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议拳价值分析

2011-08-15 00:50郭海英
武术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刘 晖 郭海英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山西公议拳价值分析

刘 晖 郭海英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详细考证了公议拳的历史源流与衍传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技术体系、功法体系三方面,分析公议拳的结构,整理、挖掘公议拳的理论、风格、练功方法及套路内容,对公议拳的价值进行讨论、分析。

山西 公议拳 价值

1 前言

公议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拳种,发源于山西榆次,其雏形是公立拳,是由明末清初十三省总镖头胜英与张茂龙、黄三太、杨香五等八路英雄所创。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到光绪初年,安晋元与公立拳传人张兴、于兆堃等山东镖师切磋武艺,遂综合山东镖师的公立拳,并与其共同创编了“公议拳”。

公议拳在内功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它将人体形象比作弓箭,用拉弓射箭的发力原理来应用于公议拳的练习;其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身似弓弩手似药箭,蓄力拉弓,发力射箭,弹力抖劲,巧使妙变,一动百动六合并现,四肢配合起伏连贯,刚柔相济缓急如意,手到眼到心意一气,刚而不滞,柔而不散,缩身曲膝藏肘掩肋,伸展串旋手足并走,起横落顺直进斜用,动中求静,静中求动。

公议拳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公议拳颇具东方古典艺术的神韵;公议拳的发展融会了中国古代的兵学文化。其技术体系主要由掌法、拳法、肘法、膝法、腿法、拿法、摔法以及点穴等构成;技术特点则表现为动作简单实用、灵巧、弹抖发力、巧妙连贯等技术风格。

公议拳功法是其基础练习内容,也是提高练习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内容大致分为柔功、硬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5类;练习方式主要包括重复练习、变换练习难度和变换练习要求;通过对公议拳功法的技术、健身和长功夫三方面分析,公议拳是以单一技术动作或单一运动形式为技术构成,始终坚持以强身为目的,并不注重学会多少花样,每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增加运动的负荷,适宜不同人群。

2 公议拳价值分析

2.1 健身价值

中华传统武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民族式的体育活动。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滋养和规范中成长,孕育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是一个高层次文化现象,公议拳概莫能外。中国武术主张内、外兼修,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所谓“形神兼备,内外双修”就是其练习的真实写照。武术之健身、娱乐、防身等多项价值的外在表现及其特有的运动方式与文化内涵,恰恰满足了现代人们对运动的价值需求,因而成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健身手段之一,所以可以说健身价值是武术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公议拳在健身价值方面的功用不仅毫不逊色于其他武术拳种,而且其功用更为独特。公议拳基本属于内外合一,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高度协调统一的内家拳种,其功法多由单一技术动作或单一运动形式为技术构成(如鼎功、桩功等)。公议拳的功法练习主要以重复练习为基础,其主要程式为“三还九转是一势”,旨在通过逐步增加每次训练的次数、增加重复练习的难度或者变换重复练习的要求来锻炼练习者的功力,最终收到由易骨而至易筋再达易髓的锻炼效果。由于公议拳练习以强身为目的,突出基本功的训练,动作简单易学,比较容易入门,也较易坚持长期训练,因而健身方面极具推广价值。公议拳传人中高寿者较多:公议拳拳师——安晋元68岁、李占文73岁、郭维成96岁、王春武90岁、赵光第87岁、王忠献83岁等。在本次专家访谈中,大家在谈到这一话题莫不认为,公议拳传人多长寿的秘诀与他们坚持长期练习是分不开的。具体而言,公议拳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议拳拳谱中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养精养气见天真,丹田养就护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所谓“精养灵根气养神”指的是“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原因在于“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精伤则神无所守”,所以要求习武者要“留意养精,守身如玉”,同时也要讲究补精,补精首重养气,“气化神、神补精、精化气、气补神、神还虚”,周而复始以达内养“精气神”之目的。“丹田养就护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中“丹田”在武术练习中十分关键。在公议拳练习中养丹田之束展功的起落,会对内脏产生按摩作用,会增强肺活量,强化胃功能,提高肝脏排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心血管的功能,可谓一举而多得,其健身意义不可低估。

(2)公议拳拳谱中讲:“世人好比一张弓,看人好似弓力形,卸力长用拉弓势,发力射箭气穿心”,就是说习武要把人的身体看成像“弓”一样,在攻打对方时,常是做一个拉弓的样子,发出的力就像是射出的箭一样。公议拳风格讲究弹抖力,在强身健体中,通过意气力相结合,以突出稍肢运动为主的手段,刺激了神经末梢,使气血运行通畅,改善和提高整体机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公议拳拳谱中讲“心定无物常清净,清净绝像又觉明”,意思就是说,意念“清静”发力时要用意不用拙力,肢体的动作是以心用气的外部表现,也就是用意识引导行动,清静绝像要求排除一切杂念,杜绝各种外部因素引起的情绪波动,这样才能达到觉明,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心知其意动,诸其身的智明境界,说明公议拳对心理健康方面还是有帮助的。这样久练才会有“精养灵根气养神”之效果。

(4)公议拳练习讲究螺旋缠丝力,无论拳打、掌击、腿弹、脚踩都要求应用“拧扭别拨”产生的螺旋缠丝力,对生理方面,它能扩大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促使全身关节都能连贯协调地运动。

(5)古拳练习时强调对称力的运用,它不单纯是肢体的运动,而且是以身体整体的协调运动,始终保持四肢的功能平衡,这对矫正人体的畸形,有很好的作用,即便练拳之前有顺拗之习惯,也会在演练过程中得以矫正,恢复和增强肢体的功能,不会出现过于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2.2 技击价值

传统的中国武术诞生于古代,有拳脚相搏和使用传统武器两种技术,是古代戟物防卫的实用手段之一。在当时,武术的发展使其除了强身健体的功能得以发扬光大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保家卫国,增强单兵战斗力。诸多的传统武术能够流传至今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武术不仅动作表现刚柔并济,而且具有独特的实战价值,可以赤手空拳与敌手进行格斗以保护自身,能够起到防卫自身的现实作用。有学者指出,从武术的起源及其发展上看,武术是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手段之一而得以广泛传播的,其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武术的“技击价值”。关于武术这方面的功能,已经有很多专门的论述,并且成为人文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议拳独特的风格特点使其武术技击的功用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议拳中弹抖力的技击价值。在演练过程中无论上肢或是下肢,往往在伸展将到极点时,突然迅速地运用“握束钩园抓”等多种手法,使肢体产生一种加速度的弹抖力,这种力量看起来似乎是梢节运动,实际上是一个全身整体的运动,它要求“其跟在足、主宰在腰,摇动摆贴顶”,“心意气力颈摧身进手”。这种弹抖力在上肢表现为前臂、手腕、手掌、手指的快速“旋转振动”,在下肢表现为前腿、足腕、足掌、足侧的“拧扭旋弹”摆动,全身则表现为以腰为轴的“摇动摆贴顶”动作。这种弹抖力在技击中意在“打中有拿、拿中有打,打中有顾、顾中有打”。它应用听劲、懂劲、暗劲、化劲、抖劲以振弓之弹力,依据对方的反映及变化做出快速果断的动作,迫使对方力点落空,藉以达到破坏对方平衡,克敌制胜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公议拳的技击价值。

(2)公议拳中对称力的技击价值。公议拳演练中的一举一动都突出表现了“一动三件”(即两臂一腿),“一击三点”(即指、掌、肘)的要领,很好地发挥了以点为轴的对称力的作用。这种对称力的运用,在技击中不仅使冲击的肢体体能发挥出最大限度的力量,还可同时攻击两方面的目标,并且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具有极高的实用技击价值。例如:拉弓时,当左臂向前,右臂向后撑拉用力时,下肢要以马步或弓步的进步或退步拖拉跟随来配合;如果左腿向左下方铲踢时,右臂必向右上方发力肘顶或是掌击,这样就出现了方向相反力度相等而且又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以点为轴的对称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议拳演练中对称力的运用并不单纯是肢体的运动,而是通过整体的有机配合来完成的。公议拳古拳谱有云:“伸展串旋,手足并连,一动百动,六合并用”,“劲如海涛,身势如船,腿如浆杆,双手如环”,“内意求连,外形求圆”。

(3)公议拳中螺旋缠丝力的技击价值。公议拳,无论拳打、掌击、腿弹、脚踩都要求应用“拧扭别拨”产生的螺旋缠丝力,这种螺旋缠丝力在技击中主要是运用圆形运动力的原理,达到“顾也打、打也顾”,“随意就意急找力位”(即力点穴位)的目的。古拳谱有云:“出手如绵粘如胶,封扣如铁击如刀,脚踢膝下里外翻,胯膝用于一瞬间,肩抗一阴又一阳,肘顶四面人难防”。

(4)公议拳中指功的技击价值。公议拳在“捶”、“採”徒手对练中用的是“分筋错骨、擒拿点穴”的手法,腕力和指法功夫是必不可少的。公议拳拳谱说:“五指一抓劲如山,运气凝神鹤咀间,麻、哑、晕三十六(穴类名称),穴道分明莫错观”,其指法主要将劲力集中在手指的指节,特别是梢节上,这样就能加强冲击的压强。

(5)公议拳中分筋错骨擒拿点穴手法的技击价值。古拳谱云:“人似弓身劲似弦,穴如得兮手如箭,按时癸兮须忖正,千万莫要与穴偏”。所谓穴,拳谱中有这样解释:人生如天地,各穴分布于人体,如日月星辰分布于天空,经脉贯通与全身,如山川流行于大地;人之气血犹如天之日月,其流行不阻,则如日月之丽空,生机勃勃,精神振而百邪远矣。一旦为外物所阻,流通不畅,则日月之被蚀,促使光明顿失,而成暝晦之象,人生于以病矣。至于点穴之道,亦维气血之所归,各有一端起流行,则有一定循径,所经之穴依次而至,就其端而点之,则如遏流,气血之端既不能行,为后而正涌之至,势必使全体失其功能,以至晕,哑及于死。气于血之流行固有一定循径,某时如某穴,某时如某经,古拳谱云:“按时癸兮须忖正,千万莫要于穴偏。”初无略误,点穴者必先知气血之元始,若“按肘”点中则取之穴,可使气血闭塞,亦如山崩川之诀,生机因之绝矣。初学之穴为麻穴,如被拿使其瞬间麻木酸痛,失去反抗能力,达到克敌制胜之效果。

此外,公议拳强调拳打、掌击、肘顶、肩靠、胯挤、膝点、腿弹、脚踩、指戳、头滚等,古拳谱云:“指戳双目肘顶心,拳打双阳膝顶阴,掌击两肋指掐穴,两腿连环头滚胸”。周身处处有打,处处有顾,顾中有打,打中有顾,应用:“上有挑托,下有砍切,中有挡格,腿有别拨,指有点掐”的手封脚锁,腿打肘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看正是斜,看斜是正,达到静中有备,动之有效,心知其意,动诸其身,不招不架只打一下,若犯招架一连几下的得心应手,随机应变,防不测之灾祸备意外之侵害,无意之中是真艺的地步。

总之,通过对公议拳套路内容及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公议拳突出的技击价值。公议拳歌诀曰:公议拳法诀妙真,百打百破在其中,重心力点与穴位,擒拿点闭紧随身,身似攻,意似守,低击高备连肘扭,手见手,不能走,分筋错骨在里头,上下有擒别靠打,下手有封锁拖拉,站里圈接手打外,踩外圈抽身急上,里圈外圈最当先,后打通背到头边,任来到身忙拖走,跟伏进步又相连,你要打,我急拿,你要拿,我急打。你打我也打,手中有阴阳,进退随身步,穴力最为强(穴位力点)一力连五劲,出手人难防(一力乃弹力,五劲乃听,懂,暗,化,抖)。这可谓是对公议拳技击价值的最好概括。

2.3 教育、文化价值

在辽阔富饶的华夏大地上,中华民族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武术文化与优良的民族传统。首先,武术是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甚至中医都有着血肉难分的历史渊源。武术正是由于其具备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运动竞技风格,博大的思想内容体系以及庞杂的功能结构,才能够区别于西方任何一种体育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武术文化这一庞杂体系的核心要素是其特有的中国武术运动方式,这种特殊运动方式的外在表现是通过人体攻防动作技术得了展现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形式反映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因而它区别于人类其他运动方式。[2]

公议拳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精髓。其一招一势讲究阴阳互变、刚柔相济、随曲就伸、虚实转换、应用内劲、不用拙力。公议拳认为:拙力好比生铁,没有经过高温的锻炼,劲是以力为基础的内劲,它像是钢,具有韧性和弹性,由力转化为劲的过程,就是一个柔的积累过程,劲是从柔中锻炼出来的,由松入柔,积柔成钢。公议拳倡导的“刚柔并修之道,虚实攻守之学”成为公议拳最突出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深刻影响。公议拳的技击方法、攻防技术的运用,是通过意念的张弛,劲的松沉,动作的开合、蓄法来实现的。发劲于根,顺于中,达于梢,曲如伏虎,伸比腾龙,前任后督,气形滚滚,似海水波涛,珍珠倒卷帘。古代中国人的奇正相生、快慢相接、虚实分明的动静观成为公议拳技击的技术原理,也决定了公议拳的运动风格,无不体现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特色。

有研究表明,世界各国人民眼中武术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是首当其冲的,武术不仅有丰韵的文化哲理内涵,而且在技艺的传授中也充斥着东方人特有的伦理道德意蕴。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武德”(即对习武者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武术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些武术谚语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正是通过对武德的培养,规范了习武者的行为举止,塑造了习武者养成尚武崇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恰正是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武坛中的缩影,其折射出了习武者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情感。[3]

安晋元大师是著名的镖师,对弟子非常注重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武术训练时特别强调生存意志,重视自我激励,关注实用技能,强化心理素质,敢打必胜,自强不息,通过刻苦的煎熬与磨练,踏入社会几乎自发地唤醒了超人似的自信心和创造力。镖行术语称:“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德莫凶于妒”,学习公议拳者,需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品行不端者不教、不孝顺父母者不教、不尊师训者不教、目的不纯者不教、鼠肚鸡肠者不教。

因此,公议拳是道、德、技三位一体的民族遗产,又是以功法为基础,以技击为核心,以套路为载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继承技术和理论的同时,尤其重视武德教育,因为武德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行为准则的总和,要让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练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的社会武术活动之中,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一价值。

3 结语

公议拳堪称山西五大拳种之一,大约形成于清代晚期,素以三晋腹地的榆次为中心,主要流传于榆次周边县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公议拳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其发展过程中受哲学、文学艺术、中医、民俗、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军事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其理论显现出浓厚的文化气质。公议拳有完整而富有个性特色的拳架套路、对练套路和器械套路,有成熟而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及经典的拳术理论,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健身、技击、教育文化三个方面。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公议拳如何能够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业内人士莫不热切期盼着公议拳辉煌时期的早日到来。

[1]陈振勇.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J].中华武术,2002(12):14-15.

[2]王 燕.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14-16.

[3]徐 武,黄光丽.对实现传统武术价值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6(11):1-3.

[4]张希贵,关 彬等.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5]李金龙.论中西传统体育基本思维方式的特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毛明春.中国武术的传统性与现代化的理论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120-122.

[7]中国武术拳械录编纂组.中国武术拳械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8]温 力.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武术运动的综合创造[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0):85.

[9]王 伟,王安荣.论中国武术发展的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5(6):7-10.

[10]熊胜尧.浅析传统武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6(5):60-62.

[11]冯奇荣.全球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02-105.

[12]姜玉泽.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1-83.

[13]徐香梅.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走向[J].搏击·武术科学,2005(7):5-7.

On the Value of Gongyi Quan in Shanxi

Liu HuiGuo Haiying
(P.E.School of Jinzhong University,Yuci Shanxi 030600)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eiw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n from cultural connotation,fighting skills and Kongfu systemt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thoery,feature and training waysof Gongyi Quan and itsvalue.

ShanxiGongyi Quan value

G85

A

1004—5643(2011)12—0043—03

1.刘 晖(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武术。2.郭海英(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武术。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华武术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