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介入太极拳运动的利弊研究

2011-08-15 00:50王莹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套路太极拳节奏

王莹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79)

音乐介入太极拳运动的利弊研究

王莹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7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辩证分析当前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现象。提出太极拳与音乐的融合是随着现代体育发展应运而生的,是武术规则的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事实证明练习太极拳时配上相应的音乐有利于提高练习者的兴趣、易入境和陶冶情操;应用到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集体演练具有指挥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太极拳与音乐之间的节奏旋律并不十分相符,我们只有找到两者共同存在的有机结合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到实践中。

太极拳音乐太极拳教学价值研究

1 前言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太极拳配乐的千人表演后,其又以独特的魅力引起国内外武术界的普遍关注,也逐渐在各地开展起来。但同时也出现了分歧,有的人认为配乐破坏了太极拳的内在韵味,把太极拳机械化了,影响了它的深度。但另一些人认为,太极拳本身就是有内在的节奏,是一种很优美的运动,配乐挖掘了她的音乐潜能,更好地表现了太极拳的美。一般来说,作为大众健身的太极拳,适当地配上音乐练习是可以的。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还便于记忆,音乐也是一种调节工具。配什么样的音乐要讲究,既然是健身,音乐也要愉悦身心,所以要选择舒缓、优美的音乐,节奏上不能激烈,音乐主题上要健康。选择音乐的长短要和太极拳套路练习长短相符合,特别是开始和结束,跳跃性不要太大,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专门选择、制作一下,以便使音乐更好地配合太极拳。另外,不同特点的太极拳套路音乐上应有所区别,音乐的意境上能和套路的风格相吻合。

2 太极拳与音乐融合的价值

2.1 音乐介入太极拳中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当代学生热衷于尝试和崇尚新鲜的、赶时髦的精神和物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太极拳来讲,本身就是缓慢、柔和,如果长时间的让其去练习,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不想练甚至是不愿练,再加上我国现行的武术教学方法和形式主要就是以整体和分解两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陈旧、单一、枯燥无味。在动作教学时,由于太极拳动作大都比较复杂,学生不能理解,学生只能模仿教师的动作,照猫画虎,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太极拳的内涵,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现状,我们只有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与当代相适应的一套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武术教学的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太极拳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张伟霞的“太极拳太极剑教学中运用伴乐式教法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98.1%的学生非常喜欢和希望配音乐进行学习太极拳,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沉闷和平淡的课堂气氛”,为我们提供一种教学思路。

2.2 音乐介入太极拳是武术规则的要求

2004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规则中规定:“长拳、南拳、太极拳项目必须配乐,未配乐者,在完成套路的最后得分中扣去0.2分。”使太极拳与音乐结合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10月11日在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好运北京”,为增强比赛的观赏性,首次规定在太极拳和太极剑项目中采用配乐形式。太极拳完成套路的时间为5-6分钟。为了套路和音乐的和谐,音乐时间就要与套路时间相一致,音乐的选择要与各种不同风格的太极拳相吻合,它的变化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音乐的结束而终止,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和动作的表演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2.3 太极拳融入音乐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3.1 太极拳配乐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受情绪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如果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加入音乐,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吸引学生自主练习,张文建在“简化陈式太极拳配乐教学的应用研究”中表明:“配乐式教学能赋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影响。通过悦耳优美的乐曲作用,使学生的大脑皮质产生兴奋,在大脑皮质指挥运用有关部位建立起暂时的联系,使动作与音乐结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被音乐揉化了的动作变得灵活、多变、节奏感强且富有艺术的魅力。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和美的享受去学习、接受新的动作。”用这种心情去学习新动作,势必使形成新动作条件反射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学习效果。因此,用音乐配合太极拳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2.3.2 太极拳融入音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太极拳是动静相互交替的运动,但动静之间又没有明显的痕迹,要求必须保持匀速,不可忽快忽慢;动作姿势也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来回的高低起伏;动作中间没有停顿,势势相连、绵绵不断;而且要求学生精神要集中。所以学生要想演练好一套完整的太极拳相对较难,学生就会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学习的气氛和积极性就会很差。张伟霞在“太极拳太极剑教学中运用伴乐式教法的研究”中表明:教学中采用半乐式教法对练习套路配以相应的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只要音乐一放出来,学生的兴趣都很高,就不由自主跟着音乐主动的进行练习。

2.3.3 太极拳融入音乐便于学生掌握动作节奏

练习太极拳时伴有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应度,增强对动作的意念训练,尽快的进入太极拳的意境中,通过音乐的不同节奏感来分辩不同流派太极拳中的不同风格和习练特点。同时学生在习练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音乐节奏来控制整个套路的演练速度,防止过快或过慢,而且学生在听音乐节奏的时候,思想也比较集中,这就有效克服了教学中的枯燥无味,对动作的记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3.4 太极拳配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境和情绪

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平衡三种情绪状态。可以用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紧张;也可以提高注意力,促使大脑的冥想状态井然有序。从直观的角度说,太极拳为软而不硬,柔而不僵,松而不紧,舒展而不紧缩,连绵而不断续。通过听相应的音乐,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比划起来了,而且很快就进入状态,跟着音乐的韵律来表达所处的太极意境。如果没有音乐就显得特别烦躁,没有精神、没有氛围,使人产生不想练的感觉。在各种体育大赛前,可以注意到不少运动员都在听音乐,就是通过音乐进行放松或亢进,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比赛状态。所以太极拳配乐,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和情绪。

2.4 音乐对太极拳的集体演练具有指挥作用

掌握太极拳音乐的节奏点,它能使大家的动作做到整齐一致、井然有序,不会因为动作不整齐而乱了方阵。如果习练者的动作不统一,做动作时乱七八糟的,就会破坏整体的习练氛围或表演效果,以至于降低群体习练的凝聚力。许多大型群体太极拳表演比赛,之所以有整体运动协调的效果,主要是音乐发挥了指挥的作用。

2.5 音乐和太极拳的融合有利于渲染赛场气氛

任何体育比赛,都少不了观赏者的“捧场”,太极拳比赛亦是如此。在比赛现场正是由于他们这个大群体的助威呐喊,才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观众的投入,观众的兴奋,观众的呐喊,他们的心情都被运动员的一动、一静、一急、一缓时刻牵动着。恰当的音乐介入使太极拳更如锦上添花,它不仅起着伴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烘托动作,激发运动员高昂的情绪,使动作和音乐融为一体。在2004年全国男子太极拳冠军赛上,激昂的音乐不仅渲染了比赛的气氛,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还和观众形成了共鸣。有音乐的太极拳锁住了观众的视听感官,使他们不再仅仅是看热闹,而且掺进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体味了获得的欢娱,使身心得到了宣泄,虽然紧张刺激,但那种气氛却深深地感染着他们,此时此地,此时此刻,他们得以充分感受到太极拳所带来的那股心潮澎湃之感。

3 太极拳融入音乐的弊端

3.1 太极拳与音乐之间缺乏和谐统一

3.1.1 太极拳与音乐之间的节律不相符

太极拳的动静是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替的,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之间没有显著的痕迹。运动时必须保持均匀的速度(有的太极拳的速度有快有慢),不可忽快忽慢,亦不能忽高忽低。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式到收式中间没有停顿,没有间断,前后贯穿,绵绵不断。太极拳每一个架式中间,似停非停,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要协调一致。

音乐有强弱,是有规律的节奏。太极拳初看似乎有节奏,细审则每式的时间并不相等,实际上无节奏,由于动作缓慢,就不像广播操每式定式时落点分明,更不能时强时弱,否则,用力不均匀,也就违反了要均匀、要轻灵的原则。更何况音乐将思想引向身外,而太极拳则只能在身内用心,要“神宜内敛”、“默识揣摩”去落实拳理。张义敬先生认为:将太极拳配音乐的做法,就说明是把太极拳当作广播体操或舞蹈来看待了,是好心肠在做坏事。

3.1.2 太极拳与音乐节奏的时间点不匹配

太极拳的起式是随着音乐的启动而开始(不一定同时),它的变化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音乐的结束而终止,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和动作的表演性达到完美的统一。但是不是每一次的动作节奏都完全一样,随着习练时间的推移,自己意念的不同反应动作可能会慢下来,音乐与太极分家了,你是你,我是我,彼此之间好像没有任何的联系了。在看过了几次太极拳比赛配乐的状况后,发现很多运动员动作与音乐配合不默契,节奏点掌握的不到位,动作与音乐的快慢参差不齐,两者各自独立,音乐既没有起到烘托动作的作用,反而像是画蛇添足,不仅影响了整个套路的演练水平,还给裁判及观众带来了不好的视听效果,最终会影响比赛队员的心理及水平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3.2 太极拳配乐的单一性

由于太极拳的门类太多,各门派的功法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杨氏太极拳舒展大方、身法中正、轻灵沉着;吴式太极拳以柔见长、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武式太极拳动作舒缓、姿势紧凑;孙氏太极拳舒展灵活、进退相随;而陈式太极拳中有窜蹦乱跳、腾挪闪展、柔中又具有快、刚、跃、脆的特征,所以在配乐的问题上,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同门类的太极拳配以不同的音乐。在音乐的选择上雷同的现象非常严重,在2004年的武术套路冠军赛项目配乐中,所选的音乐多是民族乐、流行乐,重复使用率高,甚至有三个队员用同一首乐曲,如此就使得武术套路配乐太单一、乏味,不具有特色。

4 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只要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度,其传播价值是不可否定的。通过研究,我们明确了太极拳与音乐的融合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能一概的认为:音乐加入太极拳中是正确的或是不对的,所有的事情我们要一分为二的去看,世上所有的事没有绝对的十全十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有利于太极拳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81.

[2]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5.

[3]张文建.简化陈式太极拳配乐教学的应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1.

[4]李华.试论音乐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70.

[5]赵希记.太极拳配乐教学的可行性与教学程序及方法[J].搏击·武术科学,2006(8):58.

[6]张伟霞.太极拳太极剑教学中运用伴乐式教法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报,1999(3).

[7]陈德云.浅论音乐与体育教学及训练比赛的关系[J].山东体育科技,2003(3).

[8]罗海燕.配乐和表象训练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5).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usic intervention into Taijiquan

Wang Ying
(Graduate Faculty,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

With the methodsof literature,field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the paper does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music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Tai Chi.The study proposes that it is modern sports caming into being that the fusion of Taijiquan and music,is requirements of Wushu rules,is also the needs of modern times.It is proved that practicing Tai Chi coupled with corresponding music can help to improve practitioners interest,easy entry and molding characters; applying to teaching will be in favor of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enhance student motivation to learn;and collective training with the command role.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sadvantages that Tai Chi is not very consistent with music in the rhythm of melody.We can only find two co-existing combination of points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and apply music in Tai Chi practice.

Tai ChimusicTai Chi teachingvalue

G85

A

1004—5643(2011)01—0050—03

王莹(1987~),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套路太极拳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Airbnb上的套路
YOUNG·节奏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