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开展讨论。
综上所述,应急救援医学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部分,因此应该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列入各级各轨道的教育规划,而不仅仅是临时的宣传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对各种灾害、恐怖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局部战争带来的各种突发灾害及自救互救的认识水平,有效保护和救治生命。建立应急救援医学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1]岳茂兴.应急医学救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EB/OL].http://yuemaoxing.com/blog/read.php.
[2]董谢平,沈录峰.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07-209.
[3]胡能灿.地灾防治要“强健”自身“软肋”—从日本大地震反思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J].南方国土资源,2011,3:38-39.
[4]岳茂兴.灾害医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向[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5):1476 -1479.
[5]吕开阳,马 兵,贲道峰,等.军队医学院校开展灾难医学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894-896.
[6]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编辑部.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纪实[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1176-1177.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Emergency Rescue Medical Education
YANG Min
(No.1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Xijing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In recent years,natural disasters,terrorist attacks and regional war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causing massive casualty and death.It po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science and a new challenge to emergency medical education.How to improv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through emergency medical education is a problem we must face.Therefore,we should construct and improve China’s system of emergency rescue medical education at the levels of higher education,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univers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n the dimensions of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s,non-military medical colleges,various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health departments,and Party and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emergency rescue medicine;disaster medicine;military medicine;academic education;continuing education
G642.0
A
1006-2769(2011)05-1078-04
2011-06-20
杨 旻(1978-),男(汉族),上海人,医学博士,讲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骨外科临床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