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的保护与发展

2011-08-15 00:50杜德全
武术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永春白鹤闽南

杜德全

(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永春白鹤拳的保护与发展

杜德全

(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永春白鹤拳是闽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地方性武术拳种,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下,永春白鹤拳取得了一系列的保护与发展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的法规与资金配套、建立健全相关的竞赛与文化交流;坚持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强化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掘,加强社会推广与学校推广的配合等,是实现永春白鹤拳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永春白鹤拳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永春白鹤拳作为地方性的武术拳种,真实地保存了闽南地方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体现出闽南文化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和山海交融等核心的精神理念[1]。在现代社会,永春白鹤拳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维护我国地方文化生态平衡、延续地方文化精神以及活跃地方体育文化繁荣等方面[2],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永春白鹤拳发展的轨迹

永春白鹤拳属于内家拳种,它以鹤为形,生动体现出白鹤的高度灵敏、步法沉稳、静中寓动等习性,是一项动物象形特色突出、技击内涵显著、集健身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地方武术。

永春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明末遗民方种原为浙江处州府丽水县人,为躲避时乱,南迁到福建省福宁州北门外居住。方七娘是方种的唯一子女,自幼随父习武,练就一身的好功夫。青年时期,方七娘曾经受到未婚夫的负情,在婚姻失意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便持节投白练寺为尼。一日,方七娘在寺中织布,见一只白鹤飞栖梁间,昂首振翩,舞脚弄翼,缠脖栖息,其姿态极为奇妙。她便以手中梭盒投向白鹤,却被白鹤闪跳而过,随即又以纬尺掷之,亦被白鹤展翅弹落,并立即奋翩凌空,冲入云霄。方七娘在感叹白鹤的精睿骁巧之余,对白鹤的动作、神态进行反复琢磨,并将其揉合于自己掌握的拳法之中,经过反复的推敲、历练,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白鹤拳法。

后来方七娘与曾四结为夫妇,一起研练白鹤拳法并逐渐形成风格。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方七娘、曾四夫妇搬迁到永春定居,开设武馆广授门徒,使得白鹤拳在永春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自清初迄今数百年来,永春白鹤拳兼收并蓄吸收各家拳术之长,在繁衍、传播和总结中不断发展壮大,独特的理论、技术体系得到充实。期间,1928年8月,永春白鹤拳组团参加了南京首届国术统考,选手们在这次国考比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永春白鹤拳一时名声鹊起。同年秋,永春翁公祠武术馆成立,馆址位于闽南古镇五里街镇新亭路,匾名为“中央国术馆福建省永春分馆”,这是当时全国武馆唯一享此殊荣的[3]。1929年10月,永春武术界应爱国侨领陈嘉庚之邀,以潘世讽为主任,组成“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团”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巡回表演,传播拳艺,开启了永春白鹤拳海外交流、传播的序幕。永春白鹤拳从此开始了国内外的传播与发展的辉煌历程。

2 永春白鹤拳的发展现状

2.1 成就

在传统文化保护成为世界性潮流的时代背景下,永春白鹤拳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发展。白鹤拳作为五祖拳的范畴内容之一,1983年,“福建省少林五祖拳研究会”正式成立,1986年,五祖拳被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确认为福建传统拳术之一[4],1990年,“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会”在泉州成立,这一系列活动,均有力地推动了永春白鹤拳的研究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重视下,永春白鹤拳取得了一系列跨越式的发展。如2008年6月,永春白鹤拳作为五祖拳(太祖、达尊、行者、罗汉、白鹤)内容之一,获国务院颁发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当代白鹤拳拳师苏瀛汉先生便是当前福建省五祖拳两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2009年,总投资二百余万元的“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正式开馆,工程占地十余亩,主体和附属工程建筑面积共2400余平方米。展览分为“白鹤凌空、英豪辈出”、“五祖独尊、四海薪传”、“飞越国门、维扬寰宇”、“继往开来、再铸辉煌”四个单元。同年,永春白鹤拳还成功列入泉州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由永春县人民政府、厦门市永春商会和厦门天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总投资高达2000万元156集的《永春白鹤拳》动画片正式开拍,成为打造、宣传永春白鹤拳文化的又一壮举。

目前永春白鹤拳拳友已经遍及四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永春白鹤拳先后随团赴巴黎、印尼、南非、澳门、香港、中东、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比赛20余场次。近年5年来,永春县先后接待东南亚、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武术团队、民间团体100余个,开展友好技术学术交流活动多场。乔晓光先生曾经强调:“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5]永春白鹤拳广泛的传播区域和庞大的练习人群,为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国,永春白鹤拳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交流和感情联络的重要纽带。

2.2 不足

永春白鹤拳在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的同时,还依然存在如下的一些不足:

第一,相关理论研究比较欠缺。目前,相关永春白鹤拳的理论研究较少,对永春白鹤拳历史发展、传承、传播脉络、文化内涵、历史人物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更好地传承等方面的发掘、论证明显不够充分。如当前还找不到较有影响力的相关理论专著,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输入“白鹤拳”词条进行查询,几乎找不到专门针对性的相关学术论文。相关理论研究的欠缺,必然会影响到永春白鹤拳的深层保护和更好发展。

第二,地方政策法规配套缺失。当前,永春白鹤拳发展在政策法规层面上还是空白。由于泉州市和永春县目前都是没有立法权的行政区域,所以,立法保护对包括永春白鹤拳在内的诸多泉州地方文化遗产短期内还不可能实现。当前,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决策方面表现出随意性大的特点,保护与传承工作无法可依,处于无序、无规、无责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规制度,造成部分白鹤拳遗产资料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程序缺乏必要的限制和制约。

第三,保护与发展实施出现错位现象。一方面,永春白鹤拳保护实施面临商业化挑战。例如在开发利用方面,更容易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而对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深层发展方面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被忽视、歪曲、破坏乃至消失。另一方面,权属不明导致保护缺位。当前,永春白鹤拳也同样存在历史渊源、传承体系等方面的分歧,存在权属不明等情况,使得保护与发展的成效大打折扣。

第四,传承体系缺乏规范。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永春白鹤拳的保护与发展,最终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传承人。然而,目前永春白鹤拳专业的传承人群日益稀少。随着时间的流失,许多老拳师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传承体系濒临断裂。在调研中普遍发现,老拳师们均表达出后继乏人的深深担忧。传承体系缺乏规范,缺乏时代特色等,导致永春白鹤拳存在技术风格的失传、错误乃至消失的危险。

第五,保护、开发、推广的可持续性相对不强。当前,永春白鹤拳的保护与发展一次性投入较多,针对具体的项目和传承人,缺少应有的可持续资金支持,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有名无实,无法专注从事相关资料的整理、传承与传播工作。当前在护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上的空白,使得永春白鹤拳的传承人才队伍仍然处于自生自灭的危险状况,在保护、开发和推广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显得较为不足。

3 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2007年6月9日,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宣告成立。三年多来,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泉州、厦门、漳州分别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规划措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取得重要进展。永春白鹤拳作为闽南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是当地文化生态保护的内容之一,应该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突破。

3.1 完善相关的法规与资金配套

相应资金和政策法规的配套,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永春白鹤拳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是一块空白,资金投入也以一次性投入为主,这必然会影响到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可持续开展。研究认为,当前,注意加强资金与政策法规的配套,是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首要问题。

当前,永春白鹤拳应在充分了解、借鉴各类已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武术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具体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文件,制定和规范永春白鹤拳遗产的传承人确认与培养制度、保护经费支持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制度、对外宣传交流制度等,引导永春白鹤拳遗产有效、有序及可持续发展。

3.2 健全相关的竞赛与文化交流

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试验区,成为中国又一经济增长点。作为“海西”建设的中心区域,闽南地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永春白鹤拳而言,客观地讲,它是一种典型的活态文化,而不是一种濒危文化;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一项当下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永春白鹤拳不仅要振兴其固有的传统和活力,还要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地方体育文化、加强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特别是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闽南已有的南少林五祖拳系列竞赛体系,当前,永春白鹤拳应该抓住“海西”建设和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机遇,建立健全相关竞赛与文化交流体系。为此,(1)设立常规性比赛。建议将当前不定期的南少林五祖拳比赛设立成为每年一次的常规性武术赛事。这样,既能为广大地方武术爱好者提供有序的展示平台,又有利于闽南白鹤拳等拳种品牌的形成和宣传,增加闽南地方武术的综合影响力。(2)设立永春白鹤拳擂台赛。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已逐渐演化为以套路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相对于实际对搏的武术技击本质,已存在较大的差距。结合永春白鹤拳注重实战、重视对练、讲究攻防等技击特点,建议专门设立以永春白鹤拳为代表的擂台赛,将闽南地方武术的精髓实实在在地保护和发展下去,使永春白鹤拳能够“活态”地进行展示,并处于全国武术改革创新的前列。(3)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建议永春白鹤拳借助武术赛事、民间交流及研讨会等活动,积极开展两岸武术交流互动。同时,加强两岸武术历史渊源及传承关系的研究,增强两岸同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发挥永春白鹤拳的文化交流意义和政治意义。

3.3 坚持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真实性(Authenticity)和完整性(Integrity)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对它们有明确的规定。谢凝高教授指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核心就是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6]。可见,真实性和完整性既是衡量武术文化遗产价值的尺度,也是衡量保护成效的尺度。针对包括永春白鹤拳在内的闽南地方武术在历史渊源、拳种定义等方面研究存在的严重分歧[7],当前,突出强调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尤为重要。

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仅仅包含永春白鹤拳各个时期完整的、原始的形态,如动作的动作方法、文化渊源、社会背景、传承体系等,还应该包括它的发展和演变的走向,遗失和失传的原因,流传至今的形态等,不可断章取义。针对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热播后,当前永春白鹤拳与咏春拳在历史渊源问题上出现的争鸣,当前,特别注重加强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理念及落实,对永春白鹤拳的保护与发展走向极为重要。

3.4 强化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掘

针对永春白鹤拳存在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的现实,当前,永春白鹤拳需要广泛发动体育理论界、地方史学界等相关的专家学者,全面展开对永春白鹤拳的历史考证、传播及发展等问题的课题攻关。需要指出的是,注意吸引外地、外籍学者参与到永春白鹤拳的历史及传承脉络等问题的研究,对全面和客观地发现永春白鹤拳历史资源特别重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实践挖掘工作同样不可懈怠,当前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永春白鹤拳文化遗产资料,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挖掘同步,并做到资源共享。同时,永春白鹤拳作为单独项目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认可。

3.5 加强社会推广与学校推广的配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永春白鹤拳注意利用市场和侨乡等综合社会资源,组织相关的武术比赛、交流访问等活动扩大影响,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永春白鹤拳在本地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宣传与推广,注意发挥学校在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当前,应该注意统一组织和培养中小学及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选派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任教,使学校推广成为泉州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稳定力量,积极探索永春白鹤拳从民间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此建议,第一,优先在学校培养传承人和相关师资,注意发展培养中小学、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推动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的高效开展;第二,积极吸引当地高校学者参与相关科研工作,通过委托课题等各种鼓励形式,全面展开对永春白鹤拳文化的历史考证、传播及发展等问题的课题攻关;第三,注意加强民间、学校、社会的一体化配合,通过评选传承与保护示范点、选派民间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任教、学校承办相关赛事等形式,形成民间、学校、社会在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发展和普及氛围。

4 结语

在发展中保护传统,是我们今天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流[8]。永春白鹤拳作为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保护的同时,离不开改革发展,但改革发展必须结合永春白鹤拳的自身特点,坚持整体、真实、稳步、全面推进的原则。在当前的起步阶段,永春白鹤拳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取得大家公认的历史资源进行适度开放,做到以推广为主,而对于存在分歧、历史渊源尚不清楚以及较为落后保守的部分,则需要在做好自身的完善、论证整理等工作后,待时机成熟了再统一开放推广。总之,坚持做到真实、整体、稳步与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是永春白鹤拳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准则。

[1]林华东.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N].光明日报,2009-11-17.

[2]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泉州武术协会编,拳种南少林文存[C].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

[4]福建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福建省志——体育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5]乔晓光.活态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6]徐嵩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黄伟民.“南少林”研究的检讨和批判[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97-99.

[8]颜下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和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4(9):14.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Yongchun Baihe Quan

Du Dequan
(College of PhysicalEducation,Quanzhou NormalInstitute,Quanzhou Fujian362000)

Yongchun Baihe Quan(YCBHQ)isa local Wushu and is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south area of Fujian.Under trend of protec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YCBHQ got a series of protections and development,but still there are a number of deficiencies about the work.The study argues that they are necessary choic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CBHQ:improving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funds,and establishing sound competition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ocial spreading and school developing,etc.

Yongchun Baihe Quan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03—0044—03

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0C--HZ03。

杜德全(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永春白鹤闽南
白鹤之约
独孤求败白鹤滩
从太空俯瞰地球
闽南文化传承
白鹤的真爱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永春雪山岩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白鹤”飞得高靠的抓“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