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之创新与发展对策浅探

2011-08-15 00:50彭云钊王攀莫概能郑磊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彭云钊 王攀 莫概能 郑磊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之创新与发展对策浅探

彭云钊 王攀 莫概能 郑磊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创新求变”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必由途径,同时强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上,要与时俱进;要以其民族性为本,广泛借鉴与溶摄新体育文化与思想;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求保护、在创新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对策

1 前言

创新求变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回眸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进程,正是一条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而创新求变的过程。正如张三丰真人原习少林拳,他在继承少林古拳法的基础之上,将阴阳、五行、八卦等传统理论融入拳法之中,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武当太极拳;杨露禅学陈式太极拳而创杨式太极拳一样,等等。诸如此类之例子举不胜举。正是因为不断的对传统的继承、否定与创新,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才得以不断壮大、丰富和完善。而今,伴随着人类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全球多元化文化大融合的格局已然形成,让人遗憾的是在这全球文化逐渐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引以为骄傲的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脚步却渐行渐缓,举步危艰。在少林、武当等一大宗民族传统国粹相继被申请为人类非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刻,国人才蓦然意识到我们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已正在逐步走向消亡,已沦为被社会渐渐淘汰的境地。基于此,笔者对造成这种现状的成因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创新求变”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必由途径,同时强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应该仅仅应建立在保护的层面上,要与时俱进,要以其民族性为本,广泛借鉴与溶摄新体育文化与思想,要勇于创新,并在创新中求保护,在创新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2 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实质上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各民族融合的体育,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发展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文化氛围之中,形成了与西方及其他国家显著不同的个性特征[1]。现而今,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溶入全球多元文化一体化的步伐在逐渐加速,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使得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就目前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成因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二、国内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的变异;三、自身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等。

2.1 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

2.2 国内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的变异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大陆(主要指黄河流域)农业文化的产物。它是以儒家“天人合一”、“身心一元”、道家“各安天命、无为而治”为哲学基础,以“仁”为核心思想,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模式,以崇尚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形态[3]。传统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传统的民族体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伴随着我国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等也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改变。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旧的小农经济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而代之以多种经济并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已开始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此外,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将影响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改变。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改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文化的再认识,也导致了他们体育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从而动摇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根基。除此之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首当其冲会溶入到全球化文化大融合的熔炉里,其文化环境将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改变,其文化的民族性也将与文化的世界性逐渐接轨,而在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体育一直是全球化舞台的主角。受到西方体育冲击和自身文化背景的改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的主体地位已基本丧失。这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理论体系不够完备,理论研究脱离实际

自19世纪中叶西方体育进入我国以后,不断蔓延、发展并逐渐取代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的地位,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主导。特别是中国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后,更是将发展西方竞技体育作为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提出了“一切为了奥运,一切服务奥运”等口号。竞技体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而作为传统文化国粹的中国传统体育在外受西方体育文化排斥,内又得不到民众的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情况下,其理论体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完备。国内除少数学者及部分高校为数不多的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建设进行了较为长期、系统的研究外,基本上很少学者与学术团队大规模参与。且理论研究大多没有很好地去指导实践。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缺乏系统性,严重地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2.3.2 学科建设明显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节拍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乃中华民族之国粹,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博大而精深。但作为一门学科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一门学科,直到目前体育界仍然没有出版这门学科的自成体系的教材。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初步确立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缺乏较为系统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表现出课程设置及资源配置的不够合理,学科建设不够健全,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等诸多问题。譬如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主干如武术课程的建设来看,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看,都远远落后于其它学科的发展。这一现象如不得到及时的根治,将严重制约民族传统体育的良性发展。

2.3.3 国家推广力度不强,政策缺乏前瞻性

纵观奥运会竞赛项目,其绝大部分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为在奥运会上多拿奖牌,发展奥运会项目的竞技水平成为了国家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一切为了奥运,一切服务于奥运”的口号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一定的“冷遇”,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和民众的广泛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异常艰难。具体表现在:(1)目前全国基本上没有设立民族传统体育管理部门和相关的专门机构,民族传统体育处于自然的发展状态;(2)虽然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将武术列为必修课程,但多指竞技武术,至于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除龙舟、键球部分项目外基本上没有涉及,且现有开展项目其规模也极为有限;(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发展中国家,56个民族现登记在册的民族传统项目多达977项之多,很多项目带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缺乏普适性,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整理与包装,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很多已基本面临灭绝边缘;(4)每四年一次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是一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盛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民运会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正在减弱,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正在淡化,特有的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竞技功能有所消失。”;另外,从其项目特点来看:很多项目都是来源于农民生产劳动和现代竞技体育的“杂和体”,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则少得可怜;再则无论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还是全国体育大会等其实基本上均已落入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俗套。(5)目睹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相继成为奥运比赛项目,我国加快了大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武术进入奥运会殿堂的步伐,为顺应奥运会比赛需求,我们套用了西方竞技体育的理念对武术进行了西化改良,虽竞技性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其民族性和‘健身、修身、养性’等本质属性却已基本消失,不过武术若能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对于借武术之名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风采的意义将不可低估。

Kaldi的出色表现可以看作是开源语音识别技术的一场革命。该系统能够提供方便调用的LDA、MLLT、SAT、fMLLR、fMMI和 DNNs等十分全面先进的技术。即使系统开发者不是语言识别的专家,也能够使用Kaldi所提供提供的菜单和脚本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系统的集成。

总之,在西方强势体育的冲击下和国内“一切为了奥运,一切服务于奥运”的“举国奥运”政策对西方竞技体育的倾斜下,外加上自身理论体系未能得到很好的完善,学科体系的发展也极为不健全和发展的盲目性、无序性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异常艰难坎坷,其在我国体育的主体地位已基本丧失。而且大有濒临消亡与灭绝的趋势。为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除了创新与发展外,我们已别无选择。

3 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与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也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6]。如果把“积淀”看成是对传统的继承与融合,那么“走向未来”则是对传统的创新与发展。面对全球多元化文化融合的浪潮,我们如何整合自己、健全自己、发展自己?很显然唯有创新与发展外,我们已别无选择。那么如何去创新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的创新与发展观念,高举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大旗;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学科体系;再其次,融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中,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3.1 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的创新与发展观,高举民族体育现代化大旗

传统文化环境养育传统体育文化,那么在高度现代化的时代里又将养育出怎样的民族体育文化呢?古人云:“世移时移,变法异矣。”它既说明人类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要变。同时又告诉我们,法是人变的,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与发展首先应建立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观。要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性的基础上,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节拍,高举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大旗,积极投身于世界多元化文化融合的洪流中去,闯出一条生存之路。现在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申报为人类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才力对这些遗产加以保护,实施了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等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即保守,而保守的最终结果也是灭亡。众所周知,当西方列强用在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创新而出的枪炮轰开了沉睡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代表的清王朝的同时也向我们昭示了守旧与保守的最终归属。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保护求发展的层面,应主动求变,以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外,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全盘西方化,是在保持其民族特性基础上的现代化,现代化也并不一定会导致许多世纪以来体现在世界各伟大文明中的历史文化多元性的终结。相反,现代化加强了那些文明,相对并减弱了西方文化的权力。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更加西方化。基于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变”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模仿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应将我们民族文化与西方乃至其它发达国家的文化进行广泛融合,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发展之路。一句话:以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为本,兼学别样,取长补短,最终为构建一个多元化文化的世界体育而奋斗。

3.2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学科体系

完备的体育理论与学科体系是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首要条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学科体系极不完善,严重地制约了其对外的推广及与外国体育文化间的交流与正常对话。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政府关注奥运会夺牌计划倡导“全民奥运”扶持竞技体育而削弱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投入力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有据可查: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军奥运会竞技体育比赛殿堂,我国在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研究试点,结合西方竞技体育操作模式而创新出来的中国竞技武术已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目前无论在竞赛组织机构、体制、竞赛规则等还是在学科体系方面已初具规模,并在当今世界体坛上已占据了一定的席位。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形式较为有效地完成了中华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和弘扬工作。显而易见,作为政府的号召力与舆论指向对中华武术发展影响之深远足可见一斑。基于此,我们急切呼吁国家及相关体育机构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导向,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力度,从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学科体系做起,并融合现代的体育学、民族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方位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理性探索及对其本质特征、价值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等进行再认识。此外,合理配置,搭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系统框架结构,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复兴提供支持。

3.3 融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中,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当今时代乃全球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乃全球经济、文化等多元化一体的时代。面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浪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何去何从呢?只能是融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中,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3.3.1 创新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走竞技化与产业化发展道路

经济社会,要以经济的发展为杠杆。体育产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从其产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明显滞后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道路更是尤为坎坷。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前面所提到的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支持与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达977种,且项目区域性又强,全面上是不可能的,优先发展谁也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三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竞技性不强,运作起来较为受限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民族传统体育各项目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对那些竞技性强,群众基础好的项目按照现代体育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改良后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同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状况,采取以体育养体育的方法,建立多渠道投资体制和筹资机制,合理开发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和经济资源,逐步形成为有市场竞争激励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结构。力争做到内部搞活,外部树立品牌形象,广泛与国外体育文化展开合作与交流,拓展市场空间,开拓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体育市场。

3.3.2 顺应社会发展,走多渠道、多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路

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外来强势体育文化等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赋予了其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爱护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如国家斥巨资举办每四年一届的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研讨会,扶持与开发各种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活动,大力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等等。这些无异于给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注入强心剂。但光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的民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走多渠道、多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路。

3.3.2.1 打造地方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走区域化特色体育发展道路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总共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达977种,且不同的民族在地域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其传统体育项目侧重点不尽相同,在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在大则不太具备普适性。如果从竞技层面来看,在本地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全国范围上来看则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为此,我们有必要先精选一些趣味性浓厚、竞技性强、思想健康且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按照现代体育的要求对其进行适当改造,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可传播性。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从经济发展的层面优先考虑扶持这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体育项目及其相关产业,并力争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来。在这方面,少林和武当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3.3.2.2 融入全民健身之中,走民间体育发展之路

民族传统体育源于民间,民间是滋生其发展的温床。建立于中国儒家文化与传统中医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崇尚和谐,“天人合一”,关注生命健康,追求“健与寿”,且不太受场地、器材、年龄、性别等的限制,无论是在街头巷尾、乡村麦场还是公园草地上等都可以进行,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角。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组织,其发展处于自然的发展状态,极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民间的长效发展。因此,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发展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将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到我国体育院校课程之中,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与发展及传统文化在民间的长效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3.3.2.3 强化教育职能,纳入到各级学校体育教育之中

学校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众所周知,韩国跆拳道之所以能成功进入奥运会神圣殿堂,不仅仅只是得益于其成功的对外推广策略,更是因为其在本国的各级学校里开展的如火如荼。因为作为现代人又有谁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呢?所以,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之路应该首先从学校开始,只有使每一位中国学子领略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感染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民族传统体育能不火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各级学校的开展情况不太尽人意,除武术(特指竞技武术)、毽球等项目开展稍好外,其它项目基本处于无人问荆的状况,所以,为使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我国各级学校大力推广,并做到有计划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课融合起来,在学校范围内、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此,不仅达到了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的目的,同时也将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文环境。

4 结语

产生于中国小农经济和儒文化下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产生于西方哲学和文艺复兴下的西方体育文化是两种价值观念完全不同的文化,其间并本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但当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奥林匹克风”吹遍了世界各个角落时,其发展势头之迅猛,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在外受西方体育挤压内受国家“全民奥运”思想影响下,以及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理论体系不够健全与完备,学科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国家推广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乃至生存已开始陷入空前危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振兴问题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是“全盘西化”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无须过于争论,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互相融合的今天,我们惟有融入世界体育这个大舞台,从整个社会文化学的视角,对其中的文化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依据这些规律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继承和改造,使之更具理性化、科学化,才有可能为世界所接受,才有可能从发展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一句话: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是一种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最好的保护。

[1]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

[2]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

[3]韩志芳.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2(2).

[4]马卫平.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与未来人的人格塑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2).

[5]温佐惠,王广虎.21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4).

[6]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三联书店,2004.

[7]龙佩林.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0).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

Peng YunzhaoWang PanMO GainengZheng Lei
(Inst.of PE,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Hubei443002)

With the methods of the documents,interview and logical deduction,the paper analyzes carefully many restricting factors on the curren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It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Innovation and Change"is the development way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and also emphasiz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hould not only be based on the level of protection,but also on the advance with the times;taking the peculiar national character as the foremost to absorb extensively new sports culture and ideas;and innovating boldly to seek protection and greater developmen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Strategy

G85

A

1004—5643(2011)02—0089—04

1.彭云钊(196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