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武术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特征

2011-08-15 00:50陈飞王晓东杨军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武术体育

陈飞 王晓东 杨军

(中国计量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310018)

论当代武术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特征

陈飞 王晓东 杨军

(中国计量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310018)

文章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在广泛查阅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所出现的关于武术教育科研论文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教育科研随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武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过程,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科学研究探索的本质,决定了武术科研的创新性;武术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武术教育科研的经验型;现代武术教育研究的精细特点;武术教育科研不断追求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武术教育科学研究现状特征

自武术进入学校成为课程后,以及武术成立学科以来,武术教育科学研究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研究成果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进步。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民间武术从当初的师徒教育、门户之见,到如今突破传统许多武术名家开馆收徒;学校武术,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思想和教学目标的不断变化使得武术教育的科学理论研究也随之不断地与时俱进。本文收集整理了2000~2009年有关武术教育的科研论文489篇,通过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概括当代我国武术教育研究的发展状况,武术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

1 武术教育科研随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

时代性,就是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题,与时俱进。研究的内容能随着年代和形式的变化及武术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随之进步。武术教育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增强学生体质、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等不同时代体育教育思想的演变,武术教育科学研究的侧重点也随着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符合矛盾的变化发展规律。

2004年3月30日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强调了武术在中小教育中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在纲要颁布以后,2005年3月《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成立,2007年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课题组做了首次系统地展示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2008年课题研究成果出版。2009年《体育科学》发表了“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的科研成果论文。这一研究充分显示了时代发展与时事政策对武术教育的不同要求,武术教育科研也随之把握时效,针对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另外,例如:李松,赵秋菊《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武术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孙明利,张立文《新的“课程标准”给武术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赵秋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后沈阳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等研究,以上研究都鲜明的表现出了这一时代的武术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注重武术发展时代特征的性质。

2 武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过程,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科学研究的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代武术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研究结果的实效性。面对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近年来武术科学研究在一定领域开始关注武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始从社会和大体育的视角来审视武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众多成果开始成为武术发展决策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

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检验其是否合理,也只有得到实践的认可才能更好的体现理论研究自身的价值。武术教育科研倾向于研究的实用性,提高教育效果的直接性。在教学方面,侯介华等人的《内隐学习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余水清等人的《<中国武术史>教学课件的研究与制作》。在课程建设方面,何英等人的《对北京市精品课程《武术(太极拳)》建设的思考》;刘静的《上海体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王晓军等人的《学校武术教材建构模型及试验研究》。在德育教育方面,杨中平,张云涯《加强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措施》;杨建营,邱丕相的《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在师资教育方面,翟少红、李然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策略》;刘家旭,董建的《我国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研究成果,都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位武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积极的力量,为武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3 科学研究探索的本质,决定了武术教育科研的创新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新事物、创造新知识、研制新产品。在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它不是重复前人或他人的劳动,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武术教育没有停留在原有师父带徒弟,继承传统武术等形式上,而是在继承和发扬、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重新探索与创建了一种适合于学校教育的武术运动,使其融合与学校武术教育多种功能和运动形式,又能将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色与现代学校武术教育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从而构建一种新型武术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变革,根据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对武术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武术的教育方式也随着要求的变化而不断的改进、更新。

面对学校教育及社会需要对武术教育提出的目标,广大学者对武术教育改革提高武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不断涌现。王文成等人的《高校武术教学模式建构的新探索——“识图教学

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实验》一文根据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的精神,打破了传统武术教学框架,提出了“识图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及高校学生自学能力;翟少红的《试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在课程方面,应增加武术比重。在教材方面,应以“淡化套路,提倡攻防”为原则,打破旧有模式。在教师方面,应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武术课教师必备素质。在学生方面,要以民族精神、新型教材、教师魅力激发、增强和巩固学生的习武兴趣。改革的体系是围绕以上4个要素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武术教育的总体发展;李强,李华的《“结构——定向”教学模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赖锦松,余卫平《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武术课学习评价的实验研究》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武术教育进行了新的审视,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方法。

4 武术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决定武术教育科研的经验性

体育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实真正的教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体育科研,必须是“有效的教学”和“真正的教学”除此之外,还必须符合开展体育科研的一般规范。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武术研究者常根据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者这种经验性的总结,首先是科研课题来自于实践工作经验,武术教师对困惑问题的体验。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进行体育科研必然需要投身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在实际工作的问题即研究的课题。武术教育科研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更好的达成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武术教师在传授武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明显存在,又必须想方设法解决的,如激发学生对武术兴趣性,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是运用其他教育理论与成果,武术教育做的不够或不好的地方进行探索性的实验研究。比如,情景式教学在武术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研究、探究式武术教学模式等等。三是反思性问题。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自己实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总结、检讨、制定改进的措施对策。体育科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体育科研的独到之处。

其次,武术教育科研的经验性还表现在研究结果来自于实践工作。武术教育工作者在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总结,高校教师相对较多,中小学教师比较少;对实际教学性的研究的经验总结较多,对理论性研究多建立在工作经历的反思、知识的积累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实验的结果往往来源于实际教学的实验性活动,而这些活动又转化为武术教育工作者的实际经验反复提高从而形成理论成果。这类研究比如,田桂菊《高校武术普修课按层次分组教学的尝试》;秦子来《高校武术教学“分组讨论—掌握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何小平《运用学生造型示范进行武术教学的研究》等。

5 现代武术教育研究的精细特点

精细化不仅是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也是武术研究近年来的一个显著特点。武术教育科学研究特征也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其精细化的特点表现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细致。例如,李志雄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生理角度对体育院校散打学生的神经类型与受伤状况进行探索。结果表明,A组学生受伤率最低;B组学生常因暴力被击、技术缺点或疲劳等受伤;C组学生因反应慢,注意力分散,粗心,甚至接受能力差,影响了学习能力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能力,受伤率最高。通过研究充分说明散打学生神经类型与受伤状况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为体育院校在散打教学中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受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马永军等以武术教学为载体,尝试多媒体影像技术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并从不同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建议。指出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成绩均值、动作质量与动作节奏、学生学习动机几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效果。此类研究从武术教育的各个方面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了每个环节细致的研究,表现出了武术教育科研越来越精细化、研究内容细致化的特征。

6 武术教育科研不断追求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的研究方法是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创新,为武术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开阔了武术科学的研究思路,加快了武术的科学化进程。

当今武术教育研究已涉及众多学科,除了运用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理论,还广泛借鉴与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借助这些学科交叉作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武术的诸多问题,从而拓展武术研究领域,增加科研的深度,增强武术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

一方面,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表现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运用于武术教育科研。如,李龙,虞定海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思考》一文就从全球化背景下,从文化学、教育学视角,对中国武术教育发展进行思考;万岗,许晓阳《大学生参加散手运动的心理效应》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大学生参加散手运动对锻炼他们心理健康的作用;李岩,董菲的《体育(武术)教学仿真系统的设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和开发具有交互式训练功能的武术教学仿真系统,为武术教学营造一个生动的环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最终达到发展教学、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目的;陈庆合等人的《内隐学习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一文运用内隐学习理论,根据武术教学的特征提出了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内隐学习策略。

另一方面,随着武术科学研究的深入、规范,当代武术科学的方法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特征。对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往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能够增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研究成果中,大量采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分析法、统计法、归纳法等;也采用了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测试法、观察法等。

7 结语

武术教育伴随着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繁衍至今。当代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与引导。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武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如何开展好学校武术,还需要武术教育科研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1]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建华,高嵘.学校武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陈雁飞.中国学校武术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5]李伟,周万征.1994-2006年我国中小学武术科研状况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5).

[6]苏跃金.我国武术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7]王岗,赵光圣,李金龙.论当代武术科学研究现状及特点[J].搏击·武术科学,2004(1).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bout Wushu

Chen Fei Wang XiaodongYang Jun
(Millitary Sport Department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interviewing,the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apers on Wushu.The intervention research showe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Wushu alters accordingly,and owning a feature of current time the Wushu eduction theory directs the process with utility.It shows the innovation by study the nature of Wushu.The particularity depends on the experience of Wushu.Modern Wushu education study of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and the diversitiesfor Wushu education.

Wushu educationscientific studycurrent situationparticularity

G85

A

1004—5643(2011)01—0038—03

陈飞(1983~),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武术体育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中华武术
纺织科学研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